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追寻乡土的路途,我们的目光静静的停留在贵州一个叫做华茂村的小山庄。
这里,有一个让我们难忘的人——蔡远兴,他凭着对乡村的热爱,带领全村5000多人走向新生活。 花茂村,地处名城遵义西部,遵义县枫香镇。这里,曾经被称为“荒茅田”。这个穷俗的名字,源于它原本的偏僻、荒凉。曾经,这里鸡鸭满地跑,尘土漫天飞,村民靠种植低效高杆的农作物为生,勉强维持生计。
迫于世俗,迫于生计,很多村民不得不跑到外面去打工改变生活。然而,这种趋势正在随着蔡远兴对村庄的规划而逆转。 一句话概括华茂村的改变——曾经这里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偏僻贫穷,而现在这里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田园。
这是蔡远兴最希望看到,也是最欣慰的事情。 说到花茂村的改变,也并非一帆风顺。 几年前,不到30岁的蔡远兴从遵义市里来到花茂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他一心想让这里的乡亲们留在家乡,建设家乡。 要留住人,尤其是年轻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脱贫致富,改变脏、乱的环境。
“要想富,先修路”,蔡远兴带领村民上级的扶贫款,委花茂村修了路,翻新了住房,村里的环境有初步了改善,然而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却没见多。 “远看得,近看不得;房子看得,家里看不得;家里看得,钱袋子看不得。” 村子里开始流传这样的话,显然,为老百姓办了事,老百姓却没念好。
蔡远兴想,华茂村的贫穷是缺点也是优点,因为这里的风景好,乡风纯朴,发展乡村旅游应该很不错。他引导村民利用自家的房屋、田地开发农家乐。 很多城里人慕名来吃这道农家菜,老王的农家乐红火了起来。看到老王挣了钱,很多村民也都学着干起来。客人多了,收入多了,村民们的脸上都有了微笑模样。 盬子鸡红火了,蔡远兴和村干部们又打起了炖鸡的土陶瓦罐的主意,然而,当时村里仅剩的一户制陶作坊也已经歇业了。蔡远兴上门请村里面最有名的陶匠母光云出山。蔡远兴碰了钉子,老母说自己年纪大了,不想做了。被老陶匠婉拒,蔡远兴没有放弃,又先后两次登门劝请。 蔡远兴并不是让母光云父子做一般的陶罐卖钱,他是想办个陶艺吧,让游客们体验用泥巴做陶的乐趣,这个创意更让母光云父子心里没底。很快蔡远兴又第四次登门。他说:“你就把它当做是一次试验,如果说真是亏本了,到时候我掏钱给你。” 做了一辈子土陶的老工匠没想到让别人做陶也能让自己挣到钱。陶艺吧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从前用人工脚踩的石盘来做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顾客,于是村干部又支了一招,把石盘改成电动盘。 经过扶贫干部和村民的反复摸索,陶艺吧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明星品牌,花茂村的特色旅游也渐渐找准了方向。 在蔡远兴的带领下,花茂村建立300亩高效农业园区,完成民居新建、改建、美化880栋,建成农家乐18家、乡村旅馆42家,累计建设旅游用道16公里,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到13000元。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蔡远兴说,最高兴的事情是看到村民都愿意返回村里,让村里有了人气,每个人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 问起带领村民改变的经验,蔡远兴总结为五招: 第一招:发展靠修路。花茂村累计修建旅游主干道、旅游栈道,旅游步道,特色街道各1条,旅游次干道4条,共计完成旅游环线基础工程16公里。
第二招:环境靠种树。房前屋后无死角,种植花草8批次,计700余亩。山上山下无空地,种植绿化树木计6000余亩。
第三招:你不会干我来教。办班授课,教授村民厨艺、手工、建筑、酒店管理、店铺经营等谋生、创业的手段,让每个村民都学到赚钱的本领。
第四招:农民变商人。通过管委会的重新整合、调配,闲置田土、房屋和空闲劳动力都转化为市场资源。花茂村现有农家乐30余户,电商10户余,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300余人。
第五招:文化唱大戏。将红色文化、传统手工艺、现代农业等特色资源,进行优势重组,通过运营、管理,统筹整个区域产业,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名片。
古语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人富裕不如全村富裕”。
如今的这个山村,是一个真正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 |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