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村改变乡村

时间:2017-12-25 14:40:17| 作者:adminbj| 查看: | 评论:

摘要: 在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共中央第十九次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 ...

9,2398059584&fm=27&gp=0.jpg

在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共中央第十九次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逆城镇化的大潮下,品质乡村生活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

慢村正是以强劲的乡村度假休闲生活需求为前提,将乡村资源与城镇需求深度结合,同时兼顾乡村振兴的新型业态形式。以下将从慢村的内涵、开发模式、规划设计等几方面讨论慢村的打造手法。

01慢村解读

一、慢村的概念

慢村是度假区,又是乡村综合体,更是产业集聚区。

一个可以让行者放慢脚步,悉心感受乡村特质的目的地;慢村是一个生活品牌,其以“生活,还可以再慢些”为号召,以“慢村的时间,就是奢侈品的终极形态”为产品规旨,打造一种融合乡村与城市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但慢村绝不仅仅是一个为城市居民提供创新业态的品牌IP那么简单,它致力于乡村价值的发明、重塑与传播,以及美好乡村的建设。慢村通过“慢村IP”及产品研发、品牌输出、项目策划、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基金管理、产业运营、物业管理,为中国保留并创造高颜值、超好玩、特安逸、讲品味、有故事、真乡土的乡村。

从中国城镇化发展来看,慢村是乡村振兴与逆城市化潮流契合点上的重要创新形态之一。其背后是对农村、农民、农业,以及工业化城市发展问题的深刻思考与主动出击。投资方不仅仅需要恪守投入产出比的企业发展红线,它还是乡村发展的推动者,乡村资源的整合者,乡村资产升值的主要受益者,乡村公益的践行者,品牌价值的拥有者。

二、慢村的特征

1.以“五慢”理念打造乡村生活方式

慢村是对快节奏现代生活的一种抗击。

在慢村,以“慢”为生活常态,人们从饮食起居、日常劳作的“慢餐、慢居、慢行、慢游、慢活”中逐渐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富足。逐渐达到食甘其味,居安其寝,行安其道,游乐其景,活乐其心的新的乡村生活方式。因此,慢村的产品设计,非常注重通过细节对现代生活中“时间紧迫”的创伤的修复,重新发现乡村安逸快乐的美好生活,并通过与现代的文明的融合,打造精致、有味的新乡村生活方式。

2.保持村庄原貌与土地关系

从共享角度而言,慢村是对乡村原有闲置资源的再开发,在“真乡土”“真受益”的理念下,慢村以“四不变”为基本原则进行开发运营。

一是保持原有村落格局不变,乡村原有的空间格局是乡村人际关系的基本支撑,较小的空间尺度是人与人间亲密关系发展的基础,因此,以追寻乡村慢时光为目标的慢村应保持原有村落格局、空间尺度;二是保持原有生活方式不变,生活方式是乡村文化的集中体现,从吃穿住行到民俗活动,无不体现着乡村的生活观、价值观,因此,保持乡村原有生活方式是保护区域文化内核的题中之义,也是发展新的融合文化的基础;三是保持原有用地性质不变,乡村不能抛弃“农”的本质,不能侵犯农民的土地权益,因此,慢村的开发应恪守乡村用地性质不变;四是保持原有产权关系不变,慢村的开发应以保护原有权利人利益为前提,因此,在积极鼓励土地出租等方式进行土地集中开发的同时,应尽量保持乡村原有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不变。

3.系统性消解农村发展与城市资本的对立矛盾

在传统的乡村开发中,经常出现城市资本通过对乡村资源的租赁开发,赚得盆满钵满,而村集体与农民个人难以获得开发红利的情况。慢村的开发为更大程度上保护农民利益,实行“五优先一自愿”原则。即“物业优先租赁、产权优先购买、就业优先安排、出产优先采购、政策优先覆盖”的五自愿与“土地自愿入股”的一优先相结合的方式,以系统性消解农村发展与城市资本对立的矛盾。

更为重要的是慢村“三变”,通过闲置农宅、农地等闲置资产,智力、信息、服务等资源,以及资本共同构成乡村开发主体、利益共享者。

通过慢村的“三变”、“四不变”、“五优先一自愿”,为人们提供更加美好的乡村生产方式,更高品质的乡村生活,实现更加充分、更加平衡的城乡发展。

三、慢村与原村庄的关系

慢村是在原村庄空间区域上开发建设起来的新型乡村形态。

在设计上,慢村要兼顾原村民、旅游者、旅居者、创业者等所有人群的需要。因此,慢村与原村庄具有空间重叠,人群互融的关系特征。一般来说,慢村是在原有村庄空间结构上的整合重塑,其使用的是原有村庄的土地、田舍。其发展形态受原有空间的支撑与制约。

在村民关系上,一般原住民与慢村的新乡民采取分开居住的方式,管理上,原住民部分地保留原有村庄管理体系及合作社系统;但并不是说,原住民与新乡民完全分开,他们共享慢村的商业配套与公共配套服务,在慢村发展上,各尽所长,共同为慢村发展服务。

由于相邻的居住地与相同的公共活动空间,在一定时间的交流融合后,原村民与新乡民将逐渐消融隔阂,并逐渐形成慢村与原来村庄资源互相沟通,文化融合发展,社会共同进步的互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02慢村的开发模式

从目前的乡村发展来看,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吸纳了过多的乡村青壮年劳动力,乡村在缺少人力、财力、技术等发展要素的背景下,逐渐走向衰落。慢村的开发不仅仅为乡村吸纳了资金、人才等发展要素,更重要的,慢村需要处理好投资方、政府、村民等各方关系,构架各方共同推动产业发展路径,形成对青壮年人才持续的吸引力,以实现乡村的社会更替,文化更新。

一、慢村的四方共建模式

在慢村的开发建设中,需要资本方、慢村策划运营方、政府、村民各方明确权责,开发权、运营权、土地所有权等权属分立,使各方各司其职,共同构建四方共赢的建设模式。

慢村改变乡村

▲图 1 资本方、运营方、政府、村民四方在慢村建设中的权责

1.资本方投入资金

企业是慢村开发建设的主体,慢村的建设以社会资本介入,市场化运作为宜。在资金筹措方面,可以通过企业独资,企业合作成立PPP公司共同出资等方式解决政府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企业通过土地整理、土地一级开发、住宅房地产开发、慢村公共服务设施开发等先期投资,获得资产使用权、慢村品牌使用权,并通过慢村发展获得资产的增值,最终实现企业的壮大发展。

2.慢村策划运营方提供I-EPC-O总服务模式

慢村策划运营商首创I-EPC-O总服务模式。即提供包括I-IP孵化,E-规划设计,P-PPP模式,C-建设施工,O-运营管理等从慢村开发建设到运营管理的一体化、全流程智力服务。在策划期,慢村策划运营方将通过先期研究给出投资决策,在对区域进行详细分析与全方位研究基础上,通过概念性规划确定空间,方案设计确定村庄形态;在建设期,慢村策划运营方依托对慢村IP的深刻理解与地块的深入研究,进行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的指导,并在建设完成后,进行开业筹备,详细制定营业计划,推广运营方案及管理方案,推进慢村的运营管理工作。

3.政府提供配套支持

在慢村的开发建设中,政府主要负责用地协调与基础投入。由于慢村涉及到环境卫生、村民自治管理、医院银行等公共服务项目与配套项目,这需要适当地建设用地或者改造的集体建设用地,政府应根据建设需要,整合协调慢村的建设用地,保证慢村项目的顺利建设。此外,由于慢村部门项目具有公益性特征,如村貌改造、环境、厕所等卫生设施建设及卫生清理、村民文化活动、村内道路建设、给排水工程等,这一系列的工程都政府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资金投入,以完成美丽乡村整体形象的初步提升,建立慢村开发建设的基础。

4.村民以乡村合作社形式进行经营管理活动

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建乡村合作社从事乡村产业的运营管理。合作社成员在合作社的管理监督下参与经营性活动,如家庭旅馆、农家乐、商铺等,或作为产业工人服务于景区及度假区。合作社成员以农田及宅基地入股,以此来分享乡村开发所带来的各项收益。合作社在其中主要有五大职能:一是维护社会稳定,合作社通过制度化地管理监督维护乡村旅游市场秩序,构建和谐乡村旅游社区;二是有序组织经营活动,合作社开展的组织化建设和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三是治理运营环境,合作社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品牌化建设,营造规范化运营环境;四是协调相关工作,合作社对乡村提升、拆迁、安置工作进行协调与管理;五是激发活性,合作社通过股权集体持有,共生分红等方式提高农民收入,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建设的积极性和能力。

二、慢村的发展构架

慢村是乡村发展的着力点,在慢村带动下,乡村将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复兴,成为新时期下可持续的乡村发展结构。

1.三产联动融合形成乡村发展基础

产业是乡村发展的基础,而投入大、产出小的传统农业难以提供乡村发展的持续动力。在此背景下,慢村引入第三产业,通过第三产业提高一产附加值,推动二产发展,形成的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模式将为乡村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与基础。

慢村的建设将持续吸引短住的旅游人口与常住的创业人口,外来人口的休闲度假、生活创业需要将大大激发乡村的民宿业、餐饮休闲业、健康服务业、酒店服务业、会议会展业、文旅产业、零售服务业、乡村电子商务、亲子教育业、演艺产业、交通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在第三产业带动下,将极大提高粮食蔬菜种植、肉禽养殖、水产养殖等第一产业的附加值,种养殖产品不仅能获得农业收益,还将获得旅游带来的商品价值提升,并且同时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业与手工艺制作等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最终构成一二三产联动的产业发展基础。

慢村改变乡村

▲图2慢村三产联动的产业发展架构

2.多元收益结构为基础提高乡村品质

慢村的建设使村民闲置的宅基地与农地得到充分利用,村民在慢村发展过程中,获得土地增值分红收益、经营分红收益、股权收益、就业收益等综合发展收益,这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经济状况,优化了乡村的经济结构。以此为基础,村民将更加关注文化生活,以及个人素质的提高,这将整体上提高乡村的精神文明水平,为乡村文化发展提供肥沃土壤。

此外,以慢村设施建设为基础的乡村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将不断完善,乡村景观环境也将更加美好。以上改变将极大改善村民的景观环境、生活环境与文化环境,彻底改变乡村原有的老、破、小、穷的形象,使乡村成为品质生活的新代表。

3.新村民下乡完成乡村社会更新

乡村的衰败一是产业的衰败,二是人口的流失。而慢村的设计,在导入新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基础上,还将带动城镇人口回流乡村,改变乡村的人口结构。

在慢村带动下发展起来的一二三产提供了职业农民、农产品销售员、互联网技术人员、农产品包装工人、手工艺品制作人、手作传授师、文创个体户、乡村讲解员、酒店服务员、民宿经营者、美食烹调师、养生保健师等众多的就业机会与职业形态,这使在外打工的乡村青壮年能够返乡就业,而心怀乡土的新知青、艺术家、创业者、跨界精英等将成为新乡民,组建新社群,他们与原来的乡村居民一起重塑了乡村的人口结构、文化结构与社会结构,使乡村建立起以产业为基础,人口回流为核心的新乡村社会发展模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最新资讯
  • 小编推荐
  • 热点排行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