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消失的古村落

时间:2016-11-02 22:53:12| 作者:adminbj| 查看: | 评论:

摘要: 粉墙黛瓦曲巷,小桥流水人家,吾心安处即故乡。"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多少城市人心中的乡愁,如何在新型城镇化大潮中"见人、见物、见生活"地保护好古村落 ...

 粉墙黛瓦曲巷,小桥流水人家,吾心安处即故乡。"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多少城市人心中的乡愁,如何在新型城镇化大潮中"见人、见物、见生活"地保护好古村落,为现代人留下一方安放乡愁的心灵阁楼?

首先我们要提出几个问题:

一、古村落的历史和自然环境怎么保护?太多的村史就是当地文化的一个缩影,都是由当地长者和乡绅口口相传,而现在以无人静心聆听整理。

二、古村落在新城镇化的大潮中如何保持不改原有的特色?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很多古村落在被外来文化侵蚀,再加上地方政府需要的政绩,使得古村落成了当地的摇钱树。然而失去土地的当地农民在变革中,由于利益分配问题变得只会抱怨。

三、古村落的开发缺少前期规划?一任领导一个样,使得古村落在开发中缺少循序渐进性。国家政策开始引导开发乡村游,有些所谓的机构和专家为了套取国家的政策补贴马上一窝蜂开始进驻古村落,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片面迎合。

四、古村落逐渐消逝的乡绅?每个古村落的文化传承都是由当地乡绅作为领头羊在带动,如今那些乡绅因互联网的发展在逐渐失去他们在当地的带头作用。然而民间文化也失去了长效发展的领地,也就是我们逐渐逝去的乡愁。

带着种种困惑,在一个月圆的中秋之夜,记者有幸去了云南大理鸡足山脚下的寺前村,在老村长家与老村长田家湘邀月畅谈。

老村长在当地很有声望,也就是记者希望找到的乡绅。走过村口那条漫长的石板路进入老村长家,记者就能感受到这个白族人家的热情,敬月的方桌上满满摆着月饼瓜果,自酿的葡萄汁以斟满酒杯。具老村长介绍,这是当地的民俗。

进村的石板小路还有个故事,当年是老村长找县里要了十五万修路的费用,本打算做水泥路,但是老村长考虑以后路坏了修理没有费用,他就把那十五万用作采石的费用,开始修路。老村长还意味声长的告诉记者,这条路他分七次才修成,每次有钱了就修一段,这才有了古村落的这条石板小路。这也算当年因为贫穷无意中为村子留下了一段带有乡土气息的小路,老村长带着点苦涩的告诉记者。

尝尝我们的水吧,这可是当年我们这边上山采药的的村民在山上发现了一股山泉,回来告诉我,我找钱把山泉引入我们每家每户的,这可比您们城里人的矿泉水还天然。老村长带着自豪的邀请记者喝茶,那丝甘甜一直在记者舌尖潆绕。

这只是一个村庄发展史上很小的一个片段,但意义却很深远。

在回来的路上,记者在思索。现在这样原生态的村落还有多少在自然的宁静中?有多少村民还是那样生活在淳朴的乡村?现在大力发展的乡村游是否考虑了原有的文化气息?

旅游和古村落开发,首先要把文化做好,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各地一窝蜂搞乡村游的同时,不要忘了历史传承,失去了传承也就失去了古村落的魂。一个古村落就是当地的一部纪录片,因为过去的落后才让我们少欠了子孙的债。不要在为了发展经济,一味的享现在福,造子孙孽。习主席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图文 周辉)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