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全域旅游,业界一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全域旅游根本不存在;有人说,全域旅游是偷换概念,顶多是当地人的全域休闲。 比较正统的说法是: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大众休闲旅游为背景,以产业观光旅游为依托,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产业经营、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按照这一说法,“全域旅游”并非“旅游全域”,只是一种理念和模式。但也有专家解读为:资源全域整合、产业全域融合、要素全域配套、结构全域优化、社会全域参与、市场全域管理、营销全域统筹、服务全域提升、环境全域协调。这显然是指手段和路径都是全域化的,既然如此,那就不是理念和模式了,而是实实在在的“全域”空间了。 对于全域,有些经济发达、旅游资源禀赋高、分布密集的县域显然是可行的,太小的乡镇,可能感觉没玩头,故而压根就没有吸引力;太多的地市级和省级,由于空间越大,资源密集度越低,难度会越大,当然苏杭之类的地级市、海南省是例外,但这种情况是极少的。问题是,全国县级行政区2800多个,目前的示范区是500个,已经占到了近20%,这还有什么示范意义,简直是推开做了,好歹现在一个还没有批。 文 / 孙洪奎 全域旅游,一个巨大的误区 “全域旅游”这个词流行好多年了。我开始也没太在意。2014年我的植物园正式开园,我算介入旅游行业了。但是我依然没有特别注意这个问题。直到去年七月份,我开始对我的建设花园,经营花园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全面反思,特别是通过大量的读书,大量的与实践对比,我才发现,我错了,很多人也和我一样,错了。我发现,很多说法,很多认识,很多理论,很多口号,它不是对实践的正确总结,对世界的客观认识,而是某些人以一己之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一叶障目式的认识,更严重的是某些权威人士臆想出来的东西。因为特别的高、大、上,说起来理念很高,读起来又朗朗上口,更多的人根本就没去过脑子,没去怀疑,没去做穷根问底式的反思,就做了同声传播,因而就流行了起来。 我猜测,“全域旅游”这个说法就是这么流行起来,并被相当多的人所接受。 我相信,“全域旅游”一定不是某个搞旅游的企业家提出来的。我猜测,多半是某位学者或政府某部门提出来的,经某级政府主管认可并提倡,其他区域政府一看,这个好,跟!这就有了这几年流行全国的“全域旅游”。我说不是搞旅游的企业家提出来的,倒不是说企业家有多高,而是全域与企业家没关系,他只顾自己。 “全域旅游”真的行吗?我们先不去做直接的判断,我们做一层层的分析,结论自然就出来了。 全域旅游会成为下一个风口吗 “全域旅游”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是,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的旅游需求会大大增加。2017年全国人均收入8885美元。这个官方数据准确与否需要探讨。即使准确,也只是人均。中国的贫富差距较大,能把旅游作为重要需求的人并不多。美国的老太太没事去旅游,中国的老太天多半在家抱孙子,除了价值观的原因外,经济因素也很重要。当然,这几年近郊游,国内游确实火,尤其是国外游。但旅游的火是指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并不能成为全域搞旅游的实践依据,不能成为全村、全县、全省,全国搞旅游的依据,更不能成为大家一窝风跑着去搞旅游的依据。火,确实是火,但没有你眼里那么火。风确实有,但绝没有那么大,不可能将猪都吹上天。互联网、房地产火了好多年,真正活下来的企业也没几家。干得好的更没几家。请记住,你不是马云、马化腾,也不是王石、王健林。 全域旅游会导致同质化复制 旅游不是散心,主要还是满足人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西方人没吃过的一般不吃,没看过一定去看,中国人是没看过的要看,没吃的一定要吃。由此可见,旅游讲究的一定是独特性和差异性。没看过、没玩过、没吃过,人们才去看、去吃、去玩。旅游最讲究的是创新,一定要新、特、异。 一流的旅游资源是名山大川,像黄山、张家界这样的自然所赐。小名山也行,像大连的冰峪沟,吉林长白县的十五道沟。但这样的资源也不是全域都有,稀缺的很。 二流的资源是历史文化,如北京的故宫、长城,差一点的像旅顺的日俄战场遗址。这个也不是全域都有,也很稀缺。 三流的是现代人直接为旅游做的人文景观,有的都不敢称之为景观,只能叫旅游项目。如大连的发现王国,深圳的世界之窗,还有田园小镇、花海旅游、农家乐等等。这种人造的资源全域不稀缺,只要有钱,就可以造。所以全域旅游只有在这上面做文章了。 那么这篇文章做得怎么样的?这一篇篇文章做的怎么样呢?结果就是复制、抄袭、雷同,这是必然的结果。想有第二种都不行,哪里还有什么新、特、异。 中国人的学习能力确实很强,但由于民族的浮躁性格,学到的东西大多是些皮毛。形像而神不像,绝大多数是连形都不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说法是不可信的。创业与创新,绝对是少数人的事。村长、乡长、县长领着一群人到处看、到处学、到处抄。哪里有什么创新?如果中华民族那么能创新,连普通的农民都能,世界还不翻了天?还有日本人、美国人、德国人什么事?我看过不少地方的景区或公园,把一些完全不相干的造景元素硬拼在一起,琉璃瓦、花岗岩、土石头拼在一起,青砖黑瓦与罗马柱放到一块,非洲人的嘴唇、意大利人的鼻子、中国人的眼睛、印第安人的皮肤,组成了一个人,怪人。我把这类项目称作村长项目、县长项目。 全域旅游的结果就只能是低层次、同质化的重复以及怪胎遍地。这样的全域旅游其实是瞎折腾,是资源浪费,劳民伤财,不搞也罢。但项目投资人却以为自己的项目像大麻、海洛因,看了上瘾,像非典、麻风病,传染性极强。 全域旅游的结果还会造成供大于求 我们假设全域旅游范围内的旅游项目做的还说的过去,或者还不错。一定还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就是供给严重过剩。中国老百姓有旅游需求,但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旺盛。他们口袋里没有那么多钱,即使有那么多钱,也不能天天去旅游,去休闲。成都人好玩,好郊游,台湾也是,但你那里可不一定,你是东北、西北,与成都的西南是有区别的。大陆与台湾的经济、自然条件也是不一样的。大连有个岔鞍村,以前很火,其实也就是十几家在搞,现在全村几十户人家搞,周边村子搞、全乡搞,全市搞。如今,那十几家农家乐不那么火了,全市的农家乐也没火起来。旅游的人多了,比如增加了五倍,旅游项目更多了,比如增加了五十倍,其结果是可以想象到的。 经过分析,我们也许会发现,全域旅游实际上是个伪命题,是错的。这个明显错误的命题,为什么又那么流行而没有受到广泛的质疑,这说明人们思维的三大误区难以克服,即盲目相信权威、盲目跟随潮流,以个例代替一般或是瞎子摸象。独立的、深思熟虑的批判性的思维真的很重要。凡事多问个为什么,望得远一程,看得深一层,想得透一成。别相信什么人说的,管他什么人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实践前,用理性的思维,用形式的逻辑、辩证的逻辑那么一推理,也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作者:孙洪奎 ,大连英歌石植物园董事长,旅思马记获孙总授权发布 原题:“全域旅游”,一个巨大的误区 |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