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乡下去,到地里去,到希望的田野种菜去;到山村去,到深林去,到久违的溪边吸氧去;吃河鲜去,尝野菜去,到原乡的炕头听雨去;坐爬犁去,赏民俗去,到古老的村落温史去。 乡土吉林,这片肥沃的黑土,予我收获,慰君乡愁。 用绿色发展去治疗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不能承受之痛,用美丽事业帮助乡村共享时代赋予的财富,用幸福产业去唤醒渴望乡土慰藉的城市人干涸的记忆——这是吉林乡村旅游的愿景,是吉林旅游要挑起的担当。 2017年是“十三五”的第二年,也是我省旅游发展的改革年。今年省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将旅游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摆上日程,吉林旅游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难得历史性机遇。作为大众旅游时代重要分支的乡村旅游不但提供了度假、养生等常态旅游资源,还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推手。今天,在这个需要城市反哺乡村的时代,乡村反而成了城里人休憩的港湾。去年全域旅游引爆全国后,我省19个市、县成为国家前两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吉林、通化、白山、延边、长白山等地全面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各地党委、政府陆续出台扶持政策,帮助村民靠幸福的旅游产业捧上致富“金饭碗”成为接地气的民生实事。全域旅游战略使旅游不再只是旅游部门或者是政府单方的投资与推动,域内,尤其是乡村的老百姓从被动员到主动参与,热情高涨。 千万年来,自然赐予吉林的资源滋养了黑土地上的生灵万物;数百年来,吉林的林海田园给了无数闯关东者安家立命的发展空间。如何保持自然馈赠的原生态,又能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并同时带动村里人走向共同富裕,吉林乡村旅游进行了艰难而有效地探索。 第一乐章:政策规划篇 高位谋划乡村旅游扶贫新路 延边州和龙市有一个名声在外的金达莱朝鲜族民俗村,一面靠山、三面环水,是州内为数不多的全部由朝鲜族构成的村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保存了非常完整的朝鲜族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过去村民主要靠种植水田生活,一直戴着贫困村的帽子,如今依托于朝鲜族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了民俗旅游项目,开办了朝鲜族特色餐馆、家庭旅馆、民俗展览馆,建设停车场、购物店、旅游厕所等,成为集旅游、休闲、体验、农家乐等为一体的特色朝鲜族民俗村!民俗村的村长玄元极介绍道,明年村里要建水上舞台,表演大型剧阿里郎及其它传统歌舞,“现在延边地区还没有水上舞台,我们的水上舞台将集合灯光、喷泉、大屏幕,能满足1000人左右同时观赏!水上舞台建成后,可每人日增收七八百元!”近年来,金达莱民俗村坚持整合扶贫、交通、国土、旅游、水利、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开展项目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及能力扶贫等工作,将原来的贫困村建成了3A级乡村旅游景区,当地贫困群众依托旅游产业实现了脱贫增收。 以环保的方式实现致富增收,乡村旅游,成为打造幸福吉林的美丽引擎。 规划长远授人以渔 输血造血双管齐下 星罗棋布于吉林大地上的许多乡村,都有可能因为历史、资源、地理位置等原因成为旅游大棋布局的重要眼位,如何下活这盘棋,首先要以宽视野、高站位、大手笔谋划发展大势,有了源头活水,才能放手养鱼,放眼未来。 经多年实践,我省乡村旅游政策体系日益完善。2006年,省旅游局、省农委、省财政厅联合出台《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指导意见》,2010年,省农委、省旅游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意见》,2014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旅游支柱产业的意见》,有效地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2010年起,为打造我省乡村旅游品牌,省旅游局与省住建厅共同开展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共创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9个,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3个。 过去的一年,在旅游扶贫方面,省旅发委在省委年终考核中成绩优秀,2016年,按照《吉林省旅游局脱贫攻坚包保帮扶工作规划》,省旅发委在旅游扶贫方面输血、造血双管齐下,输血方面,与民盟吉林省委共同开展义诊活动,免费发放药物价值3万元;组织机关干部对台风受灾村进行捐款救助。造血行动虽然见效慢,但真正治本,贫困村民受益最深。当年共安排专项资金430万元支持扶贫项目,帮助贫困村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培训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400余人次;选派驻村书记,建立结对帮扶台账和信息卡。对口扶贫的勇新村村集体收入增加17万元,平均每户年增收2000元,74户101人全部脱贫……在很多村屯,都有各基层县市旅游局负责人去当驻村副书记贴身帮扶。 旅游扶贫是中国扶贫攻坚的崭新生力军,其中,完善基础设施和扶贫项目建设是关键。近两年,省旅发委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交通标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3年来,省旅发委争取各类资金超过5000万元,主要用于贫困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项目补助。同时,与省农委配合,加大旅游厕所向农村延伸,提升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区服务水平。 为加强旅游扶贫规划引领,去年,省旅发委帮助和龙市光东村、靖宇县龙水镇龙东村、龙井市白金乡勇新村等重点扶持对象编制完成了旅游规划。编制了《白山市靖宇县花园口镇仁义村旅游扶贫发展规划(2016-2018)》。加强旅游扶贫规划引领给贫困村指引了方向,让更多的乡村看到旅游兴业的曙光。 旅游大集扶贫惠民 铺平“田园牧歌式发展路” 如何让村民和资源走出去,把市场和游客请进来?旅游大集这种开放的展示舞台应运而生。近年来,长春、辽源、通化、延边等地区都深入开展了“旅游大集进乡村”系列扶贫惠民活动,“旅游大集”一路奔跑,更多的吉林人走进乡村,给乡村旅游注入了活力,更多的村民收获了实惠,在摸石头过河中找到田园牧歌式的发展新思路! 6月30日-7月2日,第二届四平旅游大集热闹非凡,“大众参与,旅游惠民”,集中推介展示了线路、特产、美食等惠民旅游产品,让当地人和游人乐享四平旅游发展成果。现场设了40个展位:旅行社线路销售区、旅游景区形象宣传展示区、旅游企业洽谈交流区、旅游商品交易区、旅游特色餐饮区、文化活动演绎台、旅游政策咨询台等。“四平巧姐”手工制品展位前惹得不少人前来驻足拍照:草编水果篮、草帽、各种手工编制的小动物活灵活现。地道的特色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正红旗烧鸽子、李连贵熏肉大饼、鸿景清真美食……好多人尽尝美食,赏罢民俗产品后,还现场预订了优惠多多的乡村游套餐,有的年轻人还给父母选择了中意的乡村游线路。通过“旅游大集进乡村”系列扶贫惠民活动,我省2016年全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和总收入分别增长31%和42%,农副土特产品的销售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提起2017年乡村旅游规划,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杨安娣说,今年我们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夯实工作基础,在全省开展乡村旅游调研工作,摸清资源底数,提出全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布局,确定重点任务,完善推进措施,召开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现场会,探索吉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子。二是创新产品开发,与旅游扶贫有机结合,推广乡村旅游合作社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以特色小镇、古村落、现代农业庄园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突破口,打造一批融合型、交通型、景区带动型、民族特色型、传统村落型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拒绝“千村一面”的简单复制,支持发展较好的村镇建设完善厕所、公路标识、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三是实施标准化工程,抓好现有乡村旅游点的提档升级,推行“六小”(停车场、咨询点、站牌、标识、购物店、卫生站)标准,实行“三改”(改水、改厕、改厨)“一整”(整治院落)和后备箱工程(把土特产装满后备箱),开展乡村旅馆(民宿)评定,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样板。 第二乐章:示范带动篇 多管齐下助旅游扶贫驶入快车道 旅游扶贫通过开发当地特色旅游资源,以其强大的辐射带动效应让贫困人口就地创业就业,脱贫成本低、效果快,想把乡村旅游扶贫大戏唱好,还得发动当地能人带个好头。 能人带户:培育一亩园 超过十亩田 “几年前,我穿二三十元钱的鞋出差,到了目的地,鞋底都掉下来了,特别狼狈。当时没想过自己有生之年还能开上车。”吉林绿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耀辉如今身家雄厚,但她的理想之一仍是更多的农民像她一样,通过努力过上好日子。这位出生在长春市双阳区双营子回族乡的大姐,是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干农活是一把好手。可再好的手,种一垧大苞米,也不如扣一亩大棚种菜赚的多。”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从“靠天吃饭”到创业致富,李耀辉在“无山无水”的情况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09年,注册了公司,建立了生态农场,创建了属于自己品牌的“绿屋”温室大棚,开发了自己名字当品牌的煎饼。8月15日,李大姐带记者参观她的农场,讲述自己的创业史。“绿屋”,其实就是一个改造的大棚管理房,别人放锹镐和农具的地方,在她手里变成了小二层楼。走进生态农场,一个个大棚像一列列火车,车头就是翠绿色圆拱形的小阁楼,由钢架和单透光玻璃等新兴材料组合而成。来“绿屋”,吃饭住宿娱乐一勺烩,功能多,价格合理,供不应求,几乎天天客满。现在,绿屋公司已经成为一个融旅游观光、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和生产服务为一体的独特产业,被当地政府确定为特色产业典型代表。 景区带村:冬来一场雪 年入十万元 吉林市乌拉街镇韩屯村毗邻著名的雾凇岛,随着吉林冰雪旅游的名扬中外,冬日来这个松花江畔小村庄的游客呈爆发式增长,带动了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在政府和旅游局的大力引导下,村民们再冷的天也不“猫冬”了,冰雪大世界、农家乐、取暖小屋等借力冰雪的服务项目丰富了游客的行程,白雪在这里变成了“真金白银”。韩屯村里的农家乐各具特色,瓜尔佳满族大院的经营者赵大姐是最先一批经营农家乐的人。从2011年就开店,提供吃住、包车、接机一条龙服务。灶上是正宗的东北农家菜:土豆干、小笨鸡、松花江鲤鱼。睡的是东北火炕。可别小看这火炕,很多人来,就是要体验一下这硬梆梆的大炕。以前靠种地,土里刨食一年收入顶多挣一两万元,现在开民宿一年收入是以前的好几倍!韩屯村书记胡彦喜滋滋地介绍:现在韩屯村的农家乐是86家,日接待能力1万人。冬季旅游旺季时,平均一个农家乐能有10万元左右的纯收入!到2016年,雾凇岛上的曾通、韩屯村已发展农家乐123家,床位近万张。2015年冬季,雾凇岛接待游客55万人次,比2014年增长了57%;旅游收入6300万元。通过发展农家乐旅游,贫困户的经济状况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合作社+农户:盛世桃源文化自信 古老乡村慕名者多 在抚松县漫江镇南侧2.5公里的丛林中,座落着一个完全由木头建成的小村:木刻楞房、木墙、木瓦、木烟囱、木碗、木头花盆……相传三百多年前,康熙派人勘查长白山祭祖之路,“垒石聊记登山路,留得桃源好再寻”,有了这个村的雏形。70多年前,锦江木屋村形成规模。现在村里搞了两个合作社,带动全村一起致富。餐饮合作社主打的是农家乐特色餐饮,文化展示合作社向游客再现丰富的关东民俗文化。据镇书记白金华介绍,有的老弱病残村民靠出租老房一年就能挣一两万,而且自己当“庄主”,旅游文化扶贫带来的幸福指数非常高。别看村里人文化水平都不高,但历史留给这处盛世桃源的文化遗产让小村自信满满。 地产大豆,长白山泉水,纯手工慢工细活,免费喝香浓豆浆……孟凡荣大姐两口子家的豆腐坊是木屋村的招牌体验点之一。孟大姐今年五十整,坐在炕沿上数说旅游给村里带来的好处:“嫁到这里26年了,当年上山挑一挑子水得半个钟头,累得我都哭了,现在可好了,道也修了,(自来)水也来了。现在我一天做一板豆腐,给游客们演示咱们东北的文化,一年就能挣两万元。”孟大姐还是个追星族,常在微信圈里晒来豆腐坊的明星,“赵文卓、曾志伟、曾宝仪、王祖蓝、沈腾、郝健,都来过我家豆腐坊。”抚松旅游局在开发特色方面用尽了心思,把村里所有体现东北民俗的东西都原汁原味地晒出来:参观放山人家、豆腐拉磨、包粘豆包、亲手烙煎饼、品纯粮烧酒、看笨榨油坊、学剪纸、体验萨满文化、喊木工号子、牛拉爬犁……小半天下来,就能带走几十年的回忆。 吉林大地上,除了像韩屯、绿屋、木屋村这样的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的典型,还有公司+农户或组合拳式的扶贫方式,殊途同归,条条大路通罗马。示范引领能事半功倍,省旅发委多次组织开展吉林省旅游扶贫示范成果、示范项目推介创建活动。目前,成功创建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3个(长春关东文化园、吉林市雾凇岛、延边州和龙市西城镇金达莱民俗村)、能人带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2个(长春关东文化园董事长张为民、吉林市乌拉街镇韩屯村党支部书记胡彦)、合作社+农户示旅游扶贫范项目2个(丰满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德惠市洪瑞德休闲农业游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3个(吉林长发兴业休闲农业旅游有限公司、蛟河市农夫花海旅游有限公司、延边光东村朝鲜族民俗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连续两年创建全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3个(鴜鹭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吉林市龙潭区韩屯满族民俗村、安图县万宝镇民俗村)。来看这样一组说明问题的数字。截至目前,在景区带村方面,长春关东文化园休闲度假有限公司带动周边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02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旅游。在能人带户方面,长春关东文化园休闲度假有限公司董事长带动周边11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旅游。在合作社+农户方面,德惠市洪瑞德休闲农业游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22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参与旅游。在公司+农户方面,吉林长发兴业休闲农业旅游有限公司。带动周边21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旅游。 目前,乡村旅游带动效应不断凸显。一是解决了劳动力转移问题,提高了农民收入。初步统计,吉林省乡村旅游吸纳就业超过30万,大批农户从土地中剥离,兴办餐饮服务企业、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二是促进了农产品销售,提高产业附加值。三是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四是乡村旅游带动了旅游商品发展。据初步统计,吉林省经营旅游商品企业有520多家,多数为自主经营的个体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乡村生态食品、土特产品、工艺美术品、民族民俗文化等,成为农民增收新途径。 第三乐章:创新发展篇 吉林特色乡旅模式推动成果共享 当前旅游业已经渗透到以“旅游+”为重要抓手,推动融合发展、创新发展,走向与相关联产业整合发展之路,逐步脱离了过去靠资源靠环境的传统发展模式。必须要彻底改变过去传统的、单一的、粗放的发展模式,推动旅游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从资源依赖向全域旅游转变,从线路式旅游向基地巡游转变,从景区向度假区、向社区转变,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吉林模式”。这是发展旅游的大趋势,对大旅游如此,对乡村游来说更是如此。 你的开心农场 我的奔富之路 还记得2009年火得一塌糊涂的“开心农场”网游吗?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从白领到大叔大妈、从城市到乡村,亿万网友一夜之间变成“种菜人”或“偷菜人”,甚至定闹钟半夜起来“收”菜、“偷”菜。简单的游戏、海量的粉丝。现在,没几个人玩开心农场了,因为在吉林,城市周边的真农场四处开花,种的是有机菜、施的是生物肥、还不喷农药。8月15日,在长春市双阳区奢岭爱国种植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挂着农场主姓名的一块块现实版“开心农场”,这些地是一群幼儿园的宝宝认领的,不过,种地的多是宝爸宝妈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来自绿园区的王阿姨正带着孙女来摘菜,紫亮的茄子、红透的西红柿、熟过劲了的老黄瓜、碧绿的青椒……装满了轿车的后备箱。 经营合作社的奢爱公司经理凌敏说,农场的土地是根据国家的土地政策从两个村流转过来的,参与流转的村民不但可以坐收租金,还能到农场打工,每年,农场都能解决50多村民的就业问题。奢爱公司成立于2009年,和网版开心农场同时成长起来,网版已然萧条,奢爱良蔬却是越来越火。这是个集蔬菜生产、果蔬采摘、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有机农场,四季都有产出,没有农闲,在这连鱼都吃有机蔬菜的地方打工,工作环境健康,一年能收入两到三万元,加上土地租金,比原来种玉米的收入高多了。在哈蜜瓜大棚里,来自团结村的打工农民杨娜正在整理瓜秧,打完杈的两手沾满了黑绿的菜浆,她从农场初建就在这里,“这的菜你放心吃,绝没有化肥农药,有的菜生虫子我们都靠手抓。”号称“杨快手”的她天天泡在地里,带出了一大批“徒弟”。 让游客思想丰满 让村民日子美满 吉林大地上聚居着满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吉林民风淳朴、民情醇厚。 长白县果园朝鲜族民俗村是让游人休闲同时脑补民俗知识的所在。穿牌楼,过水车,沿朝鲜族文化墙右转,花草与绿树夹道的小路两边是一户户青瓦飞檐的朝鲜族风格民居。路边栽满樱桃、李子等果树及叫不上名的花草,游人可以随意采摘品尝应季野果。见来了远客,大娘吴金花马上炒起大麦来,热热的解暑大麦茶喝下后,毛孔都张开了,暑气发散后,似乎脚步都轻了些。两位朝鲜族大妈正在做辣白菜,问起辣酱咋做的,大娘笑而不答,问得紧了只解释说:咱村的辣白菜和外面的不一样,主要在酱上,每家都有做酱的秘方,一家一个味儿,不能外传哦。一早被鸟鸣唤醒,燕子从窗边咫尺远的地方掠过,勤劳的村民已早起拾掇园子,伴着狗们见了生人的吠声,顺着话匣子里拉场戏的声音来到一处院落,一位大娘正在园子里忙活,大锅里的早饭汤香和着烧柴的烟火味儿飘出好远。大娘顺手从黄瓜架上扭下一个顶花带刺的旱黄瓜往记者手里塞。如果有胆量,还可以去村口的体育场荡一下十几米高的秋千。 古老的关东村落,不知让多少天下来客唏嘘,又复苏了多少人记忆中的乡土情怀。 饭店民宿+特产旅游 创富招招鲜 江山如画的吉林最负盛名的两大旅游资源是冰山雪山和绿水青山,曾经,这“两座大山”压在周边的乡村头上,进出两难;现在,背靠“两座大山”的村子找到了通往金山银山的致富路。 脱贫的村民都有段苦尽甘来的创业故事。在长白县望天鹅景区沟口,来自十四道沟镇十五道沟村的赵传霞是第一个被动员来的饭店老板。从2001年到现在,她的锦苑山庄饭店和旅馆从门可罗雀到游客盈门,见证了长白县旅游17年的发展历程。她给记者小结了一下当地游客结构变化史:本世纪初,旅游目的是观光,到此一游。2007年散客多起来,旅游成休闲了。2013年,户外游突然火了。现在最热是自驾游,这叫度假。“十七年前,我下岗后在一家饭店当服务员,偶然碰见当时的县委书记,见我非常能干,就说:‘十五道沟要开发,你去开饭店吧。’”当年几乎没有游客,我就天天领着厨师种树整地栽花。十七年前栽下的小榆树毛子,今天已经粗壮得可以打秋千了。旅游局的人一直给我打气,说旅游开发一年一个样,很快日子就能好起来。“你问我现在一年收入多少?呵呵,这个不好说,我只能告诉你,真的是很挣钱!”看到她挣到了钱,陆陆续续地,村里五六十户人家有近20户都做起了饭店和民宿生意。每年5到10月是饭店经营旺季,随着附近望天鹅景区冬季游的火爆,赵传霞谋划着,如果生意好,就加上取暖设施,冬天也营业。 东部山区,很多地方和长白县一样,九山半水半分田,村里各家各户种地的收入没多少,主要靠打工来钱,现在旅游热起来,好多村的变化太大了。以赵大姐的村为例,开饭店,开民宿,不但带富了一批人,还开发了一连串的挣钱路子,连家庭妇女都挣钱了。四五月份,人们都上山薅野菜,手脚麻利的,一个来月能挣上万把块钱。锦苑山庄每年春天收来的山野菜都会装满几大冰柜,这是进山游客必点的菜。 旅游业让这深山沟几年前就活起来,别小看这里创业的村民,携程、去哪网都主动联系这里的民宿,各个饭店都有自己的微信客源。最支持景区开发的是经营特产店的村民,他们个个是能准确把握当地旅游凉热的晴雨表。从当年到处打工,到现在自己做老板,“赵大姐”们苦尽甘来,对旅游的发展既心怀感恩又信心十足。 一村一品百花齐放 质量评级差异发展 为让乡村旅游产品形成吉林特色,省旅发委一手抓标准制定,一手抓产品开发。我省已全面开展乡村旅游质量等级评定工作。依据《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服务质量单位划分与评定》《乡村旅馆(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地方标准,开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林家乐、渔家乐、牧家乐)评定,目前,吉林省共有A级以上乡村旅游经营单位242家,其中5A级10家,4A级34家,3A级62家,2A级位91家,1A级45家;通过抓典型,树形象,有效带动全省乡村旅游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乡村旅游不能千村一面,必须差异化发展。在打造乡村文化旅游产品方面,吉林市本着“一村一品”发展思路,精心研究村落发展方向。蛟河市鼓励支持富江村农夫花海旅游项目,将松花湖畔的最美传统村落扶持申报为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目前,已经完成30公顷花海观赏区、停车场、文化广场、民俗展示馆、村容村貌美化绿化、农家乐接待户、湖畔休闲区、河灯文化中心等旅游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2015年,该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收入198万元,农户每人依托旅游平均年收入1.8万元。全村建档立卡的有劳贫困户全部脱贫,无劳贫困户都通过政策保障脱贫。 和龙市目前推行12个产业园项目,其中,一个项目是乡村民俗旅游产业,计划打造千家旅游品牌,做特色民宿旅游。今年计划打造1000家,三年打造3000家,将遍布和龙市整个乡镇。深挖当地特色,有针对的推出乡村旅游,例如延安村离龙门湖很近渔业发达,打造的是渔业文化。城南村,因地处渤海国中京显德府西古城以南而得名,打造的是渤海文化。 松原市采用旅游资源入股、投工投劳等运作模式带动旅游扶贫,在政府规划的基础上,依靠公司吸纳(租赁)贫困户山林、果园、土地、房产等生产资料(资源)合作参股等形式,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开发建设乡村旅游资源;同时,经营业主返聘贫困户家中劳动力在经济实体中从事管理和生产,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渠道。 在加快培育特色休闲产品方面。发挥冰雪资源优势,打造以临江松岭雪村、延边老里克湖为代表的冰雪产品;突出少数民族特色,打造以安图红旗村、金达莱村、吉林乌拉街为代表的民俗产品;开发吉林特色温泉养生集群,打造以白山仙人桥和润龙温泉、吉林市圣德泉和神农庄园、长白山温泉部落等为典型的温泉养生产品,形成吉林特色休闲产品体系。 民俗模式、温泉模式、农场模式、木屋模式、雪村模式、花海模式……宛若木管、铜管、弦乐、打击乐等各具表现力的乐器组成的交响乐团,吉林乡村旅游正在奏出蓬勃发展的乐章!2016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427.1万人,同比增长31%,实现总收入123.74亿元,同比增长42%。乡村旅游发展涵盖吉林广大农村地区,囊括农、林、牧、副、渔等各种涉农业态,形成了城市依托、景区带动、农业观光、特色民俗等发展类型,产品包含温泉养生、田园观光、农家体验、基地教育、采摘垂钓、滑雪运动、素质拓展等种类。 广袤肥沃的黑土地上,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千里沃土、万亩良田,雄厚的农业基础,先进的农业技术,吉林担当着“中国大粮仓”的时代重任;世世代代的春种秋收,年复一年的春华秋实,吉林人形成了乐享农耕、悠然自得的生活理念。插树岭旁,圣水湖畔,特色小镇,现代农庄,品味生态绿色的瓜果蔬菜,体验清新健康的人居环境,感受心旷神怡的田园生活。 带着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的使命,吉林特色的乡村旅游,正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