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早:对若干旅游问题的认识

时间:2017-11-22 21:09:56| 作者:adminbj| 查看: | 评论:

摘要: 针对过去一年,在全域旅游、旅游投资、厕所革命、旅游外交、旅游扶贫、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旅游体制改革、旅游贡献等方面的认识和工作偏差,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进行了再解读。 ...

前年的工作报告中,我们讨论了五个认识问题( ①旅游究竟是软实力还是硬实力?②是否存在所谓的“中国旅游贸易逆差”?③旅游业只富民不富财政吗?④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仅仅是消费吗?⑤“旅游六要素”能涵盖今天的旅游吗?)。“515战略”实施两年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大家在这些问题上逐渐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共识,但也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在此,我们将讨论九个问题。

一、如何认识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的实践如火如荼,各地创造了许多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但在发展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这需要我们予以澄清。

1.就概念谈概念,望文生义。有的仅从名词上去理解,认为全域旅游就是处处建景点、处处建宾馆饭店、处处建游乐设施、处处建旅游综合体,这是不对的,不能片面理解“全”字。我们在很多场合谈过,全域旅游本质上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是发展战略的再定位。发展全域旅游核心是要从原来孤立的点和条条向全社会、多领域、综合性的方向迈进,让旅游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准确地把握全域旅游的内涵,要紧密结合大众旅游时代背景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来理解。

2.发展全域旅游就不搞景区旅游了。这是对全域旅游的极大曲解。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逻辑!相当于讲,我们要办好大学,就不要小学、中学了,何等荒唐!我们提出全域旅游从来就没有否定景点景区旅游模式的历史性作用和地位,也没有说过不搞景点景区旅游了。发展全域旅游,不仅不能放弃景点景区,而且要搞得更好,更科学、更成体系、更上品位。现在总体上说,景点景区不是搞多了,而是明显的供不应求。景点景区一要继续增加,二要提升品质,突出特色,数量、品质一起上。三要提高景区内对景区外的辐射带动作用,解决景区内外“两重天”的问题。

3.运动式开发,遍地开花搞旅游。这不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宗旨。全面动员发展全域旅游的积极性可贵,但是要讲科学、讲规律、讲实效。

在此,我们还是要强调,发展全域旅游一定要避免“八大误区”。一是竭泽而渔、破坏环境。不顾实际情况和资源承载力,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掠夺式开发行为。是简单模仿,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千景一面。三是是粗暴克隆,低劣伪造。是短期行为、盲目涨价。是不择手段,不顾尊严,低俗媚客。是运动式、跟风式的一哄而起和大拆大建。是重推介、重形式,轻基础、轻内容。是在全域旅游改革中换汤不换药,换牌子不换体制,换机构不换机制,换人不换理念。

二、如何认识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旅游似乎不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人认为我国旅游产品太少,供不应求,所以旅游不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总的来说,旅游供给不足是存在的,但实际上,主要问题是有效供给不足,是旅游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匹配,或者说供需错配。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多元,人们对旅游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很多上马的旅游项目仍然是靠人海战术、门票经济为生的观光型产品,靠综合消费、体验经济取胜的休闲度假产品供给不足,如邮轮、游艇、中医保健、低空旅游以及综合性度假产品非常稀少。旅游有效供给不足进而影响到了旅游市场需求。这些问题足以表明,旅游业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

2.简单地将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同于上新项目。有些地方一提改革,还是片面追求等级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乡村旅游点的数量变化,把上项目、建景区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对于已建成的旅游项目的产出、供给、效率和可持续的问题则关注不够,这不仅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要素错配,而且成为有效供给不足、供给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注意搞活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提升已有产品与开发新业态并重,防止盲目上马形成新的产能过剩。我们的改革思路必须从“数量导向”调整到“效率导向”上来,要通过以优化要素配置撬动旅游供给侧的改革,使其更加切合人们旅游消费升级的需求。

3.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旅游企业市场行为,和旅游管理部门无关。认为旅游业市场化程度高,旅游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的内部竞争已经比较充分,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是旅游企业。事实上,我国旅游业产品供给既存在旅游企业产品的供给问题,也存在旅游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包括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等。旅游产业要实现从门票经济走向产业经济,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对旅游公共产品的供给侧改革恰恰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政府部门要为企业创造好的发展环境,让产业主体强身健体。我们需要通过体制创新、机制激活、政策激励,促使企业具有创新力和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提供有效供给,促进提高生产效益,形成供给侧改革的不竭动力。

三、如何认识旅游投资

当前,旅游投资势头强劲,备受青睐。与此同时,在旅游投资方面也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一些认识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保持清醒。

1.一味贪高求大。旅游业作为惠民产业,既有需要大资本进入的旅游休闲度假区、景点景区、高星级酒店等重资产项目,也需要适合小额资本进入的自驾俱乐部、家庭旅馆、农家乐、研学项目等轻资产项目,旅游投资既要引入“高大上”,也要拥抱“小创美”。“偏食”会让旅游业发展“营养不良”,危害很大。

2.一味求快。有的对旅游项目的前期论证不充分就急忙上马,有的甚至破坏环境,不顾实际情况和资源承载力,盲目开发、过度开发,甚至在生态核心区大兴土木。还有的对旅游项目建设只求速度和形象进展,对建成后的市场前景和投资效益缺乏科学有效的估计。这是需要纠正的。

3.借旅游之名行房地产之实。有些房地产企业借旅游开发之名低价圈占优质旅游资源,象征性地搞点旅游开发,十之八九搞房地产开发。可以说,这些项目既有可能成为当前房地产“去库存”的压力,也有可能成为旅游业“去库存”的负担,某些滨海城市滞销的主题乐园海景房就是很好的例子。这种“圈地”式的开发把长线投资做成了快销变现的套利模式,严重挤压了旅游发展的空间,必然不可持续。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及时纠正。

四、如何认识厕所革命

“515战略”实施两年来,厕所革命不断深入,各地在厕所建设、技术革新、管理提升、如厕文明进步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关于厕所革命仍然存在一些模糊认识。

1.厕所革命仅是旅游部门的事。厕所革命虽然由旅游部门发起,但厕所革命的持续推进仅靠旅游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切实承担起按其职责应该完成的建设和管理任务;需要鼓励广大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投身厕所建设与管理;需要倡导社会经营单位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免费向游客、市民开放厕所;需要新闻媒体积极引导,正面宣传,形成全社会关注推动厕所革命的氛围;也需要广大游客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自觉爱护厕所设备、保持卫生,养成文明如厕习惯,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厕所文化。总之,厕所革命不能是旅游部门一家“独奏曲”,应当是全社会的“合奏曲”。

2.厕所革命只要解决好景区厕所就行。当前,旅游发展正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过渡。厕所作为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环节,也要由景点模式走向全域模式。厕所革命不仅是“旅游厕所革命”,更是全社会的厕所革命。游客对厕所的使用绝非只限于旅游景区,而是覆盖旅游目的地全域,既可能是城市商业街,也可能是乡村山路。我国厕所建设和管理历史欠账多,整体水平还很低,要想满足大众旅游时代游客的如厕需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让厕所革命普及景区内外,深入城乡。

3.简单地将厕所革命等同于建厕所。这是对厕所革命目标的片面理解。我们在一开始部署厕所革命时,就明确“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目标,强调不仅要有数量指标,更要有质量和管理要求。有些建得还很不错的厕所,因为缺少管理人员,甚而没有管理人员,内部维护不善、卫生不达标,游客用起来依然是“臭味厕所”、“脏乱差厕所”。厕所革命的成效如何,数量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游客如厕满意度。工作中,我们将厕所问题纳入A级景区复核标准。去年,10家4A级景区被摘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厕所革命落后,管理不到位。

五、如何认识旅游外交

“515战略”实施以来,旅游行业在国家开放新格局中发挥积极作用,主动作为、主动担当,服务并融入国家总体外交。但在旅游外交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

1.旅游不存在外交。认为外交只是外交部门的事情,与旅游部门无关,缺少开展旅游外交工作的主动性,这是一种无所作为的心态和不敢担当的表现。目前,我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已形成年均2.6亿人次的规模,尤其是我国出境旅游人群规模庞大,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世界各国都期待与我国开展旅游合作,以增加本国就业、提振本国经济,这为我国积极主动开展旅游外交创造了有利条件。旅游已从外交的边缘走向了外交的前沿。2015年以来,中日友好交流大会、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中美旅游年等系列旅游外交活动成功举办,频次密、规模大、规格高,在世界旅游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

2.旅游外交只是国家的事。认为地方参加不参加均可。从这两年旅游外交实践来看,只要主动作为,各地同样能够在旅游外交舞台上大展身手。比如,甘肃的丝路花雨、贵州的多彩贵州风、吉林的雪韵春光、安徽的天仙配、河南“功夫诗九卷”等优秀旅游演艺节目都跟随系列旅游年走向国际,极大提高了当地旅游知名度。宁夏承办中美旅游高层对话,内蒙古承办首届中俄蒙旅游部长会议等,都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实效,既服务了国家外交大局,也有效提升了这些地方的国际声誉、丰富了海外对我地方旅游业的认知。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希望大家既做好旅游外交“参与者”,同时也做好旅游外交“推动者”,共同在旅游外交舞台上展示中国之美。

3.旅游外交与市场拓展是两码事,不相干。把旅游外交办成纯粹的外交活动,与市场推广无关,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事实上,旅游外交活动的作用之一,就是以外交拓展旅游市场。旅游外交的开展,能够为市场工作提供高层次平台,从而进一步拓展市场和基础。去年5月,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期间,各国领导人、旅游部门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云集北京,北京、贵州、山西、湖南举办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旅游市场推广活动,效果非常好。2016年是中美旅游年,我领导人亲自出席有关旅游外交活动,一些地方积极举办中美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有力推动了两国旅游市场发展,两国访问对方游客明显增加。

4.一哄而上办外交。去年我们访问捷克时,捷方就提出,中国的好几个省都急着要同捷克旅游部签署旅游协议,捷方不知道该怎么办。有的地方认为,只有与国际旅游组织合作,活动才上档次,甚而出现被山寨国际组织“忽悠”的丑闻。外交无小事,旅游外交是我国总体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协调。地方旅游部门开展外事活动,应严格遵守外事规定。

六、如何认识旅游扶贫

在推进旅游扶贫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

1.旅游扶贫无法精准。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旅游扶贫能否做到精准,关键要看是否抓住了三个重要环节:一是要把村选好。并不是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村都适合搞旅游扶贫,开展旅游扶贫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资源、交通和市场等条件。二是要把项目做实。目前,基层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创新出来了“两带两加”旅游扶贫项目,就是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通过景区、能人、合作社、企业等旅游市场主体的投资、运营来带动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分享旅游收益,实现脱贫,这些都是好的旅游扶贫方式。三是要把利益分配机制搞精准。各地探索出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方式。如河北涞水县政府一次性投入1000万元用于野三坡景区建设,每年由当年景区门票收入中提取1000万元,扶贫对象每人每年领取收益1000元。同时,大力发展旅游,增加财政收入,通过财政兜底对贫困户实行生活、医疗及住房保障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

2.将旅游扶贫等同于乡村旅游全部。旅游脱贫攻坚的战场主要集中在广大农村贫困地区,但是旅游扶贫并不是乡村旅游工作的全部,乡村旅游还有更加广阔的天地。从区域上讲,目前,全国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是当前旅游扶贫攻坚的重点对象。而那些没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地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仍然是重要任务。从阶段上看,我们国家的乡村旅游整体上还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展阶段不同对乡村旅游的要求也不同,贫困乡村和地区要紧抓旅游扶贫,积极培育和发展乡村旅游。已经脱贫的乡村和地区,仍要大力提升乡村旅游水平,要注重转型升级,从旅游扶贫转入旅游富民。从产业上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仅是旅游扶贫的需要,也是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反过来,乡村旅游发展得越早、发展得越好,可以促进贫困地区越早实现旅游扶贫目标,越早转入旅游富民进程,效果也越好。

3.旅游扶贫扩大化。有的地方并不具备发展旅游的基本条件,也要硬上旅游扶贫项目。这里,我们要强调,旅游扶贫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的乡村都可以搞旅游扶贫。只有具备旅游资源和基本条件的乡村才能通过努力发展旅游实现脱贫。

七、我国目前是否存在“旅游服务贸易逆差”?

旅行服务贸易不等同于旅游服务贸易,前者指广义旅行活动,后者仅指相对狭义的旅游活动。综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核算法则,旅行服务贸易支出包含停留时间超过1年、非旅客的刷卡花费,旅游服务贸易限定为跨境“停留时间不超过1年”的旅客花费。旅行服务贸易明显超出旅游服务支出范畴。目前被社会各界经常引用的我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旅行服务贸易支出中至少有以下项目不属于旅游贸易支出范畴:留学生个人及家属花销,国人海外大病治疗、产子等花销总额,中国籍海外务工人员和驻外使馆、办事处等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开销,国人海外巨额投资花费等。扣除以上各项,2015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收入约为1136.5亿美元,旅游服务贸易支出约为1045亿美元,旅游服务贸易实际为顺差,顺差的总额是91.5亿美元。经测算,2016年,我国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出境旅游花费1098亿美元,旅游服务贸易顺差 102亿美元。

八、如何认识旅游体制改革

有的认为,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不过就是旅游局换了个牌子,换汤不换药。关于这个问题,我还想再重复一句,我们今天推动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就像三十多年前的撤地设市改革。当时,广东率先撤地设市,其他一些地方的同志不太理解,觉得级别还是一样,无非是脱了草鞋换皮鞋。但十多年乃至于二十多年过去后,大家看到广东发展起来了,一去考察,这才醒悟过来:原来是广东各地的管理体制、治理机制发生了变革。从地区行署到市,发展目标和指导思想完全不同。从过去对农村管理转变为对城市管理,从农民到市民,释放的信息就是要迈入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其他许多地方多少年以后才赶紧撤地设市,脱草鞋换皮鞋。今天,我们推进旅游综合体制改革,释放的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应当适应大众旅游时代及旅游已成为综合性产业的新形势、大力推动现代旅游治理体系建设的积极信号。

九、如何认识旅游贡献

在2015年的全国旅游工作会上,我们对所谓的“旅游业富民不富财政”的认识进行过分析,在这里,我还想再举几个例子。2016年,张家界市旅游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50%,旅游税收占全市财政税收的51.3%。浙江旅游小镇富民富财政,湖州“裸心谷”共121个床位,每个床位一年为财政贡献的税收就超过了10万元。除了旅游消费领域对财税直接贡献外,旅游投资领域对财税贡献也在不断提升。据估算,旅游直接投资和带动投资对财政综合贡献超过11%。同时,旅游投资将会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提升对财政的综合贡献率。旅游业既是综合性产业,也是一个平台性产业,旅游业本身不仅涵盖了多种行业,更是能够成为集聚各种要素、各种消费、各种业态的平台性产业。旅游业对财政贡献,除了旅游消费领域和投资环节的直接贡献,更多体现在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和配套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大规模的相关税收,带动其他消费及企业、个人所得税数目也更大。当然,有些地方旅游业还处于刚起步阶段,需要持续加大财政引导性资金投入及资本投入,暂时还没有看到财税方面的显著产出,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只要大力发展好旅游业,在财政方面的效应会凸显出来。我们在发展旅游业时,要算算账,以更宏观、更长远的视野来看待旅游业对财政的贡献。事实表明,旅游业不仅富民,也富财政。进而言之,旅游富民了,可以减轻财政负担,从另一角度看,不是富财政了吗?2011-201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898.4亿元,2016年预算安排中央财政扶贫资金补助地方部分660.95亿元。地方各级财政每年也都要拿出大笔资金补贴贫困群众。如果通过旅游发展使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不是也减轻财政负担,进而富财政吗?

我们还要看到,旅游不仅具有经济贡献,还具有外交贡献、文化贡献、社会贡献、传播文明的贡献、促进开放的贡献、促进民族融合团结的贡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贡献,等等。(摘自李金早《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原小标题为“对若干问题的认识”) 

来源:国家旅游局官网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最新资讯
  • 小编推荐
  • 热点排行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