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山、台州、中山等多个城市纷纷出台当地“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各地在特色小镇的投入也不少,仅江苏省设立的特色小镇发展基金总规模就达1000亿元,常州三个省级特色小镇获逾百亿元融资支持。
可见,自去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10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的战略后,全国小镇进入了实质性的规模扩张期,并且在今年初,住建部联合建行授信1000亿元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下,小镇发展进入快车道。
这一轮潮流语境下的“特色小镇”其实和此前毁誉参半的特色小镇,已经有了很大不同,潜移默化,中国的小镇建设其实已经游出第一阶段,在“归本溯源”的效应下进入了新的发展空间。
特色小镇风口继续 但玩法变了
这两轮发展最大的不同在于“定性”。
与此前一轮“小镇”概念吹捧下的粗放潮不同,从目前重点推行的小镇来看,产业都是最突出的核心因素。例如,江苏每个特色小镇要求新增中产业投资占比不低于70%。佛山首批特色小镇,要求按照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的模式开展,每个小镇建设原则上两年内固定资产投资应达到20亿元以上,但不含纯住宅项目,降低以服务业为主的小镇投资。
单纯的房地产因素正在被剥离。在日前住建部公布的第二批276个全国特色小镇中,以房地产为单一产业的小镇在评审环节就将被一票否决。
相关研究员指出,开发商涉足特色小镇,必须由之前的单纯买地盖房卖房,转型为城镇发展方案的综合供应商,才能确保特色小镇的成功。
“房地产投资虽然对小镇开发的现金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但比例必须进行限制,北京的‘睡城’回龙观就是一个典型的教训。”李学锋告诉每经记者,开发商如果要成功切入特色小镇,必须从原来单纯的买地盖房卖房,向城镇发展方案的综合供应商转型,不能只盯着那块地皮和那几栋房子,使特色小镇形成持续的增长能力。这一才能避免特色小镇出现半截子工程、烂尾工程。
房企握产业门票入场 小镇市场低端洗牌高端竞“技”
的确,在房地产市场调控和政策红利刺激下,一大批房企已经布局特色小镇领域,但行情越来越明确――只有具备产业能力的房企才可能有进入蓝海的门票。
从目前实质进行特色小镇开发的房企来看,多为保利、融创、万科、华夏幸福、绿地、碧桂园、华侨城等规模庞大,且集团产业丰富或具备很强跨界实力的房企。
以绿地为例,绿地董事长张玉良在2017年才明确表示,“房地产板块重点将‘特色小镇’模式纳入发展战略。”
记者注意到,绿地集团2014年前后开始在房地产主业以外,提出“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的重要战略。及至2016年大基建规模翻升至1000亿今年预到2000亿;金融业务2016年约40亿的利润也已占集团利润率的25%;消费领域正在发展大健康和供应链,三大版块趋于稳定。
也即是说,绿地是在三大非房产业发展稳定的基础上,才开始大规模进入“特色小镇”领域。而据绿地控股集团房地产事业一部总经理助理谢雨介绍,这也正是绿地做小镇的优势。
“近几年绿地的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等多元产业战略理念优势开始显现,所以结合自身优势提出特色小镇大盘战略,更能够完成小镇作为一个有机生态体的构想。”
据其介绍,绿地所谓的“有机生态体”,即基础设施、建筑实体、特色产业、商业运营、金融资本缺一不可,是一个产业运营平台,必须以特色资源和产业为内生驱动。而目前绿地的基建、金融、消费资源,已经有能力让资源形成“体内循环”,造出活的小镇。
其中,绿地最重要的一项思路是引进高端文化传媒、高端教育、高端医疗、高端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和机构,加快城市功能型项目培育。在产业资源导入上,引进或培育文化旅游、养生养老、金融服务、跨境电商、研发服务等产业。
以绿地在杭州湾打造的小镇为例。项目就规划联合政府打造创智小镇,引入交大慧谷科技园,同时也将由绿地主导引入医疗健康产业园,打造康养小镇。绿地为小镇建设提供资金、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支持,小镇项目在规定周期内要实现资金退出及盈利。
“2017年将落地新的产业题材,围绕智慧健康城、文化旅游城两个主题,在一二线重点城市远郊及周边,储备10-15个特色小镇大盘项目。”在产业、模式、资金、能力具备后,绿地公告中的这句话,明确呈现了绿地争抢特色小镇风口的决心。
而它的想法和路径,也映射出了更多实力企业的野心。在这一轮特色小镇“真刀真枪”的角逐中,淘汰将更快更彻底,上层的竞争无疑也更加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