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国家才美丽,小康才全面

时间:2017-12-11 13:21:43| 作者:adminbj| 查看: | 评论:

摘要:  “农,天下之大业也。”乡村兴国家兴,百姓富国家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 ...

 “农,天下之大业也。”乡村兴国家兴,百姓富国家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图景,为三农加了发展引擎,为百姓添了无限憧憬。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产业兴旺。“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发展了,乡村才能繁荣兴盛,才能集聚人气,形成良性循环。农村产业发展,不仅要促进传统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发展,而且要不断转型升级,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各种新业态。习近平指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给我们擘画出了未来几年农村产业发展的蓝图——农村产业融合蓬勃发展,产业链条持续延伸,农业功能加快拓展。要从当地实际出发,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生态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要把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村创新创业的热点和亮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生态宜居。“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与农民生活也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城乡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在生态基础设施方面,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有待提高。比如在基础设施上,绿化造林、公路交通规划、文化广场建设跟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另外,我国农村普遍缺少污水收集处理、垃圾和废弃物收集处理系统,而随着农民消费水平的提升,生活污水和垃圾当中的化学物质、金属物质、非降解物质成分不断提高,不经处理直接排放的污水和四处堆放的垃圾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日益沉重的压力。生态宜居,就是要推进乡村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要主动加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通过“绿化”“美化”“规划”等措施,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和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为重点,把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富裕繁荣、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让乡亲们都能生活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舒适环境中。

  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农村的具体体现,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民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农民学文化、学技术意识增强,对子女和自身教育培训舍得投资、注重文化教育、讲究文明生活的和文化娱乐生活需求更为强烈。而另一个方面,农村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环境和整体发展水平还很落后,在农村地区,一些陈规陋习、封建旧俗都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很难自觉、自主地退出历史舞台;大部分农民的文化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法律规范意识相对淡薄,很多人都没有养成遵规守法的好习惯,自律能力较差,很多时候容易犯错,各种矛盾冲突也时有发生;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低俗的、不健康的活动也趁虚而入,如赌博活动、非法传教等等,极大程度地伤害了农村的乡风民风。针对农村的目前发展状况,十九大报告把“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这说明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大力气推动移风易俗,提升农村整体精神风貌,树立文明乡风。要提倡尊老爱幼、邻里和睦、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通过文明乡风的导入和培育,在农村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要让乡民们积极参与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去,主动接受文明素质教育的熏陶,逐步摆脱落后错误的观念和行为,让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升,让农村乡风民风好起来、美起来。

  治理有效。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加强乡村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攻克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乡村治理的路径:“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自治就是就要增强社会的治理力量,要充分挖掘乡镇政府、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民个人以及各种民间组织的治理潜能,做到还权于民,培育和保护乡村社会的自治能力,进一步推动村务公开,扩大村民的监督和参与度,提高村民自治水平;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乡村治理的基本要求。德治就是要加强农村伦理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社会公德来制约个人行为。通过“三治”齐头并进,激发乡村治理的活力。

  生活富裕。“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项惠民政策的日益完善,农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民衣食住行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上升。据统计,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日趋优化,农民开始越来越多地把钱花在发展、享受等方面的支出上。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进入了加速发展期,城乡差距缩小。除部分偏远贫困地区外,大部分农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十六届五中全会时提出的“生活宽裕”的水平。广大农村居民对未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充满信心,幸福感正稳步提高,农民对自身健康、居住环境、休闲娱乐的需求也更加强烈。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把农民生活的要求从“生活宽裕”提升到“生活富裕”,这是对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而提出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乡村振兴,国家才美丽,小康才全面。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20字总要求,不仅为建设美丽乡村指明了方向,也让广大乡亲们对走进新时代、过上新生活充满信心、充满向往。


 

未来乡村是故园还是家园

提到乡村振兴,自然不能回避“三留守”,人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乡村能不能振兴?“回乡记”“下乡记”一度认为乡村已经凋敝,看不到希望。但也有人认为,未来30年乡村将成为奢侈品,有学者甚至认为人类的未来要靠乡村去拯救。未来乡村到底是故园还是家园?

从现象上看: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农村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曾经普遍存在的“四难”: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正在成为历史;城乡差距正在缩小,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区域特色在凸显,就是在贫困地区,藏区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乌蒙新村,同样各美其美。中农办来川调研后,对四川乡村建设的理念、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可能就是今后新村建设的一个‘理想模样’”。

从规律上看:发达国家的乡村,在城市化进程中,一般都要经历由衰落到复兴的过程。与此相应,都进行过乡村保护、乡村更新、乡村营造。现在,人们羡慕英国的乡村,那里的环境、产业、民居、文化都美不胜收,以至于有人说“英国的灵魂在乡村”。德国的乡村也非常美,被称为“童话世界”,它的基础设施、垃圾污水治理尤其引人注目。我们的邻国日本,其乡村亦不逊色,它的岐阜县白川乡合掌村,1995年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把镜头收回来看,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57%,城乡关系正在变化。

从价值上看:为什么乡村会在城市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复兴呢?这取决于乡村存在的独特价值。比如,乡村生产,农业直接或间接地同动植物、微生物打交道,多样性、鲜活性、微妙性、随机性,其乐无穷。乡村生活,宁静、诗意、浪漫,就是人们说的田园牧歌。乡村生态,以自然为底色,贴近自然、友好自然、融入自然、天人合一。乡村文化,淳朴、互助、和谐。因此人们说,城与乡承载着同等重要的价值,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从新趋势看:通过分析,乡村变化趋势日益明朗。我们认为,断言乡村没未来,缺乏依据;说未来30年乡村将成为奢侈品,言之过早。依稀可见的是,未来的乡村应该是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市民休闲度假的理想乐园。那里有:新村民,除了传统意义的农民,还将有城里来创业的、养老的、度假的;新业态,包括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民宿经济;新模式,如田园综合体、“小组微生”,就是新的建设模式;新生活,体验式的、田园牧歌式的,人们衣食无忧之后就会梦想回归乡野。

基本结论:从生态文明和文化多样性角度看,未来的乡村是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新家园、市民休闲养老的理想桃花源,人们将在那里诗意地栖居。换句话说,乡村是可以振兴的,也是能够振兴的。当然,这里谈的乡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没有城市化乡村难以现代化;这里描绘的乡村的未来也不是所有村庄的未来,一些村庄会走向消失,这符合乡村演进发展规律。

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最新资讯
  • 小编推荐
  • 热点排行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