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是一种生活方式——这几乎是写进教科书的。 但现实中,当民宿主人把更多精力放在房间和院子的设计上;当游客更痴迷拍网红民宿发朋友圈的时候,我们很难说,民宿究竟是生活方式,还是装逼方式? 如果民宿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没有各种“生活配套”的乡村,硬要靠发展民宿来带动乡村旅游,到底是大格局,还是大跃进? 或者说:乡村振兴中,村落和民宿,谁是爹,谁是儿子? 作者|徐志毅 文丨尖椒农旅 1住过上百家民宿 突然开始怀念酒店了 ▼工作关系,笔者住过至少上百家民宿。时间久了,经常有朋友会羡慕说,你真爽,能经常住不同风格的民宿。 不过这种羡慕和赞叹,丝毫没有让我感到开心。住过那么多民宿之后,我最怀念的,反而是城里的酒店。 不是矫情,而是晚上怕黑。很多乡村民宿白天精致个性,一到晚上,除了院里点缀的氛围灯,其他地方一片漆黑。除了躺在床上看手机,就是看着天花板发呆。 相反,倒是市区的酒店,不仅价格便宜,还能晚上闲逛各个地方,体验在地化的风土民情。
什么是生活方式?顾名思义首先是一种生活。既然是生活,就包括吃、喝、玩、乐、学以及精神层面的感受。就不能单单是住。 在任何生活方式中,住——都是其中很小很小一个环节。甚至,如果这种体验方式足够嗨,我们对住的要求可以降到忽略的程度。比如阿拉善的帐篷露营。 从这个角度讲,至少对当下的消费者而言,民宿还真是一种“装逼方式”。 什么是“装逼方式”?有三个重要特征: 1、在游客消费心理中,发朋友圈得瑟的优先级,要强于满足自己身心愉悦的目的; 2、一日性消费。住过一晚后,朋友圈留下了“宝宝到此一游”的图文,享受过路人点赞留言的快感,就可以心满意足地打道回府了。(怎么突然想起那些跑到保时捷4S店拍照的微商了?) 3、一次性消费。去了发朋友圈“得瑟”之后,一般不会为了自己真正享受再去第二次;
2/装逼,也是一种商业模式 但,很脆弱 ▼不能否认,“装逼方式”也是一种商业模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喜茶。中国新式茶饮市场其实早已饱和,但是凭借“排队”这一杀招,喜茶硬生生地“后来居上”。今年5月新一轮融资后估值90亿,单算年销售额也超过30亿,是传统茶巨头——八马茶业的五倍还多。 试问,那么多人去买喜茶,是喜茶真比别的品牌好喝,还是为了发朋友圈假装感叹:排这么长队买杯奶茶,我真的太难了!!! 不过,必须要说,虽然“装逼方式”这种商业套路的确能快速引爆,但其生命力极其脆弱。
前几年一夜爆红的雕爷牛腩,堪称“装逼方式”成功的老前辈。从周星驰电影《食神》的原型买500万元的牛腩秘方,到鸡心木的筷子,再到服务员黑衣蒙面。他们把逼格贯通到进店后的每一个细节。 落座,上茶。分男茶女茶,男茶西湖龙井、冻顶乌龙、茉莉花茶、普洱茶;女茶薰衣草红茶、洋甘菊、洛神玫瑰红茶。味道从轻到重,从淡到浓,不同养生之道。精致从第一分钟刚开始,极尽轻奢格调。 但是短短两三年,雕爷牛腩就风光不再。如今更是成为餐饮界的经典教训和一个笑话。 所以,“装逼方式”在项目引爆和增加用户体验上,的确有其过人之处。 不过能让一个项目笑到最后的,依然只能是行业基本属性上的核心竞争力。做餐饮的,饭菜品是否能做好;做咖啡的,咖啡口感和店面环境能否吸引人…… 回到民宿上,既然我们说民宿的根本属性是“生活方式”,那么能否让游客“生活”得惬意,有吃有喝有玩有景,真正像是在生活,才是回归基本面。 如果民宿仅仅是睡,那么睡在哪里,和谁睡,都明显比房间设计更有溢价空间。 也别说民宿是情怀。如果是情怀,那寺庙就是最好的民宿,大和尚们念的都是超度众生,追求极乐世界,岂是你卖个老板娘文化能比。
3/别高估民宿对乡村拉动 更别高估城里人对乡村的真心 ▼当下的乡村振兴中,民宿也被推上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中部某省文旅厅主要领导甚至公开说:考核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准,就是看民宿发展水平。民宿就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七寸。 诚然,民宿是乡村旅游的高级形态和重要抓手,但作为“生活方式”的民宿,它和乡村整体场景之间,究竟谁是爹,谁是儿子? 在很多地方考察时,经常有村干部说,我们想把这几座老房子改造成民宿,吸引城里人来住。游客多了,也就慢慢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最后实现乡村振兴。 村民们想发展,精神值得点赞。但这种振兴逻辑,不客气滴说:很傻很天真。或者说,把城里人想得很傻很天真。 村庄平平淡淡,任何吃喝玩乐配套都没有,凭什么能吸引城里人来旅游?就因为有几间民宿?——更何况,大多数村民津津乐道的所谓民宿,只是“乡村土时尚”,和都市主流时尚格格不入。
没错,城里人喜欢乡村。 但他们喜欢的是媒体描绘的田园风光、小桥流水、鸡犬相闻、民风淳朴、古厝林立的乡村;而不是尚在进行村容村貌整治、民风民俗被市场经济冲击、空心化严重的乡村。 所以,哪怕在国庆节这样的黄金周,哪怕乡村旅游景点人满为患,哪怕堵车几公里,都市人宁肯宅在家里不出门,也不愿去那些未打造的普通乡村。 所以,我们不要高估乡村的魅力、不要高估城市人对乡村的真心,更不要高估民宿的吸引力。 哪怕在那些山水如画、节假日人流量爆棚的乡村,一百多块钱一间的“民宿”也就是做个节假日生意,其他时间空空如也。 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规律。乡村民宿也不例外。 虽然乡村民宿产业具有多个无法忽视的政治标签,比如旅游精准扶贫有效方式、全域旅游抓手、乡村振兴催化剂、旅游供给侧改革突破口、乡村旅游引爆点等等,但无论哪个标签看,民宿产业都不是短时间内靠民间资本能推动起来的。 政策拉动能带来一时繁荣,但违背产业自身规律,强打鸡血的繁荣,未来必定一地鸡毛。 所以在乡村振兴的系统中,乡村发展才是“爹”,民宿只是“儿子”。 儿子优秀了,爹肯定跟着沾光。但没有一个好爹,儿子很难优秀。 |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