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精准扶贫 改善乡村品质

时间:2016-01-11 21:06:02| 作者:adminbj| 查看: | 评论:

摘要: 四川大学中国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振之在全国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动员培训会上发言。郭香玉摄 旅游扶贫是国际广泛共识,1999年由英国国际发展局(DFID,UK Dep ...

128367354_14460003660461n.jpg

    四川大学中国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振之在全国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动员培训会上发言。郭香玉摄

    旅游扶贫是国际广泛共识,1999年由英国国际发展局(DFID,UK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提出。这是国际上第一次明确地把发展旅游与消除贫困直接相连的成果,并在事实上成为国际旅游和反贫困研究和实践的基础。它的提出和践行极大地推动了全球旅游和反贫困的发展。

    2002年,世界旅游组织提出贫困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四川大学中国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振之介绍,该模式从利益相关者、旅游竞争力、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人才培养等多角度研究和制定以旅游业作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平台的工作要务。特别强调“社区参与”“社区收益”等关乎实际成效获取和发展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自然旅游、遗产旅游、农业旅游、民族旅游是旅游扶贫的主要方式,都以旅游社区为基础,也就是所说的旅游扶贫村落。另外,这些方式都依托贫困社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本底,而这些资源多是无可争议的公共性资源。杨振之介绍,国家提出到2020年农村700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而乡村旅游收益分配的“人际公平”和“代际公平”至关重要,成为引导贫困社区居民共享资源、分享成果的必然前提。

    旅游精准扶贫基于对我国脱贫工作所处时空阶段的正确判断,并以全要素、集约化、动态调整的投入,确保扶贫效果的显著和持续。杨振之说,实际上,很多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正在或即将面临与中国类似的脱贫工作时空阶段,即贫困地区在空间上的碎片化和在时间上的持久化。因此,必须以“精准”作为旅游扶贫的根本原则,才能发挥旅游业作为脱贫产业工具的最优效用。

    杨振之表示,规划的过程也是当地人理念的改变过程,以及能力的提升过程,实现在贫困区域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本质转变。通过扶贫旅游规划实现贫困区域与市场的对接,增强贫困乡村与外部市场在信息、物资以及产品上的联系,为贫困乡村持续的发展提供资源转化的基础。

    乡村品质的提升可以有效增强乡村吸引力,增强对乡村人才与劳动力返回、投资者以及市场的吸引力。国家旅游局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关于启动2015年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560个旅游扶贫试点村。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作为旅游精准扶贫村,所面临的贫困本源问题和以旅游业为导向的解决路径均极具代表性。

    杨振之表示,旅游规划扶贫可改善乡村品质、再造资源体系、更新时代理念、培养新的能力,观念扶贫、技术扶贫、资源扶贫、市场扶贫,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源挖潜与资源体系重塑,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扶贫工作的核心问题,即常态化的现金投入没有形成新的资产与环境吸引力的提升,导致不断加重的现金依赖性和难以避免的复贫率。(郭香玉)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最新资讯
  • 小编推荐
  • 热点排行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