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守望古村落,一个人很孤独

时间:2016-12-23 20:58:13| 作者:adminbj| 查看: | 评论:

摘要: 传统古村落的一片瓦、一棵树,甚至一块青苔,都沉淀着文化意蕴,述说一段传奇故事。保护要有利用,传承要有业态,因为古村落本身是生活、生产的地方,如果没有产业支撑,生 ...

传统古村落的一片瓦、一棵树,甚至一块青苔,都沉淀着文化意蕴,述说一段传奇故事。保护要有利用,传承要有业态,因为古村落本身是生活、生产的地方,如果没有产业支撑,生产生命质量就得不到提高,保护传承也就是侈谈。

2003年,冯骥才正式推动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与古村落的抢救工程,他说, “每一分钟,都有文化遗产在消失。再不保护,五千年历史文明古国就没有东西留存了,如果我们再不行动,我们怎么面对我们的子孙?”这十多年来,他像一个医生一样抢救着中华民族的根。

传统村落是不能消失的根

“我国的很多传统村落,就像一本厚厚的古书,只是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消亡了。”

——冯骥才

冯骥才曾经在演讲中说过,我国每一天有80至100个村落消失。

图片:陕西省略阳县白雀寺村

白雀寺民居是一种南北相兼相融的风骨,融会氐羌文化元素,青灰涂抹的鸱吻式屋脊以及“尺子拐、撮萁口”的结构布局,令人过目难忘。随着时代变迁,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挤入城市,老人们则逐一被时光消磨,村里古民宅已所剩不到三分之一。

图片:湖北省赤壁市官塘驿镇大贵畈周家湾

----  周家湾是一个在清朝出过进士的古村落。曾经遭受侵华日军的烧毁,后来进行过修缮。由于时代的变迁,很多村民弃老宅而建新楼,或者外出谋生,很多老宅没有居住,已经荒废和倒塌。

图片:山西省盂县骆驼道

---   -山西盂县是山西最古老的县份之一,骆驼道是盂县最北的一个小村庄。村庄的房屋大都破落,无人居住,空置的房屋随处可见,绕过一个用柱子支撑的墙壁,遇到一位留守的老人,用方言介绍了村子的情况大多数年轻人都已走出山村,到外面的世界打拼去了,仅有的是村里还住着几个老人和几条狗。

 

-     - 根据调查,我国的自然村10年前有360万个,现在只剩270万个。传统村落,承载着历史的基因,是许多人儿时的家园。著名导演吕克·贝松有过一句话:“童年是人类的父亲。”从这个意义上说,村落就像是“人类的父亲”。冯骥才觉得,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是长城,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就是村落。我国的很多传统村落,在他看来,就像一本厚厚的古书,“只是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消亡了。”

 

----  现在,在每个可能的场合,冯骥才都以尽可能多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发出呼声。他说:“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中华文明最遥远绵长的根就在村落里,大量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跟村落有密切关系。”

传统村落与文化的守望者

-“古村落是中华文化的箱底儿。”

——冯骥才

 

---  -冯骥才走访过很多地方,据他了解,“中国目前有2800多个县,19000多个镇,有几十万个村庄。相对地说,特色比较鲜明、保留比较完好、历史的记忆比较深厚、民俗和民间文化遗产比较丰富的村落至少有几千个。由于年轻人到城里打工,很多古村落人去楼空。加之开发商对古镇、乡村的不合理开发,古村落内在的、沉甸甸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被抽空。”

 

----  为了摸清古村落的“家底”。冯骥才跑遍了山东、山西、江西、安徽等7省的几十个村庄,直接和镇长、村长“谈判”,在一系列的乡村文化论坛和研讨会上发表看法。他还准备写一篇关于古村落的现状和出路的文章。明年5月份,在江南的嘉兴召开全国古村落高峰论坛,请全国古村落负责人到那里去研讨。他们就像医生一样,在抢救一个个生命。

 

---  -在冯骥才眼里,“村落是农耕文明最小的社区单位,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村落里同时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一千三百多项国家级‘非遗’和七千多项省市县级“非遗”,绝大多数都在村落里,从这个角度说,传统村落本身就是最大的文化遗产,价值我认为不比长城小。”

---  -“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最深的根在这里面,中华文化的灿烂性、多样性和地域性体现在里面,文化的创造性也在村落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村落的原始性,以及其所附有的文化性逐渐被瓦解,这种变化现在看来势不可挡。保留这些文化后遗产相当困难。传统村落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也造成了目前古村落保护困难的现状。”冯骥才对乡村与文化说过这样的话。

 

----  十多年多来,冯骥才跑遍了全国26个省、自治区、市,边指导志愿者进行田野普查,边进行民间文化与古村落的抢救。在他眼里,村落与民间文化有着无尽的魅力甚至充满着灵气。南乡三十六村、内丘神马、拜灯山、打树花、仁慈堂、屋顶秘藏古画版等等,这些散落村落里的文化艺术携带着历史的、文化的气息,凝聚着先人的智慧。正因为这些努力,冯骥才也被人们称为“传统村落与文化的守望者”。

传承文化是每一个人的事

----   “每一分钟,都有文化遗产在消失。再不保护,五千年历史文明古国就没有东西留存了,如果我们再不行动,我们怎么面对我们的子孙?”

——冯骥才

 

----  冯骥才最怕“想保护的村落最后还是消失了,要保护的街道最后被改得面目全非,想保护的文化遗产被定位国遗,可还是无人问津。”他烦恼于自己的“力不从心,再年轻10岁多好,能多做很多事情,感觉时间来不及了。”

 

----  60多岁的冯骥才有时候也会觉得很疲倦。但是,一旦有个电话打过来,说到一个好的街区或村落要被拆掉的时候,他再累也会跑去。

 

---  -“因为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爱。它们就像是一个无形的十字。"冯骥才说,“坦率地说,我有时候也非常悲观。比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城市里很多老街区,山里很多古村落还是拆掉了。但是你还是要拼力去做。为了一种精神吧。”谈到这里,冯骥才提起了自己最大的支持者:“我跟爱人都是画画、搞艺术的,她对我的想法很了解。她支持我,因为我是个理想主义者。”

 

----  对于未来,冯骥才最想说的话是:“传承文化是每一个人的事。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独特的审美、独特的气质、独特的传统,才能传承下去。我们需要共同努力。”

来源:小农情怀放心粮仓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