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乡村旅游规划的灵魂

时间:2016-05-03 17:41:58| 作者:adminbj| 查看: | 评论:

摘要:    “让游客望得见山,看的见水,记得住乡愁”这种充满诗意的表达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共鸣。“记得住乡愁”,不但是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原则 ...

  图片2.jpg

 

         “让游客望得见山,看的见水,记得住乡愁”这种充满诗意的表达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共鸣。“记得住乡愁”,不但是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原则,也是我们乡村旅游工作的指导原则。“乡愁”是一种记忆,成为人们心灵的底片,“乡愁”是一种情感,融入游子的血脉,“乡愁”也更是一种诱惑,吸引游客去寻找最能寄托乡愁的风景。“记得住乡愁”也是铭记历史的精神坐标,构建区域特色的文化符号,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标尺。
  何谓“乡愁”“,乡愁”一词,它多出现在离乡游子的思绪里,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句中,“举头望明月,抬头思故乡”都是乡愁的代表作,我认为“乡愁”是一种复杂的感情,有忧伤、有苦涩,有甜蜜,有温馨。“乡愁”是乡音、乡情、乡文、乡俗、乡景给人的一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乡愁”是一种怀古、怀旧、怀乡的情结,是一种对逝去的岁月、逝去情节的思恋。“乡愁”是远去的记忆,“乡愁”是亲切的乡音,“乡愁”是浓浓的亲情,“乡愁”是人的感情世界中最敏感、最柔弱的部分。
  乡村旅游是让人们“记的住乡愁”的重要载体。
  追逐“乡愁”是人们心中难以抑制的冲动。人的“乡愁”,有各种各样的精神动因和物质动因。有的思念亲人,有的牵挂家乡的祖屋,有的是怀念那熟悉的环境,有的是难忘家乡的口味,虽然去的不是自己的家乡,但他要找到那种感觉。所以“乡愁”是每一个人根深蒂固的情结。这种“乡愁”虽然有的埋藏得很深很久,但随时都在萌动,一有机会,它就冲腔而出。这就是中国人一到节假日就想回家的原因,也就是中国人总想落叶归根的根本原因。
  难觅“乡愁”;人们难了“乡愁”情。
  近年来,我国有点“乡愁”难觅了。由于近几年来我国片面的追求高速度、高增长、过分的依赖土地经济、房产经济,加上理念上的肓目西化,规划设计上的盲目崇洋,使大小城市千城一面。许多地方拆旧建新,建的都是全国都有的高楼大厦,,拆除的是别人都没有的古街古巷古建筑。很多地方拆除真文物,建造假文物。使本土文化,本地特色,城市个性迅速消失,快到我们所有的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记忆都在迅速消失中,在有生之年,我们有那么多先人留下的智慧和结晶没来得及去看一眼,在我们农村过度追求城镇化,盲目地赶农民进城,使我们的乡村自然锐减。从2000年到2010年全国减少90万个。而这些自然村,不但是青山绿水,环境幽静,而且一村一貌,有的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许多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是许多人梦牵梦绕的地方。千城一面的城市,快速消失的村庄,使多少游子感到故乡难寻,故土难回,乡情难觅。
  记住“乡愁”;是我们乡村旅游的历史责任。
  乡愁”难觅了怎么办?我们要开展乡村文化古迹、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乡村旅游工作应该承担留住“乡愁”的历史责任。乡村旅游工作的最核心的价值观就是以游客为本,以游客的需要为需要,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增加吸引力。“乡愁”就是旅游吸引力的核心。融入更多的“乡愁”元素,让人们找到“乡愁”,了却“乡愁”,是乡村旅游产业自身发展真正的内在需要。其次,乡村旅游业的产业优势决定了它能承担起让人们记住“乡愁”的责任。乡村旅游业分布面广,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其中许多都带着“乡愁”,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新的业态不断推出,特别是一些古村古镇的开发,乡村旅游的发展,“无景点旅游”的推出,使一些消失的“原乡”得以重现,失去的记忆得以找回,内心深处的“乡愁”得以了却。
  留住“乡愁”:乡村旅游吸引力的灵魂。
  这几年,乡村旅游热,古镇热,就是人们追逐“乡愁”的集中表现,因为这几种类型的旅游,都较多的集中“乡愁”元素。这一现象进一步说明,乡村旅游能够留住“乡愁”,反过来也说明,只有做出“乡愁”,留住“乡愁”,乡村旅游才能吸引游客。因为,留住“乡愁”就是留住记忆,留住了情感,留住了文化,留住了个性,留住了游客。
  乡村旅游发展怎么样才能做出“乡愁”
  首先我认为要做出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自然少破坏
  在开发旅游过程中,要始终对自然怀有深深的敬意,尽量保持其原有生态面貌,少搞开山填土,更不能破坏它的山形走势和古道古路。
  2、尊重原貌少拆旧
  尽量尊重原貌,充分体现“原乡”原真性,更不能搞整村搬移使原乡消失。
  3、尊重历史
  要把尊重历史做为一项最基本原则,历史文化和乡风乡俗更不能随意更改。
  4、尊重个性少共性
  一个村庄、一个景点,之所以能分出你我他,是由他的个性决定,有的是表现在文化上,有的是表现在风格上,有的是表现在建筑风格形态上,有的是表现在地理位置上,有的是表现在某一标志性物件上。
  搞乡村旅游开发,就是要抓住这些能够引发人们的“乡愁”,引起游客的共鸣,拔动人们心弦的个性化东西,少搞千篇一律,“大家都有”的东西。“去伪存真”。要善于鉴别那些是原生态的,那些是后来才有的,那些是本土文化,那些是外来文化;那些是本村的东西,哪些是移植的东西。在鉴别基础上把原生态、本土的、特性的东西留下来。 “去繁存简”。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似像”“不像”等问题,往往是不尊重它的现实,片面的追求完美、追求奢华、追求体量,人为的增加许多不应该有的东西,把东西搞的太繁琐,使产品失去原真性。大美若简,简单才是真实的。所以要跳出传统思维,懂得从简单中保持真实,从真实中体现美感。 “去形存神”。这里的“去”要作为“少”来理解,即乡村旅游产品要留的住“乡愁”,不但要形式,更主要的是神似,要少注重形式,多注重内容。所以,要挖掘文化,做足文化,深挖内函,靠文化引发人们的思考,用故事拔动游客的心弦。
  乡村旅游让“乡愁”留在那里?
  1、留在规划策划的理念里
  一定要把好设计这个总开关,尊重自然、尊重生态、尊重原貌、尊重本土文化的意识,山川秀丽,自然景观丰富,越来越多的旅游开发项目发生在这些自然景观极为秀丽,资源也是极为脆弱的乡村,要如何找到人类与自然平衡的规划设计方式,将是未来旅游发展最需要重视的事。要把游客能够记的住“乡愁”,留的住“乡愁”作为规划设计的根本指导思想,体现在旅游发展的思路,旅游建设的产品,旅游营销的口号上的各个环节。留在景点建设的细节里。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非常重要。
  2、留在景点建设的细节里
  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非常重要。首先要做出它的原貌外型,还要遵循它周边的建筑风格,包括色彩搭配衬托,特别要保留本土文化。其次还要遵循它原来的建筑风格,再次要在用材上尽量使用与原建筑相同的风格或相近的材料。把原生态的、本土的、特性的、能够让人们记住“乡愁”,留下“乡愁”的东西做足做好。
  3、留在景点周围的环境里
  景点建设固然重要,景点周围的环节也是不容忽视,让游客记起“乡愁”,往往都是远去的东西而倒回几十年,其生态环境和现在是不一样的。
  因此做乡村旅游项目,千万不要忽视周边环境。留在标志性的物体里。人们的“乡愁”,往往跟一、二件标志物有联系,这种标志物最能让人们记住“乡愁”,在建设景点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留或者恢复标志性建筑。
  4、留在旅游活动的项目里
  很多“乡愁”是靠活动勾引起来的,因此乡村旅游一定要设计一些反映当地文化,风俗的表演活动。特别是要挖掘那些失传、当地特有的娱乐项目,这样的项目让人大感意外,倍感惊喜。留在乡间的故事里。“乡愁”除了让游客看到外,也要能够听到。把那些能够打动人、最能反映当地特色的人、事、物编进去,把当地最能引以为傲的事编进去,把当地脍炙人口,代代流传的故事编进去,还要挖掘整理普通人的趣闻轶事,用故事、趣闻轶事拔动人们的心弦,使产品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5、留在乡村民宿里
  发展本土特色个性化的民宿,才能给予游客更丰富的旅游体验。如;桐庐的“石舍香樟”德清的“隐居莫干”裸心谷”系列,这样的充满了个人创意本土特色的渡假小屋也是未来经营乡村民宿努力的目标。许多地方的酒店、农家乐同质性太高,没有新鲜感,无法给游客体验以及多样性选择,主题文化民宿作为传承当地文化的载体和具有独特文化底蕴的经营产品,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地游客的喜爱,毕竟游憩体验才是乡村旅游的最终产品。
  乡村旅游中的乡愁体现一定要遵循做足“乡味”,体现“乡土”,寻求差异性和个性文化,让游客在乡村找到“乡愁”“乡情”“乡音”、“乡文”、 “乡俗”、 “乡景”,这样才能真正的体现乡村旅游的魅力所在,才能最大限度的吸引八方“乡客”。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最新资讯
  • 小编推荐
  • 热点排行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