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文化和旅游赋能全面小康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文化和旅游部财务司司长马秦临、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公共服务司司长李宏、资源开发司司长单钢新一同出席并回答现场记者提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是中国共产党向历史、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今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关键一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局高度,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推出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日益繁荣兴盛、旅游持续蓬勃发展,人民群众文化自信更加坚定、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文化和旅游部致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策部署,推动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大局,实现跨越式发展。 立足自身特色,发挥“扶志”“扶智”优势,以优秀文艺作品、文化产品引导群众立脱贫志,以特色文化产业、乡村旅游等带动群众走致富路。 比如,湖南十八洞村、贵州花茂村等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许多村民开起民宿、农家乐,卖起农家饭、土特产,实现资源变资产、变收入。 积极开展行业扶贫、定点扶贫,加大文化和旅游援疆、援藏工作力度,出台帮扶政策、实施帮扶项目,实现帮扶目标。 比如,帮助山西静乐等地建立传统工艺工作站,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热销商品,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文化和旅游部致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神聚力。 加大舞台艺术和美术创作力度,鼓励文艺工作者多创作、多演出、多办展,提供更多营养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食粮,让人民群众在畅享艺术大餐的同时,振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气神。比如,河北梆子《李保国》、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扶贫路上》、话剧《塞罕长歌》等,每次的演出都令人感动、催人奋进。 完善覆盖城乡的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施文化和旅游惠民工程,支持群众自办文化活动,保障群众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丰富精神世界、实现全面发展。 目前,全国共有群众文艺团体44万多个,每天都有千百万群众在城乡各地跳广场舞、搞大家唱。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市场,丰富优秀文化产品供给,让群众多样化、高品质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2019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44363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5%。加强考古和文物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到博物馆看展览渐成社会新风尚、许多非遗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广泛弘扬,全社会文化自信不断增强。 围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表示,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是解决群众读书看报、看演出、看展览、参加文化活动等问题,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和旅游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胡和平从四方面介绍文化和旅游部开展有关工作的情况。 一是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更加有力。颁布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博物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出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省、市、县三级政府普遍制定实施标准或服务目录,明确群众文化权益保障范围。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持续实施“戏曲进乡村”、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等文化惠民项目,让更多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2个、美术馆618个、博物馆5788个、文化馆3327个、文化站4万多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54万个。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美术馆和90%以上的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推出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乡村文化礼堂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深受群众喜爱。 三是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适应群众需要,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今年春节期间,通过网络联动开展全国“村晚”活动,线上线下累计参与人次达1.24亿,使乡村小舞台变成社会大舞台、惠民好舞台。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参与人次超1.7亿。广泛开展服务基层送文化活动、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如内蒙古“乌兰牧骑”,数十年如一日深入牧区开展文艺演出,为广大牧民送文化、送欢乐、送服务。 四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活力持续迸发。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强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打造“云端博物馆”“云上村晚”等全景式数字体验平台,让群众足不出户在线享受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举办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云上采购大会,为供需双方精准对接、为社会力量深度参与搭建平台。 文化和旅游部致力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动能。 构建以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为主要载体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培育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群众旅游选项更加多元。 比如,利用北京冬奥会契机,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走向冰场、走进雪场,让“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逐步成为现实。把握机构改革契机,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让“诗”和“远方”浑然一体,让人们更好领略自然之美、文化之美、生活之美。 比如,利用革命文物、新时代红色地标等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成为许多游客参观游览必选项,2019年红色旅游人次达到14.1亿。 培育繁荣有序的国内游、入境游、出境游市场,发展智慧旅游、完善旅游设施,群众享受旅行更方便更快捷、旅游体验更舒适更美好。2019年国内旅游总人次超过60亿,入出境旅游人次近3亿,旅游总收入达6.63万亿元,综合带动作用发挥明显。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任务。奋进新时代的道路上,文化和旅游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铸魂、发挥文化赋能作用,繁荣舞台艺术和美术创作,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完善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繁荣国内旅游、入出境旅游市场,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释放“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文化引领旅游发展、用旅游促进文化繁荣,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让村民们吃上旅游饭、成为旅游从业者,也让腰包逐渐鼓起来的他们走出家门口、成为旅游体验者;不仅让乡村成为“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的旅游目的地,也让乡村成为“背上行囊走四方”的旅游客源地。倡导大众旅游,就是要坚持旅游为民、旅游富民,让旅游成为小康社会标配、美好生活必备。 胡和平表示,许多乡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但风光秀美、生态宜人、文化资源富集,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地方。近年来,乡村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文化和旅游部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培育了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遴选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10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199个。2019年,我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达30.9亿,占国内旅游人次的一半。 “正是乡村旅游,让许多农民不离土、不离乡,走上脱贫致富路。”胡和平介绍,文化和旅游部积极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家单位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形成“景区带村”“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帮助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摘帽。比如,湖南十八洞村、贵州花茂村、河北德胜村、江西神山村等,都由曾经的贫困村变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内蒙古阿尔山某林区村民写的一副对联“放下斧头当导游,小康生活不用愁”,就是对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动诠释。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创意下乡活动,推出田园诗画民俗风情之旅、最美乡村生态休闲之旅等300多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开辟“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开通旅游专列、开展线上线下推广,吸引更多游客体验乡村旅游,让乡村成为人们一解乡愁的“栖息地”、农民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到乡村调研旅游时,有的老乡非常形象地说:‘什么是小康?就是吃有肉、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胡和平表示,农民通过发展旅游、外出旅游丰富了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世界,扎根乡村、振兴乡村的动力和愿望更加强烈,这也体现了旅游业作为综合产业、幸福产业的优势所在。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坚持以品牌为引领,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优选乡村民宿、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为抓手,实施乡村旅游餐饮提升计划、乡村旅游艺术提升计划,推动乡村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让乡村旅游托起百姓富裕富足的金饭碗、塑造乡村宜居宜业的新形象,用“美丽乡村”在“美丽中国”壮美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