乡村旅游喜忧参半中的破局思考

时间:2020-01-15 16:20:42| 作者:adminbj| 查看: | 评论:

摘要: 当下一说到旅游,很多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幸福产业,吸引一些投资者不惜投以重金。看一看今年旅游的数字,又让人欢欣鼓舞。 据旅游权威人士发布 ...
 

1219,3533024539&fm=26&gp=0.jpg

当下一说到旅游,很多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幸福产业,吸引一些投资者不惜投以重金。看一看今年旅游的数字,又让人欢欣鼓舞。 据旅游权威人士发布:即将过去的2019年,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捷报频传,多少有识之士奋斗的远大目标让所有的旅游人为之振奋。预计2019年全年国内和入境旅游人数超过60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将超过6.5万亿元。旅游业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大背景和小环境双优的大好时机。旅游大环境的改善、大格局的提升,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政府对新经济发展出台的利好政策,使我们分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红利成为可能。透过东方黎明的晨曦,我们看到了乡村旅游回暖的浓浓春意。

有时候数字是美好的,但现实是骨感的。在庞大的数字面前,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叫做有喜有忧、喜忧参半。我依然对乡村旅游中的最最重要的依托和载体一一乡村忧心忡忡。有人说我们的故乡还在,但是村子的魂已经渐渐死去。当下很多人都在用乡愁美化落后的乡村,愚昧掩盖了乡村的贫穷。这种贫穷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和文化的贫穷。乡村成了穿了华丽衣裳的灰姑娘。

前些年,我在巴东县清太坪镇搞“三万”(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工作的时候,走访一破败的农户,门上的锁已经锈蚀得无法打开,门前的蓬草长得有齐腰深。我们在他家门前贴了纸条,想方设法与他联系。但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村干部和邻居都不知道他的下落,说他已经出去快8年了,从来没有回家过。很多人离家远了,时间久了,连家乡的土语都不会讲了,因此乡音也渐渐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包含着大量古汉语的方言正在逐渐消亡。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工子女根本也听不懂本土的语言。过去古老的家风、村规民约早被乡民们抛弃。文化的血脉难以延续,农耕文化岌岌可危。

我最近去临近老家的宜兴进行调研,有一位沙塘岗村的79岁的老支书,他姓裴,谈起了当下的乡村,心急如焚,他说现在农村人都不种田了,我们靠进口粮食,一旦发生灾难和战争怎么办?粮食和食品的隐患越来越严重。我们祖祖辈辈靠种田吃饭,现在没人种田了,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几千年传下来的农事、农耕文明面临着断代的危险,这种断代是断崖式的,就像一座年久失修、千疮百孔的大厦,豁啦啦一下坍塌。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曾经有四大文明古国,印度、埃及、巴比伦,早已经衰亡,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只有我们华夏文明延续了5000年之久。为什么古老的中国文明九死而一生?因为中国的农耕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主要支撑,它像血脉一样薪火相传,代代不绝。农耕,中国之根,根之不存,枝叶何以焉附?所以朱启臻教授大声疾呼:把根留住!如果古老的中国乡村不复存在,在我们手里被毁掉了,那么华夏文明或许也走到了尽头。抢救日渐衰落、丢了魂的乡村已经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

发展乡村旅游或许是我们为乡村招魂的一个最有效的终极武器。

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处于一个拐点。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全球范围内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即过快过急的旅游发展速度,尤其是旅游者人数激增如野马渡江,让一些旅游目的地措手不及,出现基础设施跟不上,污染与破坏防不胜防,遗产保护与维护力不从心的局面。一波又一波旅游客大潮,使当地居民正常生活受到干扰,生存环境发生巨变,不满情绪不断增长,对游客进入产生反感甚至恐惧。广西的长寿县巴马就是一个例证。由于国际医学会的论证,以及媒体的持续发酵,一波又一波的推介宣传,那些对于长寿和健康怀着强烈渴望的游客竞相前往。2006年巴马旅游接待人数为11万人次,7年后的2013年这个数字飙升到263万人次。大量游客的涌入,大大的超越了巴马所能承载的能力。巴马正在成为第2个凤凰古城。再说说咱们恩施利川的苏马荡,到了夏天,一个只能容纳5万人的小镇,避暑的人达到了近30万,不堪负重啊!交通和水电气都成了严重的问题,很多人买了房子都大呼上当,武大的两个教授夫妇跟我诉苦,说苏马荡的水根本没法喝,他们每天只能喝高价的桶装水。由于旅游体验不佳,游客也是牢骚满腹。显然,东道主与游客都产生了一种既爱又恨的情绪。过度旅游成为全球关注的现象,只是存在的程度、范围和时段有所不同。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认为,如果不充分解决与旅游人数不断增长的相关问题,有可能对未来的旅游竞争力造成负面的影响,使这些国家成为自身成功的受害者。全球范围内的警钟已经敲响,我们不能再熟视无睹,麻木不仁。目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呈现的种种弊端,可以说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头。如何突出重围,走出困境,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第一、融入乡村振兴大格局。像我这种年龄的人,都是改革开放的见证人。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说经历了我们像夺取政权一样的道路,先是用农村包围城市,中国用过去几代人的积累和中国人的勤奋和智慧,城镇化改造水平不断提升。从80年代初开始,浩浩荡荡的农民大军,背井离乡,在城市默默的奉献,他们建起了高楼、机场、高铁、地铁、立交和数不清的桥梁、隧道,他们在中华民族的崛起中劳苦功高。一座座城市拔地而起,农村付出了巨大的奉献。现在应该到了城市反哺农村的时候了。中央适时提出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是拯救乡村的明知之举。而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万万不能缺席。各地的主政者应该主动作为,把乡村旅游纳入乡村振兴的大格局之中。从事乡村旅游的工作者,也应该主动出击,高举乡村振兴的这面大旗,积极作为,让乡村旅游搭上乡村振兴这首巨轮,把乡村旅游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在乡村振兴的大棋盘中享受应该分得的红利和政策的支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第二、探求区域合作大联盟。最近有一件令人鼓舞的事情,发生在东北吉林的长春。12月14日下午,在长春市郊外的慢山里国家级研学基地,宣告了全国省级乡村旅游协会联盟的成立。目前已建立乡村旅游协会的吉林、广东、云南、四川、湖北、河北、广西等7个省(区),全部派代表参加了联盟成立大会。这在乡村旅游发展史上,我认为这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我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这个联盟成立有何重大意义,成立以后究竟干什么?与会代表做了深入的探讨。简而言之,就是要借助各省乡村旅游协会的优势,形成跨区、跨界合作的大格局,突破区域限制,打通南北通道,在全国乡村文化旅游宣传促销、产品推介、线路策划等方面共同携手,策划推出更多利好措施和惠民政策,实现彰显特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比如在客源互送方面,吉林利用他们菜鸟平台30万会员的优势,推出“乡村旅游护照”,已经成功地与云南、广东等进行了北上南下的游客互送活动,减少了中间的环节,让游客和接待景区共同受益。再比如,共同建设全国乡村旅游信息平台,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将货真价实的东北大米、大豆、高粱等南方居民喜欢的农副产品在平台上进行交易,湖北罗田的板栗、枝江的沙梨、潜江的龙虾、秭归的脐橙和恩施富硒的茶叶、土豆、南瓜、红薯等季节性很强的农产品,也可在互联网大平台上进行交易。30万会员稍稍地动员一下,短期成交额将是一笔可观的数字。我们天天喊旅游扶贫旅游富民,这才是真刀实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招。搞乡村旅游,我们应该洞悉政府和百姓,知道政府想做什么,知道百姓盼望什么,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把乡村旅游做到点子上。

第三、策划文旅融合大手笔。前几天,我去吉林参加全国省级乡村旅游联盟成立大会,碰到了在吉大供职、在农安县蹲点挂钩的杨淑凤老师,她给我提供的数字触目惊心,全县共有空心村22个,平均每个乡有2个,留在村里的老人,平均年龄49岁。村里的小学建得很漂亮,红旗飘飘,阳光灿烂,两个老师领着七、八个孩子。孩子们都去哪里了呢?都跟着父母进城了。老人们拉着杨老师的手说:闺女,我们不要别的,不指望外来的人来建设我们的乡村,只求你把出去的人给我招回来,你就为我们做了天大的好事。人走屋空,房子建得再好有什么用?杨老师很痛心的对我说,我们现在正在用自己的左手消灭右手。为了解救这部分老人,她在村里面建立了中心食堂,把老人们集中到一起轮流做饭。其实在一起吃饭只是个形式,老人们端着碗在一起唠嗑,聊天解闷,去除孤独感,这才是办中心食堂的意义所在。其实这也是无奈的之举,老人们盼望的是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可以想象,再过若干年这些老人们都挂了,那么,乡村将是一种怎样凄凉的景象?

乡村旅游发展中,我们讲文旅融合,文旅兴村,就要大力实施“招魂”工程,进行精神的扶贫。当下,应该让落后的乡村大声地哭起来,因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就是要活化乡村。创造条件让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回归乡里,在家门口创业,把成功人士作为乡贤招回来,为乡村振兴出力,让古老的乡村恢复元气。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并不是为所有的空心村进行招魂。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那些发展评价较差,没有历史文化底蕴,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地质灾害频发,位置偏远,不具备保留价值的空心村,可以列入城中村改造或者新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计划,严格限制新扩建活动,通过合村并点、生态搬迁等方式,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安居和转移就业。

第四、瞄准一老一少大市场。这“一老”指的是老年人。我国已经进入了老年社会,将近14亿人当中,60岁以上的有2亿多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

未来的五年,老年康养,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目前有4万亿元的商机,到2030年有望增加至13万亿,潜力巨大。我们已进入了康养大爆发的前夜。嗅觉敏锐的产业大佬已开始行动。这里必定是一个资本流入的洼地。老年人都有浓郁的乡土情结,城里的老年人最早都是农村人,老了都怀旧寻根。叶落归根。乡村是生命的摇篮,也是我们最终交付生命的地方。

我的老家拆迁了,故乡成了回不去的地方,叶落归不了根,灵魂没有栖息地,这是一种永远的疼。今年夏天,绿乡萌组织我们到枝江乡村走一走,特别是到绿乡萌助力打造的网红“诗经小岛”马羊洲,就像找到了我的梦里水乡,很久违的感觉。你会想起宋代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梨花白,菜花黄。”诗和远方就在身边。我这样的心情一定有很大的代表性。因此,老年康养应运而生,田园+养生+康养模式,成为老年人的向往。很多老人每年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去乡村休闲度假。乡村旅游一定要抓大健康产业,我们不能拒绝这个大的趋势,更不能拒绝未来的发展。将来的养老,主要依靠政府和家庭为主。老年康养将是一个庞大的市场。神峰山庄为什么做得好?一年的游客量就达到将近30万。其中绝大部分是老年朋友(退休公务员、教师、医生、律师,艺术家等等)。就在不远的英山县,必要的时候,我建议可以登门取经。

一老一少,除了老年的康养以外,就是要做好亲子游和研学旅游。中国的家庭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过去是2+1,现在是2+2,0~7岁的婴幼儿9000万。北京的田妈妈农场,每年有10万个家庭观光。研学旅游发展势头十分的强劲。那次我们参观的枝江的东方年华,李总跟我们介绍,每年来参加研学旅游的学生有10万人次。据了解,这两年研学旅游商机有1400个亿。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把研学旅游作为一种刚性的需求,纳入教学大纲。学生走向大课堂、大自然,势在必行。研学旅游风生水起,方兴未艾。学生在广阔的农村,学习自然,学习科普,学习农耕文化。走进牛郎山,可以了解牛的生长规律,一般的肉牛一年左右出栏,而产雪花牛肉的牛则要三年时间才能出栏。参观东方年华,就可以让学生知道,垃圾如何通过发酵成为有机肥料,农作物生长需要怎样的温光水电气。在这里,还可以采摘,亲口尝尝农民种出的鲜果。还可以体验三国“草船借箭”。孩子们在这里爬草垛,捉泥鳅,捕鱼,还他们快乐的童年。

我们已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4G即将被5G所取代。5G是个什么概念?就是万物互联、智能互联。它究竟有多快?5G网络将是4G网络的40倍,可以在6秒钟之内下载一部3D电影。5G将深刻的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整个世界。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将进入量子通信时代。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未来已来。但是我们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了回去的路,这条路就是回乡之路。(通讯员 陆令寿 候珠琳)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最新资讯
  • 小编推荐
  • 热点排行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