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回归生活

时间:2019-06-13 11:47:38| 作者:adminbj| 查看: | 评论:

摘要: 文化源于生活,当下旅游休闲已成为趋势,而休闲旅游的本质就是异地化、异质化生活体验。基于此,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大潮下,让文化回归生活,让旅游体验生活化已成合流之势。 ...

文化源于生活,当下旅游休闲已成为趋势,而休闲旅游的本质就是异地化、异质化生活体验。基于此,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大潮下,让文化回归生活,让旅游体验生活化已成合流之势。


让文化回归生活

 


文字丨『誰最中國』


让文化回归生活。

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诗经里的草木

楚辞里的山风

文选里的骨气

白话文里的革新

是散发美学光芒的意象

它成为我们的初心

文化是春秋时的争鸣

魏晋时的风流

唐诗宋词的韵律

明清小品的清雅

是一切先人的文学

它成为我们的底色

文化也是夏商周青铜

秦俑汉陶,唐宋瓷器

是那些历经岁月的器物

它成为我们的灵魂

头上有天,是“雨过天青”

脚下有地,是“地上清霜”

门外有山,是“青山妩媚”

门内有月,是“今夜月明”

至于小桥流水,大漠孤烟

更是寻常诗景,很多时候

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让文化回归生活

 


让文化回归生活

 


让文化回归生活

 


我们追求生活中的文化与审美,更多的是找到文化在生活中的依附,那便是时下所说的“生活美学”,比如我们追慕魏晋的风流,唐代的雍容,宋代的典雅,明代的精致,无一不是对文化与美学的向往,但任何一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和审美,如果只停留在过去,会让我们固步自封,裹足不前。正如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所说:“擁抱歷史,我們需要分析;擁抱未來,我們需要創意”。于是“中国文化,当代表达”,成了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一个命题。

让文化回归生活

 


让文化回归生活

 


现代美学源于十八世纪的德国,在近代的时候,由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等人引进中国,一百多年前,“西学东渐”席卷华夏,时任教育部长的蔡元培先生,提出了“美育”的概念,从少年抓起,“知识以外,兼治美术”,他指出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进行美育教育,希望由此唤醒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美育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的丰饶与深厚,其实是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的,蒋勋在《美的沉思》一书中说,“因为美,我们便可以继续前行”,中国文化的觉醒刚刚起步,对于孩子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是唐诗,宋词,元曲,甚至是对那些传统手艺的学习,这样才能留住中国的精气神,成全中国文化在未来的高级表达,于是文化于无形之中,成为了一种奢侈。

让文化回归生活

 


让文化回归生活

 


传统手艺的保护和传承一直以来是世茂苏沪长期关注的领域。早在2016年,世茂以“重新发明教育”为主题,正式启动世茂光合教育社区的打造。以社区为平台形成教育生态圈,完成孩子、家庭、社区的光合作用,让社区的每一个人都浸润在学习成长的氛围中,包括以文化、艺术等载体,让少年的心中种下一颗文化自信的种子。

2018年初,世茂苏沪就开始筹备启动“民族文化”主题的公益行动。通过世茂苏沪“东方胤社平台”,嫁接教育领域、文化传播领域,组织众多优秀专家,确定了“城市文化”和“城市代表性非遗项目”相结合的方针,打造了面向少年儿童的科普图书和课程《一城一非遗》,目前以长三角的六座城市为试点,分别打造了苏州桃花坞年画、无锡泥塑、宜兴紫砂壶、盐城海盐晒制、湖州湖笔、张家港哨口风筝六个课程,每一个主题,开发出一本书和3~4个实践环节,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在第十届联合国中文日上,世茂苏沪将非遗教材赠与联合国大使们,广受赞誉,中国城市文化也因此登上联合国舞台。

让文化回归生活

 


▲2019年联合国中文日

作为一座城市的缩影,每一座城市都拥有的独特文化。为城市留住非遗技艺,为孩子铭刻乡愁记忆,传承发扬城市的文化瑰宝,唤醒国人的文化自信,世茂苏沪,已成为这条路上的先行者。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世茂苏沪推进非遗教育,就是为了让祖国优秀的非遗文化及其基因在幼儿心中扎根发芽,从而增进下一代的文化情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终实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相传。

让文化回归生活

 


让文化回归生活

 


人们常说“在博物馆里养孩子”,对少年的美育,除了博物馆,还有艺术展,在这些地方,他们能接触到最核心的艺术,他们会因为一幅年画,一件泥塑,一把紫砂壶,去了解背后的故事,任何一个门类,都通向中国美术史的领域,这便是个人修养的提升。如果说,一个人的素养是个人气质的提升,那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整个社会的素养就代表了这个国家的文化水平。从当下的环境而言,虽然汉字诗意的语言环境已经消失,不大可能造就全民的美学环境,但随之而改变的,是越来越多的设计语言,包括传统手艺者,建筑设计师,带着我们骨子里的文化,融入到生活之中,触动着我们最隐性的记忆。

让文化回归生活

 


▲泥塑小品


让文化回归生活

 


隐性的记忆有很多,它可以是器物,比如一个花器,一套茶具,比如一片瓦;也可以是建筑,一面墙,甚至一间茶室,一间书房,一个庭院。它们组成了理想的东方人居环境,我们的文化基因不允许我们忘记,更不能遗弃,正如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说:“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痛心的……”,建筑是长出来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建筑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部体现,当把所有东方文化元素,以当下的思考去表达的时候,文化便鲜活起来,成为当下语境所开的花,所结的果,文化在不自觉中完成当代表达。于是有了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将苏州园林与当代建筑设计完美融合,于是有了马岩松的“山水城市”,阐述“居山水之间为上”的人居理念,于是有了世茂苏沪南龙胤的“铜雀台”,它为我们诠释了东方生活美学的精髓。

让文化回归生活

 


让文化回归生活

 


▲苏沪世茂铜雀台

苏州《平江图》的建城逻辑、宋代的极简审美、苏州的园林营造技法、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诗书情怀、手艺的造物技巧,所有种种“古”的元素,在这里都焕发出“新”的活力。世茂以成熟文化所特有的折服力,获得跨越时空的普世认同,在今年4月25号刚刚结束的“联合国中文日”上,世茂苏沪铜雀台作为建筑代表受邀出席大会,深获各国大使和海内外艺术家等300多位来宾认可。我们常说“中国文化,当代表达”, 如何在当代建筑设计中保有传统文化的神髓?世茂铜雀台做出了解答:师古出新不泥古。会上,世茂苏沪还将为儿童梳理的传统手艺教材,赠与联合国大使,这是它对文化传承的初心,更是“为少年中国”的一份努力。

让文化回归生活

 


有人觉得文化“无用”

有人在盘算着“有用”

今天的我们都走得太快了

快得每个人都变得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我们追求物质的奢侈

纵情于声色犬马酒池肉林

却不曾关怀我们周围的文化语境

愿我们都能慢一点

提升我们的学识,修养,审美

让文化回归生活之中

完成“中国文化,当代表达”

让中国回归东方

这才是最有用的事


让文化回归生活

 


│图片来自世茂苏沪│



来源:谁最中国 转自:旅思马记

原标题:讓文化回歸生活。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