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旅游与民俗文化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尤其是“壮族三月三”被确立为广西公众假日以来,全区各地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发民俗节庆、民俗风情景区、民俗实景演出等旅游项目,有力推动了旅游业发展。广西打民俗旅游牌,吃特色旅游饭,也收获了民俗旅游的红利。 民俗节庆带火旅游 “这两天,广西从南到北像一个盛大的舞台,艳丽的民族服饰随处可见,抢花炮、跳竹竿舞、对山歌……一个个节目让人看得开心,玩得尽兴!”4月10日,记者见到上海游客冯女士时,她与朋友正在武鸣伊岭岩兴致勃勃地观看民族服饰表演。冯女士说,本来她这次旅游有几个备选目的地,得知广西要举办“壮族三月三”盛大民俗节庆活动后,便决定到广西来。 “要把‘三月三’打造成广西文化旅游节。”自治区旅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年“壮族三月三”期间,自治区有关部门都指导各地组织开展一系列创意新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活动,今年还到上海等地举行“壮族三月三 相约游广西”旅游推介活动,推动“观广西山水、赏八桂民俗、品传统美食、唱民族山歌”精品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形成。 “‘壮族三月三’已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块招牌。”伊岭岩风景区负责人蒙善瑜说,作为广西最早开发的几个景区之一,伊岭岩以“壮族三月三”节庆为契机,把壮民族风情融到景区建设中,深受游客欢迎,去年景区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壮族三月三”给旅游业带来的红利已出现,包括伊岭岩在内,今年“壮族三月三”武鸣全县接待游客约18.1万人次,同比增长80%多,旅游收入近70万元。据了解,今年“三月三”期间全区举办规模较大的节庆活动点达360多个,各地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有不错表现。 广西师范学院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广西民族文化产业研究会副会长黄桂秋表示,民俗节庆是发展民俗旅游见效较快的一种范式。除了“壮族三月三”外,全年各种民俗活动、节庆活动接连不断,对广西民俗旅游市场繁荣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节庆旅游缺乏长效性,要使其产生良好效应,必须不断增强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使之形成品牌;借助节庆活动品牌效应,应结合当地资源情况,积极打造原生态旅游、民俗博物馆、微缩民俗景观等其他模式的民俗旅游,使全区民俗旅游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全域发展优化环境 绣球是壮族青年男女的定情信物,具有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丰富内涵。在中越边境的靖西市,有一个以绣球闻名海内外的小镇——旧州,那里基本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绣球,每年有20多万件绣球、壮锦等刺绣工艺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形成了著名的“绣球一条街”,吸引无数游客慕名前往。 “以前不少游客想到旧州玩,但了解到交通不便、设施不齐全且周边没什么其他好玩的景点后,都打消了念头。”靖西市旅发委主任梁志宏说,近年来,靖西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如在全市范围内设置旅游标识系统,建成长达100公里的旅游骑行绿道,游客到靖西既能体验民俗文化,又可以游山玩水,民俗旅游成为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据统计,2015年,靖西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10.25万人次,同比增长26.6%;旧州在去年接待游客68万人次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快速增长,截至4月12日已超过30万人次。 “民俗旅游不能孤立发展,必须把民俗文化与其它旅游要素融合起来。”黄桂秋认为,利用民俗村落发展原生态旅游,是民俗旅游最理想的模式,但如果交通不便且旅游产品单一,孤伶伶一个景点很难成气候,也不会有太多游客愿意去,那坡黑衣壮民俗旅游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发展民俗旅游要有发展全域旅游的思维,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的服务,我区龙胜、靖西等地民俗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就是得益于此。 自治区旅发委市场推广处处长程大兴表示,广西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就是按照全域旅游的概念和模式在运作。当前,龙胜各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靖西、大新、上林等民俗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市)都已成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或创建县。 龙头企业加速升级 “景区的客房一般要提前一个星期预订。”南丹歌娅思谷?中国白裤瑶民俗风情园景区负责人莫智谋对记者说,该景区融合神秘的白裤瑶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于一体,深受游客青睐,特别是景区内利用白裤瑶族木骨泥夯建改造而成的泥巴酒店床位供不应求。 有着“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之称的白裤瑶,被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为充分利用好这块不可多得的金字招牌,该县先后建起里湖乡民族风情集市,洞湖、下水等村落,白裤瑶民俗工艺传承体验区。特别是在里湖乡甘河屯按五星级农家乐标准建设歌娅思谷?中国白裤瑶民俗风情园,改变了白裤瑶民俗旅游以往散、乱、不成规模的状态,成为推动全县旅游发展的生力军。 南宁海外旅行社、南宁壮威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啸认为,民俗文化保持得比较完整的少数民族村寨,一般都处于相对偏远、落后地区,要发展民俗旅游,没有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建设,很难做好。近年来,广西采取措施,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旅游开发,成立广西旅游发展集团。不少旅游龙头企业也看好广西民俗旅游,在三江、巴马、融水等民俗资源丰富地区投资建设了一批重大旅游项目,有效促进民俗旅游品质的提升。 2015年底,三江程阳八寨景区顺利通过4A级景区复核和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双检”;投资过亿元的中国首部侗族风情大型实景演出《坐妹》,成为游客感受侗族地区婚恋、服饰、耶歌等丰富多彩民族文化的旅游精品项目。三江侗族自治县县长吴永春介绍,民族文化旅游提挡升级加快了该县旅游发展速度,2015年全县旅游人数同比增长66.75%,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54.24%。 科学规划破解难题 广西民俗旅游发展虽然成绩不俗,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云南和贵州的旅游大都与民族风情结合起来。”张啸说,广西的自然风光和民俗资源不比它们差,甚至更好,但旅游发展却与人家相距甚远,其中一个原因是广西旅游的规划和观念跟不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某个计划在巴马投资10亿元的自治区重点旅游项目,已完成项目选址、环评、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却因土地问题无法开工建设。该项目负责人十分无奈:“花了几百万元做完前期工作,现在只能干等、干着急。”他认为,巴马作为自治区重点发展的旅游区域,虽然安排了不少景点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但项目进展都不是十分理想,导致当地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其他优质旅游资源得不到很好地开发利用,十分可惜。 旅游项目建设因土地受阻的问题,并非巴马独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市县的旅游建设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张啸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地方政府应事先做好规划再招商,明确哪些土地可以征用,哪些不能,并做好相关服务工作。民俗旅游项目的合理规划更加重要,只有规划好了才不会挫伤企业积极性,有利于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促进民族团结。 “科学合理的规划不仅关系到项目能否顺利建设,更关系到民俗旅游能否有序发展。”黄桂秋说,自治区有关部门应该对全区民俗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整合,要做好全区民俗旅游景区布局和民俗旅游线路统筹规划,既要明确主题,又要避免生搬硬造和重复建设,杜绝出现几个地方同时争“刘三姐”、争“布洛陀”、争“骆越始祖”等“打架”现象,这样全区民俗旅游才能实现健康发展。(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 |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