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游,开启AAAAA景区转型升级之路

时间:2019-07-11 17:27:02| 作者:adminbj| 查看: | 评论:

摘要: 本文源自:文旅帮研学旅行这个词喊了好多年,感觉在2019年初,突然各个景区都重视起来了,毕竟听小道消息说,发改委今年还会下调门票价格,去年十一黄金周那次下调,已经让 ...

 


本文源自:文旅帮


研学旅行这个词喊了好多年,感觉在2019年初,突然各个景区都重视起来了,毕竟听小道消息说,发改委今年还会下调门票价格,去年十一黄金周那次下调,已经让景区瑟瑟发抖了,今年要再降,景区老总们恐怕会睡不好觉。

 

其实研学旅行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以前写过很多文章都提到过,文化旅游部的深度融合、文化自信的具体落地,都要通过研学旅行来实现,诗和远方都有了。

 

老板们其实很开心,虽然门票被发改委砍了一刀,但是有研学可以对冲,不需要重资产投资,找几个导游带着小朋友们玩一下,钱就到手了,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全凭一张嘴就可以增加收入,毕竟以前,很多小朋友都在免票的身高区间。

 

可是现实往往会在你充满希望的时候给你当头一棒,真正想做研学的时候才发现跟自己想象的出入很大,并不是导游背导游词就可以搞定。因为研学并不是旅游的“节外生枝”,而是教育的跨界,这跟组团游玩景区根本是两码事。

 

下面也聊聊笔者眼中的研学旅行:


 


一、全国研学旅行发展情况极度的两极分化


研学旅行是教育行业,教育在前、旅行在后,因此应该从教育行业来判断。城市化进程中,这些拼命往城市里面挤的人为了什么,就是城市的教育和医疗,教育为了让子女享受更好的条件,医疗为了年龄大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外部保障。

 

早在2016年12月包括教育部、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游的意见》第一次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并明确要求学校搭建一套完善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这其实是一个教育契机,自从11补位发文后,教育相对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已经开始各种尝试和探索,毕竟是有资金扶持的。

 

一线城市跃跃而动,很快就活跃起来,毕竟本身教育理念就超前,不但在本地研学,还逐渐向远距离扩散,想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旅行社是运营方,包车、住宿找景点是旅行社最擅长的,逐渐将研学游的概念带到了教育理念较落后的区域。

 

北京是公认的中国教育资源最好的城市,河南是高考录取分最高的省,这个过程从北京到河南,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当北京的小朋友想来了解中华文明发源地的时候,才发现这边连相应的课程和路线都没有。

二、在研学旅行的长征中,旅行已经远远跑过了教育

 

从“研学旅行”这四个字可以看出,其中包含了“研”、“学”还有“旅行”,是基于旅行的研学,旅行是形式,研学才是本质。作为一种依赖社会各个行业提供文化资源的旅行活动,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教师在研学旅行的学科迁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面也可以看出,对于教育主体来讲如何有针对性的围绕研学主题研发和定制适合的研学课程是整个研学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之举。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作为一个在一线工作的旅游人,发现教育和旅游两个观念是完全相斥的。从旅游局、景区的角度来讲,希望出现更多的游客,天天看人头的感觉非常好,从工作的层面很有成就感。

 

可是放到教育这个行业,教育系统恐怕已经皱起了眉头。一个学校的校长最怕什么,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在笔者当地,组织一次春游,能几天睡不好觉,在校内举办个集体活动,担心出现突发事故。这种对安全的忧患意识是非常正确的,作为家长首先希望学校保证的就是在校的安全。


 



我们再次切换到景区视角,5A景区一年接待上百万游客,井然有序、忙而不乱,诚然会有一些喜欢冒险的游客出现的救援行为,但是由于旅游系统的零容忍原则,不管是哪个旅游局只要接到投诉电话,全部勒令景区无条件解决纠纷问题,这些年我们看到的新闻,更多是关于景区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的事件。

 

这就形成了一个现象,旅游局领导多次到教育局领导提亲,想两家联姻强强联合,可是教育局却将旅游局多次拒之门外,不承认、不负责、不主动,我本以为是小范围的个人情绪,后来与省外同行交流,发现整个中国都大同小异。

 

旅游系统对景区安全制定的标准是非常严格的,毕竟有那么大的人流量在那,因此旅游接待做的不错的景区,如果做研学,安全是非常有保障的。

三、研学课程,如有雷同,就是巧合


研学课程设计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与教育系统的领导沟通中,才明白什么叫做术业有专攻,倘若换个教研处的老师来做课程,定能事半功倍。

 

笔者去实地考察过不少研学基地,也经常在行业交流群听专家的分享,研学课程的同质化是非常严重的,可以类比为景区的“文创产品”,现在想想,全中国的景区内的文创产品都能在义乌商贸城找得到,只是logo各有不同。


 



在研学课程的制定上,我认为需要教育和旅游两个行业的思想碰撞,最合适的方法是由景区先行设计课程,再由教育专家来改进并且规范化,这样就能够形成适合景区并且符合教育规范的研学课程。

 

目前市场上的研学旅行构成还不够健全,缺乏教育官方系统的参与,景区+旅行社+研学机构+教育机构,课程雷同不说,还不够规范,研学旅行要实现教育课和旅游的跨界融合,核心元素是融合,而不是组合。

四、研学导师都是转业上岗,目前市场奇缺


面对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专业研学导师成为了市场新宠,研学旅行与一般的游学等体验式教学不同,需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要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但是目前研学旅行方面的专业人才稀缺。“对于传统旅行社而言,现在的导师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找一些名师名家来做演讲,另一种是传统导游稍加培训就直接上岗,导游和导师之间还是有差距的。

如今市场上出现了很多鱼目混杂的考证机构,缴纳3、4千块钱,通过几天的学习,可以获得“研学旅行导师证”,百度上一搜,还真吓我一跳,这个时候国家需要出手了,培训质量高低先不说,让这些追求进步的准老师很迷茫,不知道哪一家才是官方认可的。

 

这个标准完全可以通过教育资源比较发达的地区调研制定,连续两年,每年修改标准一次,就可以形成一套非常规范的体系。

 


五、研学旅行前景一片大好,会在三到四年内爆发


就像传统的消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一样,传统的教育方式也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旅游业的跨界融合,使研学旅行成为市场热点。尤其是研学旅行已经被列入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必修课,其学校渗透率会迅速提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在文件下发、政策推动下,未来五年内行业会出现四、五倍左右的爆发峰值。

如果未来研学旅行走向正轨,高校需要设置相关专业和研究中心,从而大批量培养研学旅行方向的人才,满足市场需求。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研学旅行,在其道路的选择上,可以与“一带一路”相结合,在开拓学生国际视野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诗和远方,总会走在一起的。

 

作者简介:

张鹏远,文旅实战专家,现就职于5A景区老君山,主攻旅游营销方向。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