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大健康十大投资热点市场规模预测》显示,到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将近3万亿元,居全球第一位。预计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 其中,包括养生旅游在内的一些细分领域还是一片蓝海,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消费升级,将焕发新生。据统计,养生旅游占旅游交易总规模的1%左右,2015年中国旅游市场总交易规模为41300亿元,养生旅游的交易规模约为400亿元。
上述预测认为,现阶段,养生旅游市场拥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发展空间巨大。未来5年,养生旅游的市场规模将呈快速增长态势,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20%。2020年市场规模将在1000亿元左右。养生旅游作为大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复合型产业,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当下,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愉快、长寿”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而单纯的养生已难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融合时下发展迅猛的休闲旅游,养生旅游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同时,进入21世纪,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2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而老龄人口更倾向于养生旅游。
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推动形成专业化的老年旅游服务品牌,并发展特色医疗、疗养康复、美容保健等医疗旅游,养生旅游是医疗旅游的一个细分行业;2015年《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鼓励社会资本大力开发温泉、滑雪、滨海、海岛、山地、养生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预测分析称,从地域角度来看,以珠三角地域养生市场为主,辐射海外华人及亚洲市场;从年龄角度来看,以中老年人群为主,中年为辅,中老年市场的休闲度假消费数量较大,消费诉求为医疗、延年益寿;从性别角度来看,以女性市场为主,养生保健消费较大,其养生商品的购买力较强;从商务市场看,养生保健消费量大,对养生餐饮消费要求较高;消费者较为注重生态养生场所的档次规格,消费额较高。
那么,休闲旅游开发如何如养生相结合呢?
乡村旅游资源的六种养生方式 1、景观资源——以静养生 乡村景观经过悠久的历史演变,山、水、生物等风光展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本质,和谐的景观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灵上受到美的熏陶,产生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进而沉淀浮躁与喧嚣,释放郁闷与压抑,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起到养生、保健、治疗的作用。
2、空气资源——以气养生 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具有养生功能。现代科学证明,当负氧离子浓度达到4000个/ cm3时,可以满足人类疾病预防及治疗和健康长寿的要求。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可以与其它活动一起,形成特色的养生产品。可将负氧离子与疗养保健机构、相关仪器等结合,实现负氧离子对相关疾病的针对性治疗。
3、农耕活动——以动养生 “以动养生”是我国古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朴素的养生观念。三国时的医学家华陀认为:“动则谷气易消,血脉流利,病不能生”。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述:“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原始农耕,可让人们体验古老农耕文化,感受对天地的敬畏之情;农场租赁,可利用都市人闲暇时间修身养性;科技农场,让人们在农业科技的魅力中得到养生锻炼。
4、人文资源——以和养生 乡村人文资源包括乡村文化、民间习俗和传统节庆等。乡村人文资源是乡村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人与人及与天、地和谐统一的相处方式,展现了乡村悠久且和谐的整体面貌,是以和养生的基础。
乡村的生活习惯、民俗活动以及对自然的敬畏思想等,都是养生的人文资源,让游客参与到乡村丰富多彩的民俗艺术中,或者让游客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人,让乡村的人文活动陶冶游客的身心,实现乡村养生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双赢。
5、饮食资源——以食养生 饮食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太平圣惠方》中的很多篇章都有关于饮食对健康和疾病产生影响的论述。乡村的“以食养生”主要体现在时令养生和有机养生两方面。时令养生指根据季节,注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不同养生之法,坚持“不时不食”的理念;有机养生则是指由乡村提供的绿色、无污染食材构建的养生食品。
6、环境资源——以睡养生 良好的环境有助于人的睡眠,而睡眠与人体健康与否有密切关系。清代李渔说过“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莎士比亚把睡眠称为“生命宴席”上的“滋补品”。城市睡眠环境和乡村睡眠环境有很大差异,乡村中的各种声音构成了一首美妙的催眠曲,人们更容易养成健康的生物钟,进入深度睡眠,进而实现“以睡养生”的目的。
乡村旅游养生的建设要点 养生项目的建设讲究品质和品位,没有品质非凡的旅游环境、没有奇趣自然的体验项目,很难达到“休闲养生”的目的。想要做出品质和品位来,就要在开发过程中注重多种要素的相互融合:
1、将乡村与田园融合 农业养生,以乡村为载体,分为田园、村庄和自然三大板块。在乡村这一载体中,应以田园为主,以村庄为次,以自然为补充,做到田园的村庄化和村庄的田园化,将村庄和田园融合成一个整体,特别是将住宅建到田园中不宜耕作的地方,将田园变成住宅的庭院。比如在山岭梯田种植作物,山顶建房造屋,建设村庄。
2、将自然与艺术贯通 自然与艺术的融合,就是尽可能保持原貌,尽可能减少人为的改造,体现乡村的自然性。同时,使田园、村庄和自然环境的设计更符合美学规律,符合养生者的审美需求,使其更具有艺术气息,更有品质。
3、将养生与生产结合 通过农作、农事和农活等方式,在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一目标中,实现养生的目的。因此,在养生的过程中,将生产同时进行下去。将生产与养生融合,才是真正的农业养生,达到养生与农业齐发展的目的。
4、将趣味与劳动结合 要做到生活和劳动的结合。采茶作为劳动,讲究的是采茶的速度、数量和质量;而作为生活,则是在保持一定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追求对采茶知识的认识、劳动的锻炼、技能的掌握、乐趣的获得,这便是一种生活化的劳动。因此劳动的场景中要融入生活的元素,如将田园设计成景观化的田园,将工具设计成玩具式的工具等。
案例赏析
1、养生资源分析
生态环境方面 项目所处地段山林环绕,植被覆盖率高,自然环境良好。气候凉爽,具有明显的小气候特征。空气优良率达97.6%,负氧离子平均3000个/cm3 以上,适宜养生旅游的开展。
自然资源方面 场地内水资源较为丰富,有若干条溪流贯穿其中,可满足农业灌溉、休憩养生的需要。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植被有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养生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地形地貌方面 山坡地众多,可依山就势对其进行改造设计,为各种产业布局提供良好的用地条件,形成多层次的农业种植,适合多种植物的生长,丰富养生产业的多样性。
地方特色文化方面 规划区域范围原为畲族村落,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畲族传统的医药文化、体育活动等都可成为独特的养生资源。
中草药资源方面 云和县蕴藏着丰富的药用资源,据初步统计有361种,并有较为广泛的中草药种植,如食用菌、铁皮石斛等,有利于建设以中医药产业为主题的饮食养生项目。
2、养生项目策划 如何利用项目所拥有的资源优势进行养生体系的规划是本项目的重点,也将会是园区特色性的体现。可通过汲取传统养生文化、畲族特色文化等养生理念,将其合理地运用到农业观光园的规划中,建设相应的养生配套服务体系,形成具有自身优势的养生项目,增强园区的整体竞争力与吸引力。
3、规划思路 依托现有山体、水体、林地、耕地等资源,因地制宜,创造怡人、质朴、健康的田园景观。整体规划以农业为基础,以高科生态养生农业产业为主导,形成老年养生游、少年科普游、青年探险游、中年度假游共同发展的旅游模式,使之集游、居、养、娱等功能于一体,将农业观光园打造成休闲养生基地、生态高效特色农业基地、地方特色文化传播窗口。
项目规划依山就势,以山、水、文为脉络,形成六大功能区,即服务管理区、中草药种植区、高山养生区、畲族风情文化区、滨水休闲区、科普教育体验区。
4、景观规划 园区景观主体风格自然淳朴、田园气息浓厚,各功能区的景观突出以人为本,构建宜游、宜居、宜养的生态环境,注重与生产相结合。
植物景观 在现有林地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完善绿地类型,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园区绿地系统。宜以抚育为主,保持地域性的风景林景观。同时,在局部林带开辟具有养生功能的小树林( 如释放负离子的松树林) 。对由于人为因素作用产生的空地进行适当改造提升,合理地种植具有养生功效的植物,如银杏、红豆杉、枫香等。
生产景观 园区所处地形地貌决定了进行农事活动需要对现有场地进行适当的整治。可随山就势开辟梯田,种植农作物,形成具备当地特色的梯田景观。在中草药种植区中开辟草药圃,种植药用植物,周边设置养生长廊等,在观赏药用植物时通过有关中草药知识的展示对游客进行中医养生知识科普教育宣传。
投资者应注意,养生旅游不同于一般旅游,需要在观光游乐中开展养生活动,需要特殊的养生项目,必须进行养生活动与养生项目的开发,而且是以生态为手段的养生开发。养生旅游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在养生项目中结合旅游区的养生文化脉络和民俗特色才能提高品位和档次,需要有鲜明的主题、合理配置的项目,从而形成文化观赏产品、自然观景产品等。
|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