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共享时代下全域旅游如何发展

时间:2017-12-17 11:40:29| 作者:adminbj| 查看: | 评论:

摘要: 差异性产生旅游基本已经是普遍的共识。这个差异性往往体现在地理资源的区分和人文习俗的不同。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从我住腻了的地方到你住腻的地方去”,因 ...

4c7fd0add3104d9695c78c794f52d950.jpg4c7fd0add3104d9695c78c794f52d950.jpg

差异性产生旅游基本已经是普遍的共识。这个差异性往往体现在地理资源的区分和人文习俗的不同。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从我住腻了的地方到你住腻的地方去”,因此作为主体的“我”和作为客体的“你”显得泾渭分明。可以说,主客分异正是传统旅游业发展的根基。而这种差异性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源于时间和空间的自然隔绝所带来的信息上的不对称。然而以互联互通为根本宗旨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首先使信息的传播突破了时空隔绝,新的休假制度和工作形式带来了对生活、生产、休闲三者的重新理解,以飞机和高铁为代表的极速交通创造了同城化效应,而超级城市及城市群的发展又使得多中心多核化发展成为潮流。这一切都解构和重组了原本的主客关系,以往“他乡成故乡”的迷思惶惑已经成为人地关系的新常态。全域旅游的提出和发展也正是这个时代的必然。

互联网的普及,旅游成为人际社交的增强与回归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的广泛普及,以及各种科技手段的发展,让信息的获得变得前所未有的便利。信息的海量多元和交互方式的便捷极大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我曾在历次讲课中将旅游归纳为“信息+体验”,信息可以通过技术获得,而体验是旅游行为不可被替代的本质。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存在也必需依托群体和社会交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使人际交往的成本极大降低,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等都不再是障碍。如果说“车同轨、书同文”是民族融合的关键,那么互联网将最大限度地弥合差异性。因此对异地性和差异化的猎奇将不再是未来旅游业的最大动因,旅游将成为满足人际交往这一人类基本需求回归的一大途径。

中国休假时间和交通方式的改变将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观念的革新和对工人权益的不断重视,工作时长逐渐在缩短,公休假日制度日趋完善。其一,法定假期制度的不断调整。我国在建国后的《宪法》中明确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利,规定了基本的休假制度。在经历文革十年的非常状态后,199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在制度上予以再次恢复,1994年国务院出台规定,调整职工每周工作时间,进一步缩短工作时长。1999年国务院出台办法,对假期时间做出集中调整,实施“黄金周”。“黄金周”现象恰恰反映出全国人民强烈的旅游休闲愿望和旅游休闲消费能力。这为政府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导向政策调整、公共服务配套实施等都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其中对优化休假安排做了具体规定以进一步激发旅游消费需求。特别是每周2.5天休假制度的倡导成为社会关注的亮点。(见表1)

表1:我国法定休假制度的演变

时间

休假制度

休假时长

备注

1949—1994年

每周单休制度

周日

我国《宪法》中对于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以及职工的休假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

1994—1995年

每周五天半工作制(大周末和小周末的休假制度)

大周末即每周休息两天,小周末即每周休息一天

大周末对于我国旅游的促进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但作为全民旅游还仅仅在发展初期。

1995年

每周双休制度

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每周休息两天。

这一制度一直持续至今。

1999年

“黄金周”制度

每年国庆、春节、五一三个假日实行七天的连续休息

这一休假制度的根本目的是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在实践中极大地上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旅游愿望。

2008年

“大、小黄金周”制度

国庆和春节两个“大黄金周”各放假七天,“五一”改为放假三天,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各三天休假,俗称“小黄金周”。

新休假制度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合理调配旅游者流动,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和生活质量。

(注:根据网上公开资料及文件整理。)

2016111409270825889.gif

其二是带薪休假制度的探索和落实。1995年1月1日起我国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规定了带薪年休假制度。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通过的《职工带薪休年假条例》,是对1995年《劳动法》相关规定的落实。规定职工基于不同工作年限的带薪年休假时长。梳理发展历程就能看到,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自1995年写进法律,2007年出台具体办法,凡20年过去了还只是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能够实施,大量的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都还没能普及。这一制度制定、出台、实施的过程背后恰好与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制定调整过程相契合。与人们对于劳动与休假的观念、生活品质的观念变化有关,也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财富积累、社会保障等有关,同时也与全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产业发展阶段有关。

交通的高速发展也同样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高铁

• 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总里程60%以上,位居全球第一。

• 2017年9月21日起 “复兴号”动车组同时在京沪高铁上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

航空

• 2016年我国共有定期航班航线3794条,按重复距离计算的航线里程为919.3万公里,按不重复的距离计算航线里程为634.8万公里。 • 定期航班国内通航城市214个(不含香港、澳门、台湾),我国航空公司定期航班通航56个国家的145个城市。

高速公路

• 全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3.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 连接全国地级行政中心、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及以上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边境口岸。

图1:中国交通发展状况

这一组组数字所反映出的关键词就是“高效”。时间上的更加宽裕,交通上的更加便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空间感知。同城化效应是发展结果。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休闲方式也因此改变。越来越多的人破除朝九晚五的工作定势和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形成生活空间、工作空间和休闲空间的三重复合。

主客共享时代下全域旅游如何发展

图2:三重空间关系演化示意图

散客化市场的发展正是旅游供给变化的必然结果

在旅游市场总体大幅度提升的前提下,团队游和散客游两种方式的此消彼长正是新时期旅游组织行为的一大特征。近年来团散比已经从以往的7:3倒置成为了3:7。特别是国内城市旅游中散客游已经完全取代了旅行社团队旅游的主体地位。以2014年的统计数据为例,北京的国内团队游客占比仅仅只有2%,而上海也只有2.5%。

城市旅游散客化时代的到来的原因主要有四个。一是游客的成熟。中国的旅游业从作为外事接待的入境旅游开始,进而发展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在近30年的时间里,旅游从一种奢侈消费行为迅速为大众所接受和熟悉,并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2016年中国国内旅游达到44.4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达1.2亿人次,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达到3.6次。中国游客已经非常成熟,清楚自己要玩哪里以及怎么玩。已经不再依赖旅行社的全程组织和协助就能自主安排自己的游程了。二是信息的透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使得信息透明化程度越来越高,游客可以在网上找到所有与旅游相关的资讯,旅行社作为旅游信息垄断的时代结束了。三是城市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备。从公共交通、到餐饮、住宿,从道路交通指引到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外地游客可以在城市里很便捷地出行,并完成旅游所需要的一切。四是旅游服务标准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特色化的旅游资源和标准化的服务水准完美融合,使得游客能够享受到自己熟悉的服务。而标准化发展的背后恰恰又是基于旅游潮和移民潮所带来的各地人员流动,打破了以往的熟人社会,进而实现文化上的融合。五是城市度假的兴起。在经历了走马灯式的观光游之后,旅游休闲度假更加回归了它的本意——身心享受。而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成熟的消费模式,发达的服务业,最新最时尚的资讯,同时又具有历史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文化遗迹,完全符合休闲度假的需求,因此越发成为游客旅游休闲的选择。

居民和游客、休闲与旅游的行为方式逐渐趋同

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使用主体主要有两类人:本地市民和外来游客。以往由于使用的时间段、时长、获得感知的愿望等的不同,使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有了分类,其中一类是以外来游客游览观光为主要功能的,比如被称为“中华第一街”的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东方明珠电视塔、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等等,具有使用时间短、流量大、流速快、消费快等特点。但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之间,有时候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外地游客或许会因为对城市的喜爱而成为城市移民,而城市居民也许会因为工作迁动而成为城市的游客。于是在对城市公共旅游休闲空间的使用上会趋同。而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更多的外地游客开始驻足城市,来深入了解、品位一个城市的精彩;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多中心形态的产生,城市各个区域间的距离在拉大,而且各自都在飞速发展。城市里的信息容量早已大大超过了熟人社会的范畴。即便是这个城市的居民,也并不再像以前那么熟知城市。在同城间感受到由发展变化带来的差异性。市民旅游由此产生,市区一日游也开始兴起。而基于人才引进,人员流动而产生的城市移民潮,城市已经打破了以往多年不变的人口结构,更多的是由来自各地,甚至是各国的新居民组成。融合已经是城市发展的趋势。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传统对于休闲与旅游的区分也越来越模糊。

从北京和上海的旅游数据可以看到,中外游客来到这两座城市的停留的时间都在半周以上,以及较高的旅馆出租率,都呈现出明显的休闲度假旅游特征。另外本地旅游的人数激增,基本与国内其他省市来的游客数量持平,占到传统国内旅游统计人数的半数。恰恰反映出两个城市本地市民旅游休闲需求的旺盛。

在早期的定义中,“旅游”被视为“休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实现休闲目的的一种具体形式。如今两者基本合二为一。狭义的休闲成为了旅游的目的,而广义的休闲成为了旅游过程中的具体的行为。

主客共享时代下全域旅游如何发展

图3:旅游与休闲关系变迁

全域旅游发展应当关注的四个维度

综上可以看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发展实质是伴随从“主客分异”到“主客共享”发展的现实需求的。因此全域旅游的建设应当充分时间、空间、产业和管治这四个维度。在时间上,随着旅游休闲活动的日常化,即带薪休假和自由执业方式的慢慢普及,人们的旅游休闲行为的发生将跨越“节假日”与“平时”的这一组对立,成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在空间上,社区、街区的景观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休闲化,将取代传统旅游景点景区的功能,突破“景点”与“非景点”的对立,实现从“点”到“面”的延展;在产业上,休闲旅游消费成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对旅游业的理解将完全突破旅行社、景点、宾馆三大核心业态的格局,产业融合催生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同时新兴业态也将层出不穷。融合、跨界、创新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常态;在管治方面,不再是单纯的基于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的管理行为,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居民、游客等多元主体在同一空间内将呈现共生、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管治行为也将从以往应对节假日等临时举措变成日常常态。在这一格局下,以往居民与游客间缘于诚信、文明、资源等发生的冲突也将会极大消除。

当然,正如罗马城不是一天建好的,我们在总结规律,找寻路径,展望美好的同时,还有着脚踏实地的漫漫长路。“全域旅游”可以只是一个名词,但合乎规律的发展必将昭示未来。

主客共享时代下全域旅游如何发展

图4: 全域旅游发展的四个维度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最新资讯
  • 小编推荐
  • 热点排行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