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 让老区穷山变成“金山银山”

时间:2017-06-13 09:40:06| 作者:adminbj| 查看: | 评论:

摘要:   在地处沂蒙山区的山东沂南县,从县城向北大约十几公里,有个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小山村。清泉环绕,翠竹丛生。从明朝以来,人们就在这里绕泉而居,“竹泉村” ...

   在地处沂蒙山区的山东沂南县,从县城向北大约十几公里,有个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小山村。清泉环绕,翠竹丛生。从明朝以来,人们就在这里绕泉而居,“竹泉村”的名字由此而来。竹泉村的村民们世代以务农为主,许多老人一辈子没出过远门儿。谁也想不到,他们到了六七十岁的年纪,竟然能戴上“工作证”,按月挣起了工资。

  甫进竹泉村景区的大门,就见到一位精神矍铄的大爷左手提着塑料桶、右手拿着长夹子在旅行团游客参观的间隙忙着做保洁。不时遇到相熟的工作人员,他就停下脚步,交谈几句。我们一打听,得知他叫赵明来,今年61岁了。从祖辈起就一直生活在竹泉村,直到几年前村里整体开发搞旅游才迁出去。景区招工优先考虑村里的人,他就来应聘当了保洁员。

  “我之前就是在家种地挣点儿钱,一共四亩多地,收入很少。现在好了,通过咱这个景区开发,我们都跟着沾光了。我在这里打扫卫生,一个月两千多块钱,这在以前根本想不到。(活儿累吗?)不累。逢年过节人多的时候稍微累点儿,平常不太累。现在再出去打工,岁数大了人家也不要了。在这打扫卫生挺好的,一年在两三万块钱上,这个年龄挣这个钱很知足了。”

  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也不耽误种地。不愿到景区打工的,就在附近开个小卖部、小旅馆,沾景区客流量的光也能有增加不少收入。这受到了广大村民,特别是上了年纪的村民的一致好评。但在2008年景区开工建设之前,却有很多村民并不看好。山东龙腾竹泉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晓说,竹泉村的自然资源和风土人情之所以能得以保留,有赖于地理环境的封闭,但这同时也导致了经济的落后。

  “之所以这么好的资源能保留下来,就是因为这个村贫穷。当时整个村人均收入每年不足4000元。而贫穷跟脏乱差、卫生习惯都是相关的,牛羊都在这里,泉流水渠就成了排污沟。本来好好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起来。”

  为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开发商先是在村子旁边建起了高标准的新型农村社区,村民可以不花一分钱,直接用旧房置换新房;同时尽最大可能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用工时优先考虑以本村及附近村民。村民们除了打工赚钱,按劳取酬,还可以从土地租金中获得一笔不小的收入。崔晓介绍:“村里的这片竹林,包括山上种的板栗、果树都是我们租赁老百姓的,地还是他们种,果实收入也归他们,但是这个承包地的钱我们给。”

  目前,竹泉村景区的工作人员有半数以上来自周边村镇。年轻、有知识的人可以做导游、做行政,上了年纪、没有文化的就做环卫、做保安。还有一些掌握草编、纺线、织布等技能的老人被专门聘请到景区工作,既是一种原生态的展示,生产出来的工艺品也供销售。

  78岁的庄富兰大娘是周遭村里唯一还会纺线的,就被特聘到景区工作:“景区开发九年了,我在这儿干了8年。一个月工资600。当时因为别人没会干纺棉纱线这个活儿的,就把我从支部调过来。你像我这么大年纪,在家儿也没事儿。活儿也不累,就是个表演。在这儿不孬,没想到能挣工资。”

  而她的三儿媳妇范广珍则在不远处的煎饼坊负责摊煎饼,每月能挣到2000元钱,比外出打工高出不少。“打工近了,不用出去打工了。(收入跟以前比起来呢?)肯定比以前多,头几年才几百块钱,我这儿烙煎饼每个月2000。”

  目前竹泉村的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24000元,是旅游开发前的6倍。村庄环境也得到了极好的修复和保护,竹林郁郁葱葱,清泉石上流淌,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首。

  从竹泉村向西再走16公里,就来到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这里原本是沂南县常山庄村,是红嫂“乳汁救伤员”的真实发生地,至今仍原汁原味儿地保留着茅草房、石板路、大槐树等山村旧貌。景区开发时,先是给村民在旁边修好新房子整体搬迁,然后对古村进行保护性修复。目前,这里既可以作为影视拍摄场景,已经拍摄过《沂蒙》《斗牛》《红高粱》等170多部影视剧;同时,又售票开放给游客参观,成为一处别具特色的游览景区。

  基地的开发给村民们在种地打工之余又提供了新的赚钱机会:到剧组打工,当群众演员或者打杂做剧务。60岁的陈凤东说,他每年在影视基地都能打上两三个月的短工,负责搭景。“工资就是小工一天80,大工一天120,一天还管三顿饭。还有我老伴儿在这里打扫卫生,一个月1200,一年下来能比原来多挣1万多。”

  而在基地的游客服务中心,几位妇女正围坐在一起手工编织草编包。其中最为年长的聂红荷已经81岁了,但是学得最快、编得最好。她说在这里做活儿既能挣钱,又能有人聊天解闷儿,着实不孬。“我是一看就会啊,我学得最快,他们就叫我学会了再去教别人。我闲不住,闲在家里没事干,在这里干点儿活,人多说个话还能聊天。(一个月能挣1000?)可以。生活改变了,生活好了。”

  老区发展旅游扶贫,红色资源、绿水青山是先天优势,而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旅游接待水平较低是现实困境。突破现实困境,老区在行动。

  临沂对原有的“红色”和“绿色”资源进行整合再造,将旅游开发和异地扶贫搬迁相结合。目前旅游收入已经占到全市GDP总量的16%,其中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占了很大比重。临沂市委书记林峰海表示,带领群众脱贫必须转变观念,过去革命老区的穷山恶水放在今天加以保护、开发就是就是优质的旅游资源,就是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旅游扶贫面广量大,带动贫困户的形式多样,效果非常好。扶贫这个实践也可以看出来,绿水青山就是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把这个资源利用好,通过绿色产业就可以实现群众致富。”

  同是革命老区的太行山革命老区则借助原有的农业资源,发展观光农业,助力扶贫。

  农民下平川,老板进深山,初夏的左权县山区,坐落于群山掩映间的鱻淼葡萄庄园已是郁郁葱葱。鱻淼葡萄庄园负责人石华萍介绍,庄园就是撂荒地,开荒山建立的,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葡萄酒销售、包括葡萄采摘,包括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三千亩酒庄。庄园采取是“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参与种植,苗木、技术管理则由庄园统一提供,产品提前签订收购订单。

  “员工方面,长期雇佣的有六十七个工人,其中有二十多个是管理人员,剩下的四五十个是长期管理土地、库房的;平时比较短期的临时性的工人也比较多,大概有两千余人次。一个庄园就解决了周围农村一百多人的劳动力。”

  目前的鱻淼葡萄庄园已经成为集采摘、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精品庄园。石匣乡三家村孙师傅每天都坐着公司的班车,来上班。

  “旅游人多,葡萄起来了,采摘,提着小篮子,人比较多。(你家住在附近吗?是,在这个地方打工,离家又近,活儿又多,男人可以干一年,所以我就常年在这里。现在我一个月能挣两千多块钱。”

  “庄园经济”区别于传统农业的重要一点就在于其规模性。目前山西省左权全县已经发展生态庄园257处,这些庄园的用工80%以上来自周边的贫困村,常年用工2600多人,年人均收入2万元。而季节性用工也达到7600人,年人均收入1万元。

  中国社科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吴国宝认为,沂南和左权作为革命老区,不是以短期的、杀鸡取卵的方式来开发旅游资源扶贫,而是具有可持续性,值得借鉴。

  “临沂这个类型可值得借鉴的就是,它不是简单地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而是对原有旅游资源,(包括红色的和绿色的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再造,事实上是放大了当地旅游资源的优势和扶贫效应。吕梁的情况可能更具有普遍意义,主要做法是在原有的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农业产业园的开发,来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旅游、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就有可能形成一种农业产业开发和旅游服务结合的旅游扶贫的形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最新资讯
  • 小编推荐
  • 热点排行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