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日前,2023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名单公布,我国浙江下姜村、江西篁岭村、甘肃扎尕那村和陕西朱家湾村入选。这些乡村的精彩实践表明,以旅游产业为媒,可以有效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农村生态环境美起来,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
乡村旅游是农民增收、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是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的新引擎、新业态。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实践探索村庄景区的创新路径,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通过“乡村旅游+”,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美乡村风貌、留田园乡愁,推动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盘活了乡村经济,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回归。
坚持科学创新,激荡乡村旅游“活水”。科学有序地规划对于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立足当地资源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开发建设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成为城市景区的“克隆版”、农家乐的简单“翻新版”,偏离乡村旅游发展本真。同时,要顺应消费升级、市场变化,以运营商为智力依托,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实现融合发展,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民宿和旅游产业,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建成一批最美村庄,全力把乡村旅游打造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推动产业结合,撬动乡村旅游“杠杆”。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而旅游产业是乡村地区极具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领域。当前,一些地方的农家乐、民宿村、民俗游主题活动大同小异,缺乏沉浸式体验,而还有一些地方则是休闲娱乐项目缺乏产业链支撑,难以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综合经济效益低下。为破除同质化发展困境,就需要各地致力于从不同的“村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每个村的发展现状和资源情况,与已有的农业、手工业等现有产业结合,帮助更多乡村打造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如当前有地方探索乡村旅游与康养度假、非遗体验、户外运动的结合模式,开展山地自行车、骑马、攀岩、滑雪、露营等户外项目或纸扎彩灯、织染绣等非遗手工体验,丰富的旅游产品既增强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又提升了乡村旅游的附加值,实现双赢。
发挥文化特色,引领乡村旅游“出圈”。乡村振兴的建设关键是打造特色品牌。要立足当地资源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开发建设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努力做到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真正把农民劳动生活、农村风情风貌、农业产业特色体现出来,让更多游客体验与众不同的乡村韵味,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因此,发展乡村旅游,要立足地方特色,全面整理与挖掘本地乡土文化资源,将文化元素以不同方式融入到乡村振兴各环节,如以田园风光、农村建筑、乡土风貌、民俗节庆、乡村历史资源等为依托,开发多元化的乡村文旅产业,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同时,要从“吃、住、行、游、购、娱、网、厕”入手,完善交通、卫生、食宿、娱乐、购物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着力破解各类难点和“痛点”,以市场运营方式经营与管理,拓展与延伸乡村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增强了乡村产业发展后劲。
人生不该只有城市的霓虹,也应该有乡村的月光。乡村旅游很可能是未来国内旅游的重要组成,期待有更多的地方能把青春的诗行,写进山水田园间,以乡村独特的产业资源、民俗风情、田园风光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才能真正让游客有去处、让群众富起来。(来源:四川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