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因为乡村振兴离不开城乡融合,说到底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既要留住人,也要引进人,包括:乡里人、城里人、外地的旅居者和外国的侨居者,今后的传统村落应该是共享村落和未来社区。 这几年,曾多次到皖南、黔东南、黔西南、黔南、湘西、桂北、滇北、川南、渝东南、闽西、浙西、赣南、豫西,以及秦巴山区、大别山、太行山地区考察乡村与传统村落。仅就古徽州六县一府,已去过不下20次,对乡村旅游、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乡村振兴颇多感触。 乡村凋敝落败,与史无前例的人口大迁徙有关,人口大迁徙利弊互现,终归是利,这是一个过程。城乡人口自然流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自古有之,不同的是,过去几千年来,一直是少数从商、从文、从政、从军者进城或外出的单向流动,然后是告老还乡、荣归故里。 而今是大规模、高需求、倾巢式的进城,接踵而来的是城里人的“上山下乡”,只不过,城乡人各有所需,层级不同,乡下人进城是追求从生存到生活质量的提高,城里人下乡是追求生命和生态质量的提升。当下,城乡之间已成一种双向流动趋势,最后会达到一种崭新的、高层次的社会平衡。 传统保护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因为乡村振兴离不开城乡融合,说到底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既要留住人,也要引进人,包括:乡里人、城里人、外地的旅居者和外国的侨居者,今后的传统村落应该是共享村落和未来社区。以下是个人管窥之见,仅供切磋交流: 1、老少边穷地区往往是传统村落富集区域,由于过去交通不便、发展相对滞后,故而才得以保留;也正因如此,利用和发展才有难度。先进与落后是相对而言,自然原生态和人文原生态的保护与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当,“来早的不如来巧的”,厚积可薄发,后来者居上。 2、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古徽州地区也是如此,但因徽文化的特殊地位,徽派传统村落有其不同于其他地域的特殊性,但也有同一地域内的雷同化。 3、传统村落保护,归根结底是为了发展,其关乎乡村振兴,关乎城市更新,关乎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传统村落发展既是保护的目的,也是保护的手段。其发展路径是利用,有利用的古村落才有保护价值。 4、传统村落一味保护,不会持久,也不符合传统村落产生机理与发展固有规律;一味开发是野蛮做派。“不破不立”观念不适于传统村落,有时立了就破了。 5、美丽乡村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是两码事,一新一旧,南辕北辙。由于美丽乡村建设过度看重政府、政策和政绩,因此出现短视行为和面子工程,更多情况下,对传统村落是一种破坏。传统村落的“建设性破坏”比自然性消亡更严重。 6、传统村落不能搞成民居博物馆。国家补贴只是引导和支持,未来发展需要有一种新的经营理念和模式,而不仅仅是管理思维。 7、传统村落要注重“三生”融合,这与乡村振兴是一致的。生态环境自不必说;生活条件改善主要是通路,让人便于进出;然后是生产,要有赖以生存、生活和发展的产业,关键是找出适宜的、特色的业态。 8、传统村落发展方向,未必是旅游,但一定与旅游有关,且是重要一环。林下经济、传统农耕、自然与历史研学,康养旅居皆可与旅游结合。 9、传统村落是农耕文化遗存,离不开古道,离不开原住居民,离不开田园,古徽州村落还离不开水口,诸多元素恰恰是今后利用的空间和资源。 10、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村落产品创意和业态活化的渊薮,原住居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没有原住居民生活的传统村落,就像一具僵尸,没有灵魂。有原住居民生活的古村落,才有利用价值,哪怕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保护一个没有原态生活、人间烟火、市井文化的传统村落没有任何意义。 11、同一区域内的传统村落大多同质化,只有特别优秀的才能成为景区,并引来旅游者,因此适合于整体利用。同一区域内的传统村落只可差异化整合,取其互补和联动效应;为规避其遮蔽效应,不可人为地主题性划线和划片。 12、大多传统村落不一定是旅游资源,但如果利用得当,倒是可以成为旅居资源,靠近城市和景区、交通方便的传统村落尤其具有旅居价值,因其可以引流、截流和驻留。 13、传统村落,在当下已不再是原住居民的安身立命之根本,只是他们的祖业,因为年轻人不再依附于土地,也就不再甘心龟缩于村落。 14、传统村落规划发展应多规合一,产业引领,旅游是其重要产业。有产业才能留住人;留住人,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 15、今后的传统村落可以考虑城乡共享、旅居一体化,可以共享田园、菜园、果园,也可以共享农庄、民宿、民居,是谓共享村落。 16、传统村落中有些坍塌的建筑,未必一定去修复,如果结合旅居进行功能化利用,适当拆除是必要的。因为旅居者需要一个通透、生态、田园式的公共空间,残墙断垣是一种残缺美、艺术美和疏离美。 17、蕴含在传统村落中的传统文化的坍塌比建筑形体的坍塌更可怕,没有了传统文化,传统村落只是一个躯壳。 18、中国三大地域显学,敦煌学研究价值大,因为敦煌是四大文明交汇地,其文化大多保护在莫高窟和博物馆里;藏学宗教意义大,其在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下独居一隅,是一种神圣的异域化文化体验;只有徽学位于内地,临近长三角市场发达区域,古徽州是汉民族最后的家园,而汉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丰富、最深厚、最广泛的存在,具有实实在在的生活价值,而生活化体验是现代休闲旅游者的重要诉求。 19、古徽州传统村落是人类耕读家园,也是汉民族最后的家园。除了徽派建筑和村落,在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中,保留了大量汉民族历史记忆。 20、古徽州区域可成为自然、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的研学旅行目的地,也可成为皖浙赣、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和世界性的旅居地。 21、徽文化存在于古村、古镇、古城里,更存在于原住居民生活和生产中。风光是自然的,风貌和风物是物质的,风俗、风情、风味则是非物质的。风光、风貌、风物、风俗、风情、风味都可以成为风景元素,原住居民一定是最核心的风景、最活态化风景。 22、现代旅游已从单纯的游览变成游览、游历、游乐、游憩兼而有之、融为一体。观光旅游时代,以景观为核心的“游”是旅游吸引物;休闲旅游时代,以自然生境和人文情境为主的环境是旅游吸引物,包含“游”在内的旅游六要素都可以成为旅游吸引物。 23、古徽州地区传统村落是物质文化遗产,徽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山两水(黄、白二山和新安、乐安二江)是自然文化遗产,三类遗产的有机融合才是一个完整的古徽州传统村落群。 24、古徽州传统村落群是否可以整体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而非单项的宏村和西递?徽文化是否可以整体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不是满足于单项申报及黄山市、上饶市、宣城市的单打独斗? |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