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综合体视角下的都市农庄建设研究

时间:2016-03-14 20:30:27| 作者:adminbj| 查看: | 评论:

摘要: 近年来,随着乡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旅游综合体和都市农庄作为“生态农业—农村社区—乡村旅游”复合共生的新型模式,其开发和建设成为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房地产业等各领域融合发展的热点。鉴于乡村旅游综合体和都市农庄有很多共同之处,本文将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开发思路引入到都市农庄开发和建设中,为各地不断兴起的都市农庄开发建设提供思路。 ...

    近年来,随着乡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旅游综合体和都市农庄作为“生态农业—农村社区—乡村旅游”复合共生的新型模式,其开发和建设成为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房地产业等各领域融合发展的热点。鉴于乡村旅游综合体和都市农庄有很多共同之处,本文将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开发思路引入到都市农庄开发和建设中,为各地不断兴起的都市农庄开发建设提供思路。

    1  乡村旅游综合体

    综合体的概念与旅游结合于2008年,当时杭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修建100个城市综合体的战略规划,首次推出了多个以旅游为主题的综合体构建,“旅游综合体”应势而生。旅游综合体对旅游发展与投资、城乡发展和地产开发等多领域具有综合带动作用而成为近年来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依据核心资源、功能、主题和开发目的的不同来划分,形成“X+旅游综合体”的旅游综合体类型和开发模式”,乡村旅游综合体即为其中之一。

    乡村旅游综合体是以乡村吸引物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休闲为导向,以乡村文化创意为核心,以土地集约化综合开发为手段,以多元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具有多功能、高品质的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它具有功能复合性、效益综合性、要素系统性、产业规模性和城乡融合性。从各地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开发建设情况看,乡村旅游综合体包含的类型多样,主要有新型农家乐、特色村镇、民俗文化园、观光农园、教育农园、科技示范园、开心农牧场、乡村俱乐部、乡村度假区、温泉小镇、休闲农庄等,这些类型可独立存在,也可共存于乡村旅游综合体中。在实践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思路,即以乡村旅游资源与土地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休闲为脉络,以休闲商业为配套,以乡村休闲地产为核心,以高品质服务为保障,对项目地进行综合开发。

    2  都市农庄及其发展

    都市农庄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首先出现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如德国的“市民家园”,法国的“专业化农场”,新加坡的“农业科技园”等,主要开展以观光为主的参观性农业旅游;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发展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旅游;进入21世纪,以发展休闲、文化、体验为主的休闲农庄为主。在国内,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深圳、北京及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相继开展都市农业的研究和建设,都市农庄顺势而生,目前已从观光型向参与、体验、休闲和度假型转变。

    2012年,昆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都市农庄,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打造100个都市休闲农庄,并重点培育10个都市农庄,开启了庄园经济新局面。同年7月,昆明市都市农庄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发布《昆明都市农庄建设标准》,提出都市农庄是指以山林、田园、湖泊、溪流、水库等农村景观资源为依托,以农、林、牧、渔等特色农业生产、加工、经营为基础,以民俗文化、农作生产、农村生活为主线,达到一定规模,并具有生产、加工、经营、旅游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娱乐、运动、住宿、餐饮、购物等生产、服务功能的农业企业形态。该界定体现了都市农庄以“农”为基础、休闲旅游为新的重点业态形式、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产业综合性强、注重生态化发展的特点。

    3  乡村旅游综合体与都市农庄的异同

    从结构、功能和类型看乡村旅游综合体都比都市农庄复杂,两者之间有很多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3.1 乡村旅游综合体和都市农庄的共同点

    3.1.1 共同的资源基础———乡村土地和乡村景观

    乡村土地和乡村景观是乡村旅游综合体和都市农庄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二者都是依附于广阔的乡村土地资源以及由乡村景观和乡村文化构成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发展。因此,乡村旅游综合体和都市农庄建设中,首先应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这是一种对乡村土地利用过程中的各种景观要素和利用方式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的工作,使乡村景观格局与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生态过程和谐统一、协调发展,充分实现乡村景观所应具有的生产服务功能、生态环境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其工作核心是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环境设计。

    3.1.2 共同的产业基础———农业

    乡村旅游综合体、都市农庄和农业是互利共生关系,但它们的作用并非统一。农业是基础,可脱离乡村旅游综合体或都市农庄独立存在与发展,乡村旅游综合体、都市农庄只是对农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二者都基于同样的产业基础———农业。乡村旅游综合体和都市农庄对农业有很强的依附性,不能独立存在和发展,同时它们要对农业及其景观进行深层次开发(如高效农业、创意农业、生态农业)和规模化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如进行农产品加工、销售,科研、教育、培训、养生等,形成产业联动,提高农业和农产品的附加值。

    3.1.3 共同的市场导向———休闲旅游业

    大量消费者和顾客到乡村旅游综合体和都市农庄的主要目的是进行休闲旅游,只有少量消费者前来投资置业、购买农产品或者因其他目的而来。乡村旅游综合体规划中提出以休闲旅游为突破口来引爆乡村旅游综合体目标市场,都市农庄建设中指出休闲旅游是一种新的重点业态形式。虽然两者表述上有所不同,但本质相同,即休闲旅游业是营销中吸引目标市场的主业态,目的在于打造“乡村资源—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复合的新发展模式。

    3.1.4 共同的发展理念———生态、低碳、产业融合

    在绿色经济浪潮、全民绿色健康消费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乡村旅游综合体和都市农庄都倡导生态、低碳、产业整合等理念。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试图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低碳经济、建立物质闭路循环系统、产业生态化、创意农业等方式,将农业、工业、建筑业、休闲旅游业、创意产业等有机融合在一起,使乡村旅游综合体和都市农庄的发展成为无废弃物的“宇宙飞船”经济发展方式,达到经济、生态、社会文化效益的多盈。

    3.1.5 共同的目标市场主体———城市居民

    现代城市生活太急、太挤、太忙、太乱,长期经受各种“城市病”的折磨,他们希望也需要回归自然、“乐活”、过“慢生活”等,乡村旅游综合体和都市农庄正是顺应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而产生、设计和建设的。不论是乡村旅游综合体中的地产项目、配套商业项目,都市农庄中生产、加工、销售的农产品,还是两者的市场主导产业休闲旅游业,它们的消费主体都是城市居民。

    3.1.6 共同的保障———高品质服务

    乡村旅游综合体和都市农庄的发展对传统“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形式产生很大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农家乐”建设随意、环境脏乱、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的档次不高等。乡村旅游综合体和都市农庄有别于传统“农家乐”的地方除了规模更大、更高标准的设施之外,更重要的是其高起点、上档次的服务质量和有创意、有品质的生活理念,这是两者持续发展的保障。

    3.2 乡村旅游综合体和都市农庄的不同之处

    尽管乡村旅游综合体和都市农庄有很多共同点,但也有一些本质的区别,主要从产生前提、核心赢利点、配套支撑点、区位、经营主体和利益主体方面进行比较,具体差异见表1。

表1 乡村旅游综合体和都市农庄不同点

    乡村旅游综合体是旅游产业在广大乡村地域聚集的衍生物,以居住功能为主体的传统地产、居住小区,产权式酒店等乡村居所型地产和乡村景观地产、度假地产、养老地产、乡村主题地产才是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利润核心所在,同时这些按规划设计的人造设施和建筑物也是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吸引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乡村旅游综合体的经营和利益主体都不是当民农民,而是经营企业、有能力购买乡村休闲地产为第二寓所或进行投资的富人阶层以及从土地、税收中获益的政府。从乡村旅游综合体的消费者群体和主要产品看,其地理位置可城郊亦可在远离城市的乡村。都市农庄在现代都市生态农业的基础上,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产生的,其吸引物是乡村景观和现代农业景观,是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实体。农业是都市农庄的产业基础、利润主体和主要景观,其发展与建设一方面必然得依靠农民,要让农民可依靠必然得让他们从中受益,因此其经营和利益的最大主体是农民,而企业和政府在政策制定、资金筹措、技术指导等方面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得将大部分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用很少的土地建接待和配套设施,同时需要农业科技化提高农业生产率;再者,都市农庄的目标群体为普通的城市居民、提供的产品是保鲜期要求很高的有机生态农产品,这就要求其区位选择以城郊为宜。

    4  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思路对都市农庄建设的启示

    乡村旅游综合体和都市农庄的异同比较给了都市农庄建设一些启示。在土地利用上,都市农庄的开发和建设不能成为新一轮“圈地运动”,将面积规模很大的乡村土地用作他处;在投资方向上,不能成为房地产商寻找投资盲点的新方向;在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上,不能使都市农庄成为建筑综合体;在建设风格上,不能成为乡村城镇化或新农村建设的翻版。总之,都市农庄的开发和建设不能单纯重复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开发思路、复制其模式,应该在两者异同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建设思路。

    4.1 与“三农”建设融合发展,以农业为基础多样化发展

    农村、农业、农民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国家给予高度重视。都市农庄的建设在广大的乡村土地上,依托的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农业在三者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农村和农民的生计,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必须以农业发展为前提。促进农业发展首先需明确农业不仅在“三农”问题上,而且在都市农庄各组成产业中的基础地位;其次应采取多样化的发展方式,都市农庄建设可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智慧农业等。

    4.2 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都市农庄建设一方面是乡村,选址和布局位于乡村地域,开发基础是乡村资源,参与主体是广大农民,都市农庄的开发如果忽略乡村的利益不可能取得长远发展,都市农庄的综合开发目标要向使乡村现代化,农业科技化、产业化、生态化,农民职业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是城市,市场在城市,建设和开发所需的大部分资金、信息、文化、人才来源于城市,都市农庄的综合开发要能为所依托的城市提供绿地面积,为城市居民提供回归自然的场所、休闲旅游的去处,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因此,都市农庄离不开乡村也离不开城市,从新乡村主义出发倡导“城市和乡村平等”来统筹城乡发展,最终让城市更文明、乡村更美丽、市民和农民都幸福,城乡和谐发展。

    4.3 与文化建设相融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都市农庄成为城市居民新宠的原因除了提出一种全新的生活休闲方式、提供优质的服务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其所蕴藏的文化及其创意。都市农庄不仅要成为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的基地,丰富和改进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而且要成为文化的载体提升城市和乡村的文化品位,丰富城乡人的文化和精神生活,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在都市农庄建设中可深入挖掘的文化资源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农耕文化、真挚的山水文化、绚烂的民族文化、古朴的乡土文化等;同时各个农庄一定要有自身要凸现的主题文化,如石林万家欢蓝莓庄园的蓝调文化、云烟印象烟庄的烟草文化、西山香草芳林的香草文化、东川太阳谷的彝族文化等。有了文化资源和主题文化,需要进行创意设计,将文化元素融入到农庄景观、产品等要素和休闲、体验、活动等环节,从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因此,在都市农庄文化建设思路上应转变“以文化为灵魂”的观念为“以文化创意为灵魂”。

    4.4 与产业建设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业链延伸

    都市农庄是以农业为基础其他产业共存的产业综合体,在四大产业的基础上可细分为很多亚产业,休闲旅游业作为市场主导产业通过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把四大产业有机融合在一起。根据农庄各自的主题定位可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延伸各产业的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新理念的引入和现代科技的应用可实现产业升级,如低碳、环保、绿色、有机、循环、创意、智慧等理念、温室技术、滴灌技术等的应用使传统农业华丽转身为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创意农业、智慧农业等,休闲旅游业从观光型走向体验型、休闲型、度假型转变。

    4.5 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走生态化之路

    生态平衡是都市农庄的功能之一,这与国家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是相一致的。《昆明都市农庄建设标准》指出都市农庄生态建设的目标包括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和减轻城市“热岛效应”,促进当地生态平衡的作用。要实现这些生态目标,必须以循环、低碳、生态为发展理念,走产业生态化之路,因为产业生态化是继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之后“可持续发展从思想走向行动、理论走向实践”的新道路。都市农庄产业生态化的实施途径主要有确定各项具体的生态目标对产业生态化过程及结果进行有效监督和考核;做好产业生态规划,做到生态设计、建设、消费、经营和管理;确定合理的产业生态化评估体系;借鉴适合都市农庄发展与建设的生态化方法与技术等。

    都市农庄是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一种重要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它体现了城乡统筹的新概念,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途径,可推动乡村休闲型旅游地品牌建设。都市农庄肩负着农业、城乡建设、休闲旅游、度假、生态环保各领域的使命,必须将其建设为“亦生产亦销售亦消费”“宜农宜休闲宜学习宜生活”“亦美丽亦生态亦舒适”的综合体。(作者:鲁芬 明庆忠 李凡 余晓兰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最新资讯
  • 小编推荐
  • 热点排行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