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不要做断线的风筝

时间:2019-07-11 17:26:31| 作者:adminbj| 查看: | 评论:

摘要: 这篇文章我将从研学旅行政策、市场竞争、基地课程师资、研学旅行根本剖析、未来如何做等内容全面系统的讲清楚研学旅行。 风筝之所以会飞,是因为风的吹拂和线的牵引。研学旅 ...

这篇文章我将从研学旅行政策、市场竞争、基地课程师资、研学旅行根本剖析、未来如何做等内容全面系统的讲清楚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不要做断线的风筝

 

风筝之所以会飞,是因为风的吹拂和线的牵引。研学旅行之所以可以推广开来是因为它的牵引线是教育、是研学,风是校园教育的发展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是客观的、实际的。旅行就是那风筝,只不过现在是放飞孩子。现在的研学旅行只见风筝、只见风,不见线、不见教育,本质上是教育变了,根子出在教育上。如果教育变形了,研学旅行就变形了,孩子更变形了。这么说并不是杞人忧天,而是事实,只是大部分人都浑然不觉,被绑架了,被攀比了,生生的把社会主义教育过成了资本主义教育过成了殖民地教育。话又说回来,如果真懂教育,研学旅行可以作为教育真正的补充,甚至可以纠偏教育。如何做一个真正懂教育、懂研学旅行的人,还要在未来的研学旅行市场分一杯羹,那么,请耐心看完这篇文章。



研学旅行不要做断线的风筝

 


一、研学旅行的政策与历史

研学旅行理念是打破围墙,走出校园,学习和实践相互结合。而且是有发展历史的,但是每个人对研学旅行的理解和定义又不一样,更确定的说盈利机构对研学的理解不一样。原则上研学旅行依然是一款教育产品,教育是不应当以盈利为目的,研学旅行也应该树立的基本原则不在于盈利,但刚开始就走偏了,走向社会盈利企业引导市场的行为。

研学旅行差不多在2013年前后北京安徽等地都在实践了,只是那时候没有完全纳入教育部定义,属于实验性的尝试阶段,基本上以户外大课堂的名义开展,我进入研学旅行领域在2015年,早于市场起步阶段近两年。

我归纳一下研学旅行具体政策历程:

1、2013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休闲旅游纲要》中就提出要逐步推进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研学旅行初见苗头。

2、2014年7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文件对研学旅行活动举办者安排活动的内容设计、安全保障提出意见,奠定研学旅行行业的基本标准和规则。

3、2014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将研学旅游、夏令营、冬令营等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

4、2015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将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范畴,支持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建立健全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机制,加强国际研学旅行交流,规范和引导中小学生赴境外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5、2016年1月,教育部在2016年工作要点中指出加强研学旅行工作,指导研学旅行实验区工作,交流各地经验做法。推动建立研学旅行统筹协调机制,以“圆梦蒲公英”为主题,推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校内外教学衔接。

6、2016年2月,前国家旅游局颁布《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中确立北京市海淀区、安徽省黄山市、江西省井冈山市等10个城市为目的地,北京市卢沟桥纪念馆等20家单位为示范基地。

7、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首次多部门联合发文落实推进研学旅行,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通过研学旅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学旅行在媒体、企业等多主体的舆论发酵下,研学旅行发展潜力空前爆发。

8、2016年12月19日前国家旅游局发布,2017年5月1日实施《研学旅行服务规范》(LB/T 054—2016) 旅游行业标准LB/T054-2016,这是对研学基地提出的约束条件,关键点在安全性。

9、2017年9月25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由教育部以教材〔2017〕4号文发布。

10、中旅社协发〔2019〕1号关于对《研学旅行指导师(中小学)专业标准》和《研学旅行基地设施与服务规范》团体标准,对行业服务做出规范。


伴随着国家政策的相继出台,各个省市的省标、市标政策文件层出不穷,就不一一列举,因为教育部发文《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计划》的时候是联合了十一部委,从任何部委都有更多相关政策侧重,大家可以仔细体味、研读更多相关政策文件。目前研学市场已经完全下移到二线三线市场,一片汪洋,层出不穷,花样百出。


可以说研学旅行政策是相当不错的,空前无比地受欢迎,给大家制造的印象就是国家政策支持一片大好钱途。既有出境研学,又有全国范围内的研学,出发点非常不错,但是市场确实是乱,确实是低端为主,确实是只见旅行不见研学。


我们来分析一下研学旅行的市场


研学旅行不要做断线的风筝

 


二、研学旅行的市场到底有多大。

如果说研学旅行的市场有多大,那应该是千亿级万亿级的市场,无穷大,只要有孩子就有市场,全国在校的高中以下(含高中)毛算大概在2个亿左右。

1、从教育体制内来说。也就是研学的主体。

尤其是研学旅行作为必修课以后,只要是学生,只要是学校,就有研学旅行的要求,这是一个无穷庞大的需求端,学校教育和机构教育一方面应试考试,另一方面受限于对课程设置的拓展性,有的机构和学校自己设计基地或者联合开发基地或者寻找合作伙伴基地。目前基地建设缺乏必要的内容建设和呈现,课程上绝大部分集中在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课程体系中施展拳脚的惯性决定了学校课程体系和机构教育体系都无法满足教育消费升级和旅游市场需求升级。但是必须肯定的是提供了无穷大的市场基数。


2、从旅游行业的角度讲。为旅行内容提供者和研学载体。

笼统地讲,中国旅游行业已经伴随改革开放发展了四十多年,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尤其经历近20年黄金发展期,粗放型的发展已经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旅游行业的产业转型和升级迫在眉睫,对市场细分越来越精细,研学旅行作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家庭亲子旅游、户外运动旅游等来说是平行产品体系,针对的细分市场不同,产品策划侧重点也不同,因此紧跟时代的需求变迁,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渠道优势,不落趋势,旅游行业相应地提供基地和课程,作为产品的衍生和升级。


基地的供给,可以是一个乡村,可以是一个农庄,可以是一个民宿,可以是一个景区,可以是一个国家公园,可以是一个农业公园,可以是一个特色小镇,可以是一个田园综合体,可以是一块玉米地可以是一片麦田,可以是草木虫鱼,可以是虎豹熊罴,可以是一张嘴,可以是一支画笔,可以是一块黑板,可以从物理基地到虚拟基地,可以几乎是任何的形态的体现形式,教育和旅游的结合以基地为载体,更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提供。


课程的提供,大部分基地依托旅游目的地相关的内容围绕经典的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的内容设置,有的可能延伸到农耕体验的教育,朴门永续的理念,自然教育以及食疗食养教育等的内容,目前普遍性的水平不高,大部分都是停留在旅游目的地的延伸性上,在长三角地区相对的发展比较好,市场的转化性比较强。


3、课程提供者和基地竞争性。

从携程网游学频道的122家供应商进行调查分类来看(2019年年初研究数据,来自吴彤),研学课程的开展主体主要有四大类型:

(1)、研学机构,如如世纪明德、北京青青部落、三只熊亲子、夏山国际童军会等;

(2)、旅行社,如天成国旅、有方旅行社、贵州大美旅游旅行社及俱乐部(野孩子俱乐部、千亦户外、奔跑的蜗牛、驴屋户外运动、新大陆户外俱乐部)等;

(3)、教育机构,乐营教育、心航线成长训练营、哈哈儿童网、巨峰教育、蒙特尔教育、极客教育等;

(4)、研学旅行营地(基地)供应商,如游美营地、沃德创新营地教育、黄埔军博训练基地、少年志海洋营地教育、森林宝贝国际夏令营等。


各个主体之间优劣势明显:旅行社拥有绝对的旅游资源和市场优势。但是旅行社从业资质低,工资水平低,投入高薪聘请专业课程开发人员又不划算,相对限制旅行社开发的研学课程,且均不擅长研学课程的设计和课程执行。而对于教育机构来说,他们拥有一批高质素、有经验的、专业的研学师资,只要将旅游服务纳入其中,开发相应的课程,独立招生,并有课程开发人员进行课程实施。


基地供应商是最具市场竞争力争夺者,除了提供物理场地本身,兼具研学课程研发能力、体验空间运营管理能力、经验丰富的师资力量等,但其前提投入成本大,运营管理难度大,也正是如此,是各资本进入研学旅行行业的首选领域。


研学旅行不要做断线的风筝

 


三、研学旅行的根本在教育。

研学旅行的根本在教育,教育的根本在文化,文化的很本在天文。只有锚定了天文才能知道历法,才能知道年、季、月、节、气、日、时,才能更好的指导种地,这才是文化本来都面貌,中国的文化就是怎么种地的文化,一开始大家都是肉食生活的,因为人口爆炸肉不够吃了,先圣们通过观察天文来发掘了农耕文明,种植五谷杂粮。只有知道了天文,才能懂得地理,懂得人文,只有掌握了天地人三才思想才算是懂得文化,懂得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知道什么山开什么花、结什么果、产什么物,用之几何用之若何。


研旅行教育的关键在课程,课程的关键在会设计课程。缺少对文化的理解,对教育的理解是不能设置好课程的。所以课程应该是围绕着二十四节气来设置的。不同的节气生长不同的五谷杂粮、花鸟虫鱼、虎豹熊罴、油盐酱醋,人之休养生息、子午流注,不同的节气设置不同的课程,这才是真正的课程设计,不管是博物还是自然观察还是实践体验都是根据这些来的。


课程设计出来了下一步更重要的是谁来讲授谁来引导,会使用会发挥很关键,一个会发挥会引导的研学旅行导师本身就会设置很独到的研学旅行课程,给他很好的研学旅行课程一个合格的导师也能够相得益彰能够使用到发挥到恰到好处。


当然引导师更是需要舞台的。



研学旅行不要做断线的风筝

 


四、研学旅行的舞台。

既然明白了我们的文化起源在乡村,就自然明白最好的舞台在哪里,当然我们可以先来过目一下有哪样的舞台。


随着进入工业社会、数据社会,很多的内容是在城市里产生的,我们不能否定城市研学,以及与科学技术、与数字化智能化等相关联的研学内容,城市集聚和资源效应决定了它前进和发展方向。所以城市里的研学可以有城市旅行研学、工业旅游研学、博物馆研学、高校科研院校研学、城市农场研学等。


但是城市里的孩子与自然割裂的久了,就自然而然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辨椒麦,所以城里的孩子更需要走向大自然,需要走向乡村。


回到乡村这个大课堂什么都有了,村里的孩子都可以给城里的孩子做老师,可以教他们什么叫自然教育,甚至可以教城里的老师什么叫自然教育,这是天然的能力,根本没得比。


研学教育就真的很难吗。这么好的素材都来自乡村,乡村是研学旅行的大舞台。为什么我们弃之不用,还不好好利用呢?


研学旅行不要做断线的风筝

 


以夏天捉蝉的幼虫为例,我老家叫知了龟,知了猴,竭力猴,竭力龟,全国各地同一品种叫法不一样,全国得有几十种不同叫法。拿幼虫来说,观察它的“变态”反应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课程,捕捉它、观察它、看着它蝉脱、看着振翅高飞。这些美妙的无法用文字描摹的自然教育课程都是隐匿在乡村资源这样的宝藏里的。孩子们去村里你什么都认识了,什么都会了。这就是自然教育,这才是合格的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中的自然教育和食养教育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更有意思。捕捉完、观察完、甚至看完蝉脱的场面,下一步重要的就是吃法了。知了龟浑身上下都是宝,蝉脱可以入药,蝉肉本身就是美味,营养丰富,一个龟就相当于一只鸡蛋。


知了龟最好提前两天腌制一下,腌制前让它们在凉水里多放一下爬一下,让它们自己把带的泥土给爬下来。热水杀死他们,腌制三两天。炸知了龟的关键在于掌握油、盐、火候,油一定要不多不少刚刚让所有的龟的一面粘上,一定要用小火,小到越小越好,直到把龟体内的水分逼出,炸出金灿灿的感觉,最后放盐,盐要撒的均衡,借助关火后的余热把盐拌匀了。要是吃腌制了的这时候要少放盐,要是吃新鲜的可以适当多放点。


要是有天津蒜蓉辣酱做蘸料就更完美了,只是现在的蒜蓉辣酱已经不怎么好吃了。

知了龟的香只有亲自体验后才知道,嫩嫩滴、脆脆滴、滑滑滴。人工养殖的肯定没这感觉了,干瘪,无味,只有其形。哦,当然有的人吃这个或者蚂蚱是过敏的,那就真的无福消受了,只有看的份儿了。抓紧一起流口水吧。


当然在乡村里可有的是素材了,因为从小生长在乡村会天然地敏感地捕捉到这些研学旅行课程的内容转换,你就是拿掏鸟蛋捉鱼扑蚂蚱之类的类比一下自行脑补过去生活中的那些画面,都可以变成是研学旅行的课程,是十分有质感的,令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我们都是有童年乡土记忆的一代,我们是在乡土中国长大的,所以看到小辈们每天跟电子设备绑在一起完全地脱离了泥土脱离了大自然,十分的不接地气,不免地令人担忧。


可以毫不客气的讲,研学旅行到乡村就是关心拯救下一代,乡村才是研学旅行最大的舞台,尤其是对于城里的孩子而言。那乡村里的孩子也有必要走进大城市进行研学,去开拓视野。出境研学旅行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都可进行尝试,但不要盲目地认为只要出国研学就是好的,外国的月亮就更圆了,一定不要盲目迷信国外的自然教育、森林教育,甚至一切形式的教育内容,因为只有中国的教育才能锚定天文,锚定天地间的最高运行法则。不要妄自菲薄我们目前的教育困境,我们一定会渐渐走出并越来越向好。



研学旅行不要做断线的风筝

 


五、如何应对未来的研学旅行大市场。

研学旅行它虽然看上去新生,但实际与我们每个人并不陌生,且息息相关,毕竟已经有几年的酝酿期,任何人都可以做研学旅行的服务,门槛很低。


但是如何打造基地,如何设置课程,如何寻找培育优秀的研学导师,如何进行最大化的商业转换,目前一切都还未有定数。


站在学校教育机构的视角,站在市场服务的视角,站在孩子家长的视角,都有不同的理解,但归根结底一切研学旅行要回到做好教育为前提,回归家庭教育为前提。


目前我们的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向好,但还远远不够,需要时间慢慢调整。“奶头乐”战略还有很多人甚至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反应过来,殖民地教育还有很多人甚至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甄别开来。


风筝飞得高飞得稳要看风,看线,看掌握线轱辘的人,研学旅行就要放到更高纬度去理解,去驾驭,去顶层设计。我系统地对这些内容做一下梳理并分享给大家。行文采用视觉化的写法,一览无余,不拘泥于学术思想语法病句之类。加之内容篇幅有限,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未来对乡村,对文旅行业分析行文也会继续呈现这种视觉化写法,更欢迎一起探讨交流。


研学旅行要想真的成为教育的补充,反刍教育进步,还需要假以时日。但是我们必须回到认识到教育,认识到文化的根本上来。只有站在更高的纬度,更高的战略看未来的教育保卫战,童年保卫战,自然生态保卫战,乡村保卫战,才会更好地理解研学旅行,才会更好的理解这个时代。

“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作者简介:

曹洪仁,八界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文旅规划设计院院长;前中科院旅游中心副项目总监,智库顾问专家;致力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文旅策划规划设计投资运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