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如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用乡村空间规划指引美丽乡村建设 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方明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乡村振兴战略涉及面广,具有长期性,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特别是各地市县领导,大家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落实好中央政策,如何在空间上落地,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推动。我们结合工作实践,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乡村振兴的战略内涵 1、乡村振兴的新要求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之一,已经写入党章,明年的工作部署将会全面启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部委将共同推进。 乡村振兴是全方位、全领域、全系统振兴。涉及到社会治理、产业发展、文化保护与传承、生态保护、乡村建设,到政治建设、党组织建设等领域。不能单从某一个角度考虑。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的发展、社会的繁荣、人居环境的美丽、文化的复兴、人气的集聚、以及政治组织的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等,只有这些方面都得到发展,乡村才能变得有活力、有人气,才能真正振兴。 乡村振兴应分区分类施策、示范分期推进。我国乡村面广量大,丰富多彩,既有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一般地区和纯农业地区的区别,也有山区、丘陵、平原等形态上的差异,乡村振兴必须根据区域的差异化分区分类制定发展策略。乡村振兴既有明确的近期任务和目标安排,也有远景展望,要在近期与长远之间找到平衡点,要分步实施、滚动推进。乡村振兴既要考虑到整体规划,统筹推进,也要考虑基础和条件差异,先试点示范后全面推进。 2、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乡村振兴是在以往乡村发展建设理论基础上的战略升级。尤其在模式、发展、建设方面呈现了新时代的新亮点。 发展模式方面,从“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到“城乡融合”的新阶段。优先发展方面,从“农业优先发展”转变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思路。乡村建设方面,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将发展到“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3、乡村振兴的新思考 我们具体要重点振兴哪些农村?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乡村给予什么样的差别化政策、措施? 如何构建农业产业体系?资本如何下乡?如何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何在乡村范围内实现三次产业融合? 如何与城镇化相结合?如何实现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如何空间落地?小城镇在乡村振兴中应该扮演什么作用?如何培育乡村的活力? 如何建设美丽乡村?如何传承和保护乡村文化?如何让乡村成为城乡居民向往的诗意的栖居地?如何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这些都需要我们系统、深入、全面地思考和研究。 二、如何振兴乡村 乡村当前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受重城轻村观念影响,对乡村的投入不足和不平衡,由于缺乏协调,有些项目存在重复建设、互相冲突的问题;发展建设缺乏长效机制,模仿城市的做法使乡村环境和生活遭受冲击和破坏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如何振兴乡村?我们有以下几点想法。 1、乡村振兴的愿景 中国自古是乡村社会,人们安居乐业。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古代乡村美好意境的写照。今天提出振兴乡村,是要乡村功能完善、人居环境美丽宜居,各具特色,还要达到乡村发展有人气、有活力,适合生产生活“诗意栖居”的美妙意境。 2、优化乡村布局 乡村振兴不能脱离城镇化的大背景。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不同地区的村庄会出现分化,不可能所有村庄都振兴。乡村振兴不能简单按行政单位,按照所有村庄全方位实施。应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要素,依靠有活力、有资源、带动力强的村庄,因地制宜地采取小集中,大均衡的模式有效推进,从而带动乡村全面发展。对于一些不具备条件的、人口流失的空心村,应退宅还田还林,恢复生态,实施生态治理。 3、多用乡土办法 多用自然的办法。多用一些尊重气候、自然,就地循环、环保的自然办法,巧妙解决问题;多用传统的办法。多用根据生产生活经验长期形成的传统办法,学习传统的精髓,它们经得起检验,更适合乡村;多用中医式的办法。多用系统调理,针对具体问题的针灸式,植入式中医办法;多用长期在乡村建设中形成的适合农村建设智慧的乡村土办法,少用洋办法。 4、综合全面发展 产业找准。乡村产业重点要基于更高效、更生态、更智慧的农业;其次应该注重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针对有工矿、商贸、旅游基础的乡村,要更好地发挥,但不要村村搞旅游,村村搞工业。 环境宜居。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逐步完善;环境要干净、整洁;风貌要美丽而有特色;乡村环境还要有意境,达到诗意栖居,乡村要建设的比城市更让人向往。 文化自信。未来乡村要让大家有乡村自信,把乡村文化挖掘出来,特色彰显出来。就像我们的乡土文学和乡土菜一样,受到青睐和热捧。乡村要建一些高标准、能够传世的、充满文化艺术价值的建筑,这对整个社会的推动有着用经济眼光无法估量的价值。 回归乡村社会朴素人情美。传统乡村社会是按姓氏宗亲建立而成,对乡村的稳定和发展起到很大作用;乡村是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熟悉是城市所欠缺的。未来乡村要把这种东西恢复和保留下去,这是人的精神所在。乡村的朴素人情美,淳朴善良,这些优良的东西一定在未来要振兴。 5、激活乡村的力量 我们要把乡村能人吸引回乡,多培养乡村能人,多培育集聚人气的产业业态;乡村振兴不是简单地给予式的帮助,要把乡村人的利益考虑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热情;要把他们的思维方式摸透弄清楚,遵循他们的思路去引导,激活他们的创造力,自下而上,上下联动;要多给他们提供低门槛的、低成本的空间,特别注重一些适龄人口的需求,多给他们发展机遇,政策上给予支持,激活自身造血能力。 6、整市(县)推进 单个乡村是规模小但内容复杂的,但是一定区域内的乡村又是在相同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相当的共性,以区域为单位推进乡村建设更经济、系统、高效,以市县为单位更利于统一部署,推进实施。 三、以乡村空间规划指引为抓手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乡村产业振兴,生态环境保护,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基础设施、交通设施建设,社会事业投入,文化事业振兴,乡村建设等多项工作,通过乡村空间指引和管控,把社会各个领域的投入和建设活动统一起来。科学指引好项目建设,管控好占地规模、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外观风貌、建设时序等内容,是行之有效地落实乡村振兴的手段。编制乡村空间规划指引,我们认为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1、摸清家底 市县层面对乡村资源往往缺少系统的梳理,更没有在空间上直观地反映出来,难免造成工作的忽视。从市县域范围内摸清有多少农田、多少山林、多少水面、多少道路、多少文化遗产、多少村庄,对基本情况做全面而系统的梳理,摸清家底,为下一步乡村空间规划指引和管控打下扎实基础。 2、分区指引 充分尊重现状情况。充分尊重现状不同的用途和功能,不轻易改变用途。 根据地形、经济、文化分区。根据县域不同的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交通等因素,按照分区分类的思路解决乡村发展问题,分区管控,分类施策。 根据生产、生活、生态划定。按照生产、生活不同的功能,充分挖掘和考虑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布点和各项设施配置的需求,梳理规划新的分区,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落实到行政区具体操作。统筹的分区和部署不要受制于行政区划,但实施要考虑行政的需要,兼顾现有的行政区划。 3、梳理乡村空间体系 点、线、面结合。乡村空间中有呈点状分布的重要景点、重要农业点、村镇居民点,有河流、山脉、公路形成的脉络与线状空间,有广袤农田、村庄形成的面状空间等,乡村发展是点线面的结合,有重点有一般、有积聚也有放松,才能更有机地发展。 有重点有先后。梳理体系、合理布局,有重点有先后的科学推进,不同的建设标准,不同规模,不同建设时序,有步骤的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4、优化项目配置 不同的乡村地区在社会事业、文化、产业、乡村建设等方面存在差异化的需求,总体看项目配置又存在分布的不均衡,我们要通过优化项目配置,补齐短板,发展重点,均衡布局。 5、多规协调、相互融合 这些年国家产业、生态、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建设了很多农村建设项目,但是不少项目之间缺乏协调,利用效率不高;同时有些项目只注重功能建设,没有与周边的乡土环境相协调。我们希望通过空间规划指引、多规协调把这些项目统一起来,减少冲突、复合利用,同时建设得具有乡土特色。最大价值地发挥建设项目的综合作用。 6、风貌美丽和谐统一 当下的乡村建筑风貌存在着一定的布局混乱、简陋呆板、张冠李戴等问题,与自然和乡村社会不和谐。也出现了很多三面光的水渠、挖山填湖的道路等破坏乡村风貌的现象,未来要用自由灵活的布局、本地的建筑材质、传统的形式和图案、绿树掩映的方式做出和谐统一、美丽而有特色的风貌。乡村风貌要充分尊重地域、民族、乡土,要反映生产、生活,要体现时代和文化。 未来乡村对工矿厂房、农业大棚、河塘沟渠、农业种植、树木绿化,建筑风貌等,都要进行系统的管控和引导。 7、针对建设热点 近期可以针对当前建设活跃的热点开展工作,如农民的产业(农田水利设施、厂房、大棚、水渠、棚圈),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道路交通、桥梁、墓地),人居环境(房屋、村庄改造、树木、黑臭水体和沟渠的治理)等。农民着急建什么,我们就先解决什么。 四、《美丽乡村导则》精准指导乡村建设 乡村建设面大、分布散、复杂,用传统自上而下板块式的规划很难具体指导乡村的各项建设内容。以系统式、针灸式、规则式为特点的《美丽乡村导则》就是精准指导乡村建设的一种空间管理方法。 1、整体引导 在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体现乡土特色、保障村庄安全、满足现代化生产生活要求、注重历史文化传承的原则下,从乡村建设现状分析入手,形成了一套体系完整、制定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分区管控、构建市域美丽乡村体系。 2、分区管控 为了便于政府管理者、设计师、施工队伍以及村民等使用对象的具体操作,提出了自下而上的问题导向与自上而下的目标导向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分区的美丽乡村体系。制定风貌控制分区、明确各管控分区目标、制定分区美丽乡村建设导则、提出保护及控制要求。 3、要素控制 针对县域乡村的建设的山水田园、河湖水系、村庄环境、农房建设、庭院、晒谷场、河堤、桥梁、农村道路、垃圾收集点形式、污水处理方式等热点进行系统控制。图文并茂地明确建设形式、规模等控制要求,便于实施乡村建设管理。 以下条款都要配以具体的说明和相关支持的数据,以及数个选择的意向示意图。 (1)山水田园 系统的梳理影响山水田园乡村风貌的要素,包括生态山林、河湖水系、农田景观等,并提出关键的管控要求。 生态山林。提出保护山林的具体要求,明确对砍树、挖山等破坏行为的惩罚办法和实施要求。 河湖水系。河道。对清污、疏浚、拦坝等提出管控要求。河堤。管控河堤材质,河岸种植。池塘。注重保持原有乡土环境。沟渠。对治污,绿植,河渠三面光等提出管控。桥梁。对桥体实用性和形式、护栏材质等提出要求,保护古桥。 农田景观。农田土地整理。整理零散土地,保持田塘园路。种植引导。对种植提出肌理、品种、季节等提出配置要求。大棚。提出布局、色彩、材料等要求。道路。对线型、路缘石、路旁景观等提出要求。 (2)村庄风貌 村落格局。注重保护乡村肌理,山形水系。 整体风貌。与周边山水田林环境和谐,提出色彩风格要求。 乡村景观。重要场所。分别对村庄入口、公共活动场所、乡村小品等提出建设指导。 村庄绿化。村庄绿化。优化路边、水边、边坡、宅边等零散空间的绿化种植,对植株种类提出不同的建议。 (3)乡村建筑 农房建筑。建筑风貌。对建筑色彩、材料、细部、门窗、符号等提出管控。宅前屋后。提出绿植、铺装、农具等元素的建议。晒谷场。对布局、面积、长宽比、一场多用等提出要求。 (4)文化传承 历史遗存和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历史遗存和文物古迹。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挖掘、抢救传统村落,建立档案,拓宽利用渠道。文化传承人、召集人。扶持传承人。文化场所、路线和空间。对布局提出完善建议。文化活力。对地域、传统和现代文化进行挖掘、传承和丰富,完善文化场所。乡风文明。以干部带头,群众参与为原则创建文明乡风。 (5)产业发展 农业。提出详细的产业引导,推进更加高效、生态、智慧的农业。工业。对布局、环境影响、产业方向等提出引导建议。服务业。提出布局建议、产业引导与鼓励项目类别。 (6)基础设施 饮水安全。对水源选择、水源保护、供水形式等提出指导意见。污水处理。提出选址原则,因地制宜选择处理工艺。垃圾处理。提出垃圾分类和源头减少的原则,对垃圾收集方式和设施、处理方式等提出选择建议。村内道路。对道路铺装、停车方式、道路设施、标志等提出功能、风格、材质等其他要求。墓地。对选址、距离、选地等提出要求,提倡“绿色殡葬”理念。防灾减灾。针对人防、抗震、消防、防洪防涝等方面提出完善的要求与措施。 (7)公共服务 公共建筑。对建筑体、规模、功能、风貌等提出全面控制。 公共服务。设立公服设施的设立标准、设施水平、功能要求等原则。 (8)综合管理 基层组织。对组织建设制度、公众参与方式、日常管理模式、乡绅乡贤、村规民约等方面提出创新性的建议,规范各类制度,建立良性的监督考核与奖惩机制。 |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