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初,位于辽宁省抚顺清原县的红河峡谷一片沉寂,山上只有皑皑白雪,河里只有坚硬的寒冰,呼啸而过的只有凛冽的北风,周边村里的村民们进城需要走深深浅浅的小路,耗费大半天的时间。但是也就是在这一年,红河谷迎来了转变:县城的公路修通,外省络绎不绝的陌生人蜂拥而至,当地农民就业可以既不离乡又不离土,周边三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收入有了极大提升,而这一切,源于当地的生态旅游景区——红河谷漂流景区的建成。 以生态旅游为前提 让农民进入景区脱贫致富 辽宁省清原县红河峡谷漂流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红河谷国家森林公园南部,坐落在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大苏河乡三十道河村。 在2003年,红河峡谷漂流景区为清原县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杨德全凭借着对建设家乡的热情,成为了这个项目的执行者。2004年1月30日,正月初九,他沿着羊肠小道,冒着寒风,踩着冰雪,带领着30名首批拓荒者,在这片寂静荒芜的河谷,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修漫水桥、建码头、买船、培训员工,在与恶劣天气、艰苦环境斗争了近3个月后,建起了红河漂流景区。 当年规划设计景区年接待游客能力为6万人,按照可持续发展、循环发展的理念,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开发必须同步。按此标准建成后的景区在2004年试营业开始接待游客。以生态旅游为前提,景区制造漂流产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游客数量逐年倍增,截至2019年,具备了每小时接待游客1万人、日接待游客4万人、年接待游客百万人的接待能力,并且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近400万人次,经营收入4亿元。
伴随着巨大的人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涌入,也伴随着由一季经营升级为四季经营的探索,村民的眼界、经济状况和乡村产业结构都发生了改变。 红河漂流的员工们多数都来自红河周边地区,在15年的探索、实践中,景区的快速发展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年均安置就业350人次,最高峰可安置劳动力800多人;大苏河乡300余人到景区从事行政管理、安全保卫、后勤服务等工作。经过13年的发展、积累,他们早已成为了经验丰富的“正规军”,还创新创造出成为行业标杆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数字化管理,网络营销推广等等互联网时代下的新方式也都被运用进来。 依靠游客产生消费资源 完成对乡村经济的重构 在2004年开发红河漂流以前,这里的村民进一趟城要整整一天时间,但是随着红河漂流的建成,修了公路、通了汽车,村民进城卖东西再也不用起早贪黑了,有的村民进城打工当天去还能当天回。 从清原高速出口至漂流景区起点20余公里的柏油路叫“双长线”,2004年以前,这条路还是只有马车才能通过的黄泥路。如今,在这20多公里的路上,有很多家贩卖漂流用品的摊位或店铺,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买到一切需要的漂流用品,而这些摆摊的曾经其实都是村民,现在夏季的农闲时节也成了他们增收的时节。 独特的生态旅游定位打破了景区和非景区之间的界限,村民们的农产品销售有了一个新的平台。 这些农产品不用进城,便可以在漂流河道里卖给游客,红河漂流河道核心经营区域免费对周边贫困百姓开放,免费为百姓平整售货摊床,周边百姓在红河这个旅游大市场销售自家农副产品,为漂流游客提供服务,实现了稳定增收和脱贫。 大苏河乡杨家甸村距离漂流景区仅有2公里,全村200余户居民1000余村民。2003年以前,这个原本只依靠种地为生的村子还因为人多地少、粮食收购价格低,被贫困二字压到喘不过气来。现如今,每到红河漂流一开业,白天只剩老人和孩子,壮劳力都到漂流河道卖货去了。景区在河道内开设了多片专属食品销售区并向贫困村民免费开放,于是,村民们从庄稼人变成了小商贩,有人家中的“四不像”变成了小轿车,有人家中的简陋土坯房变成了二层红瓦房。
2014年,红河漂流借助旅游龙头企业的独特优势,将参与旅游经营的农民、农家山庄、林产品加工、旅行社等组织起来成立旅游协会,以利益为纽带,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共同打造“乡村旅游聚合体”,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扶贫模式。 扶贫不仅是给百姓提供摊位,还为协会单位农家乐免费输送客源,景区主动让利拿出一部分游客团餐配给农家山庄,让山庄迅速增收。村民们也开始按照配餐和住宿指标学习农家乐的经营,周边村庄开起了众多有着接待资格的农家乐,最高时有500多农民从事农家宾馆、餐饮、住宿、运输、土特产经营活动。 从淤泥中挖出漂流河道 洪水冲不毁的传奇 红河景区发展,如河一般,奔流向前的同时,也难免曲折。2010-2013年,景区先后遭遇“7·31”“8·16”两场特大洪灾。大水汹涌,冲毁了桥梁公路,设备设施转眼一片狼藉。洪灾造成景区经济损失7605万元,增加水毁恢复重建投资5921万元。 本已初现曙光的区域经济和民众营生,由此急转直下。清原相关中小企业把电话不断打到红河公司和杨德全的手机,焦急询问本年是否能够如期营业。只有如期营业,他们的营生才有基础的保障。 在断水、断电、断路的情况下,杨德全带领红河200余名员工抗灾自救,完成了12.8公里漂流河道泥石流的清理,恢复了运营服务设施;不等不靠,拼着命恢复了路桥公共设施,承担了社会资产的重建。这次艰苦重建,让企业负担了巨大的资金压力,但是保证了相关乡村经济体没有因灾返贫,再次引领大家回到共同发展的快车道。 即便红河漂流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但是在当地老百姓心里,这是一个为民服务的企业,在他们心中红河谷景区是一个扶贫的产业、就业的产业、振兴乡村战略的产业。 杨德全说:15年来,红河漂流看到了村民们对摆脱贫穷的渴望,也看到了龙头引领对扶贫脱困的重要意义,并在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而在未来,企业的愿景是,通过建立起独特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为清原人提供创业的平台、就业的机会、脱贫的本领、致富的机遇。 |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