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休闲农业如何“以小取胜”?

时间:2018-05-09 22:19:50| 作者:adminbj| 查看: | 评论:

摘要: 网络上很流行一个数据:台湾农民年均收入是大陆农民的25倍。这个数据的真伪我们这里不作考证,但台湾农业有太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

农民,一直以来都被当作社会底层职业,很多农人辛苦劳作的最大动力,也只是为了让子女进城,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悲催命运。而在台湾,农民的社会地位很高,台湾人均农业增加值1.33万美元,是大陆的10倍;城乡收入差距约1.3:1,远低于大陆的3.3:1。

网络上很流行一个数据:台湾农民年均收入是大陆农民的25倍。这个数据的真伪我们这里不作考证,但台湾农业有太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台湾农业面临“三小”难题,却能“以小取胜”

台湾农业,典型的小农经济。突出表现为“三小”:地块小、农户比例小、经济总量小。如此“三小”,为何又能创造出收入比大陆农民多25倍的“奇迹”?

很多人难以想到的是,他们成功的秘诀,恰恰是因为“小”。

因小而精致

台湾的生态农庄,多以“小而精”取胜。他们不刻意追求农庄的面积、规模,不一定非要种植多少作物,获得多高产量,产品有多大的批量,但非常注重精细管理,精深加工,融入创意,提升品质。

有的产品甚至限量供应,量少质精,坚持以质取胜,以特色取胜。

例如种植茶叶的农庄,有的只采一道春茶,然后将其精心加工、制作、包装,使其成为茶叶中的“极品”。

其他时间则搞好茶园管理,让茶树健康生长,养精蓄锐,确保春茶品质上乘。有的农庄则利用溪流养殖红鳟、银鳟或其它观赏鱼类,游客可以在农场购买饲料喂食、嬉戏、体验、观赏,鱼却并不对外出售。

如此做法,反倒吊足了游客的胃口,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不仅保持了产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资源消耗,保证了良好效益。

他们这种做法,非常符合台湾山多、地少、面积小,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种这一实情。

反观我们抓农业产业,无论是山区还是平原,总是把面积、产量、产值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总想“做大做强”,以规模论“英雄”,却忽视了实际效益;总想在单位面积上创造出更高的产量,却忽视了土壤、茶园也需要“休养生息”;总想售出更多的产品,却忽视了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压力。

这些对山区而言,既缺乏竞争优势,也不利于持续发展。而台湾的生态农庄,通过深挖特色、扬长避短,有效地避开竞争;通过做精做透、提质增效,实现资源节约、持续发展。此种发展方式,非常值得与台湾情况类似的山区参考、借鉴。

虽小但温情

台湾特别注重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把农业的“苦”和“累”做成了“甜”和“美”。特别是休闲农业,非常注重软件建设、细节打造、人文关怀和情感注入。

有位业内人士对此深有体验。他夜宿在阿里山下的一家民宿时,晚上和店主泡茶聊天,听他讲农家的生活和阿里山的动植物。

走时店主给他带上自产的茶叶,估计价值已经超过房费,店主说:“你在台北买当然贵,这是我自家种的,不值几个钱。”转过一年,风灾袭台,阿里山灾情严重,那位人士仍惦念着那家民宿,拨通手机问候,主客之间已如亲友。

台湾农场主除了走出去,亲自热情接待游客外,还往往有着不菲的技艺,或可以下厨给游客做各种好吃的东西,或是能调一杯美酒,或是能做一块一块芬芳四溢的香皂。

农场主把自己的技艺调和到招待游客的热情中,将自己独到的创造和知识、体验传授给游客,在过程中达成新的创意体验和设计,这是游客难以抵挡的诱惑。

在台湾内山休闲茶园,老板娘会带领大家现炸茶叶酥吃。戴上农家斗笠,腰里围上小竹篓,拣着不老不嫩的茶叶,摘个15片,漂洗掉小虫与浮尘.

在老板娘的指导下,一堆人站在油锅前,茶叶蘸粉、下锅,美美地炸个金黄两碟,再洒上话梅粉,不油不腻,酥脆可口,再端进屋,摆点咸甜小品,泡一壶柚子花茶,围坐起来开个茶话会,放松休闲的感觉油然而生。

因小更灵巧有活力

台湾农会组织已有110多年历史,目前共有302家,其中县市以上26家,乡镇农会276家,会员总数283万人。

农会在台湾农业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通过当好3大角色极大激发了农业的巨大活力。

一是“设计师”。一个乡镇农业发展的思路和方向大都由农会来规划设计和引领;

二是“企业家”。农会负责人就像一个现代企业的CEO,用现代管理的理念经营着农会;

三是“娘家人”。农会就好似农民的“娘家”,有困难找娘家解决,有委屈找娘家出气,有收获找娘家分享,俨然就是一个大家庭。

农户在农会的帮助和指导下,自身也成为一名生产专家,经销专家和市场分析家。

他们注重产品的国际市场销售行情,善于捕捉国际市场的变化信息,不断建立和拓展新的国际市场的贸易往来关系,如清波兰园栽培的蝴蝶兰花,原种母体从日本进口,借助农会的技术传授,采用母体克隆技术和传统授粉技术,培育繁殖出优良的新种苗,栽培的花苗密切与国际市场紧扣,通过与日本和美国的客商提前两年订货。

“农+旅”完美结合,转变经营理念

台湾自推出精致农业策略后,其乡村发展一直以“农+旅”的形式为主,各种农庄旅游采取差异化的战略,纷纷取得一定的市场。

鲜明的主题+新奇的创意

在主题选择上,水果采摘、竹、香草、茶叶、名花异草观赏、昆虫收藏、奶羊、奶牛、螃蟹、鳄鱼、鸵鸟等体验,创新不断,使游客始终充满新奇感。

比如位于桃园观音乡的“青林农场”,一年四季都栽种着向日葵,且免费开放参观,还有专门种植食虫植物的“波的农场”,种有猪笼草、捕蝇草、毛毯苔、瓶子草等。

很多农庄一看名字,就知道农庄的特色,如以香草为主的“熏之园”,以奶牛为主的“飞牛牧场”,以兰花为主的“宾朗蝴蝶兰观光农园”,“花开了农场”则栽植了大量珍贵的树林与奇花异草。

头城农场的传统项目叶拓T恤,不断有新的图案推出,时常有新意,固定的客源可以不断反复前来消费。

金勇DIY农场每年都会增加新的番茄品种,将来自各国的西红柿组合在一起的“联合国西红柿礼盒”,让游客在一个礼盒中就可以品尝到来自各国、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多种口味的西红柿。

桃米村在地震废墟上建了一个人工湖,在湖边立起几个弹簧,托起一只小船,上面立一根桅杆,人站船上,能够体验地震的摇晃感觉,并将小船名之为“摇晃的记忆”。

口碑>品牌

由于规模不大,所以台湾的生态农庄,非常注重产品的“口碑”而不是“品牌”。

他们认为,“口碑”比“品牌”更重要,因此他们宁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保证产品质量上,放在让顾客满意上。

为保证产品安全营养,他们严格控制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宁可增加投入、牺牲产量,也要保证产品质量;为了让游客品尝到口感最佳的产品,台湾很多生态农庄免费对游客开放,目前是吸引游客自己到农庄购买最新鲜、成熟度最适宜的农产品。

台湾的生态农庄大多建在偏远的郊区,吸引游客自己到农庄购买产品,实现产品就地销售,不仅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质量,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农庄可以免掉一大笔销售费用。

除了宣传手册、广告路牌、电视报纸等传统宣传手段以外,休闲农业要加强网络营销,运用科技整合资讯,通过网页、搜索引擎以及运用3G手机服务等对休闲农业区域的地图、路线等进行迅捷的引导。

网络平台在台湾休闲农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台湾民宿协会的“U-FUN民宿达人网”的统计,80%的客人通过网络预订。

拥有不如享有

台湾休闲农业在主推“体验经济”之后,还出现了“分享经济”的理念,即休闲农业经营者与游客分享乡村生活,变“顾客是上帝”为“与客人首先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倡导“拥有不如享有”的消费理念。

台湾休闲农场布局合理,大多数都分布在旅游线路上,每个景区景点都能与旅游结合起来,这就有了客源的保证。板块化、区域化整合,已经有了相当的成效。

事实证明,休闲农业必须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形成景观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才能由点成线、成片,为城市旅游者提供一日、两日乃至多日的旅游产品组合,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台湾农业将自身的特色和创意精雕细刻,把休闲农业做到了极致,从科技实力到组织的机动性,从文创设计到理念转变,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最新资讯
  • 小编推荐
  • 热点排行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