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开发建设如火如荼,“一夜之间”俨然已经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新的“风口”,然而风起云涌的背后问题颇多。
一、主体不明确,企业热情不足。表现为: 1、政府热情度极高,某些地方不论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如何都争相申报特色小镇,个别地方甚至为了招商引资空头许诺、大包大揽。 2、建设特色小镇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企业投资看不到可以预期的回报,除了大量的房地产公司反应迅速外,当地“特色产业”中的企业和相关金融资本热情不高,持观望态度。
二、镇域特色认识不足,定位不准确,盲目造镇,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
三、镇域产业基础差,也没有长远的产业规划,再加上小镇公共基础本就薄弱,难以吸引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参与;
四、特色小镇建设是个系统工程,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公共服务和破解三农问题等功能,政府或者企业没有足够的产业认识水平、机制创新能力和产业统筹能力,单凭热情难以驾驭。
那么特色小镇怎么才能科学、有价值的开发,既能成为政府拉动地方经济、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惠及三农的“利器”,又成为企业争相投资的“香饽饽”?我们认为:
第一、特色小镇,唯“特”不破,给自己一个鲜明的独特标签 特色小镇不能面面俱到,更不能生搬硬照,一定要结合自身竞争优势,突出“特而强”,找到明确的特色定位,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无论是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还是现代农业都要立足自然禀赋、区位环境、历史文化、产业集聚等特色,主攻最有优势、最有价值的特色产业来建设,力争做成代表中国某一特定文化、特定产业的独特标签。如陕西泾阳茯茶小镇、绍兴黄酒小镇、湖州丝绸小镇,闻其名而知其特,心向往之!
第二、顶层设计各方主体定位要明确,协同发展 “特色小镇”的本质是经济转型升级和统筹城乡,是政府、企业、农民、消费者交集的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共生体。其中,政府是培育特色小镇的责任主体,制定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完善体制机制;企业是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农民是利益既得者,是重要的参与方;消费者是小镇经济的兑现主体,是人流,是未来小镇理想的居民。小镇建设上首先做好这个“共生体”的顶层设计,然后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民充分参与的市场化机制来运作。
第三,紧扣产业升级,构建产业生态圈 建设特色小镇产业是根本,小镇未来的持续运营依靠产业的孵化和壮大。产业孵化和壮大是最考验地方政府和小镇运营商的能力和水平的,所以必须建立产业认识、制定产业战略发展规划,围绕特色产业去做融合房地产、旅游、文化和社区服务等产业延伸,一个都不能少;同时紧扣产业转型升级这个目标,构筑高端企业集聚、高端人才集聚、金融资本集聚,产业延伸服务、社区建设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圈,扶持领军企业,培育成长企业。
第四,小镇建设颜值要高 小镇建设生态是底线,在底线内根据地形地貌和生态条件做好整体规划、形象设计,充分体现独特的“味道”和独特的美,美得让人流连忘返!人们来小镇或旅游、或居住、或工作,即便有一天离开了也是那种一闭眼睛就能想起的地方,让人魂牵梦绕!嗯,那就是我们梦想的家园,理想的小镇!
作者:和君咨询业务合伙人 王晋、张庆丰 |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