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眼中的特色小镇

时间:2016-11-15 10:59:29| 作者:adminbj| 查看: | 评论:

摘要: 卓勇良 特色小镇的内涵与外延
  特色小镇概念应该不难理解。然而望文生义常会出错,而且不容易形成比较精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又为什么不能给特色小镇,特 ...

        卓勇良 特色小镇的内涵与外延

  特色小镇概念应该不难理解。然而望文生义常会出错,而且不容易形成比较精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又为什么不能给特色小镇,特别界定一些具有浙江特色的内涵和外延呢。

  20多年前,曾去日本静冈县磐田市考察雅马哈集团。磐田市从我的眼光看,其实也就是个镇。当时听说磐田市只有8万多人口,从谷歌地球上观察,大概10余平方公里。而磐田市的特色,就是因为有一个雅马哈集团。

  雅马哈有近两万员工,几乎多半在磐田市。这个集团是1887年,从偶然修理好一台风琴的机缘中起家的,1900年以后开始生产钢琴,上世纪50年代开始生产摩托车,逐渐成为一家主打文化体育产品的综合性国际集团。当年陪同的日本朋友向我介绍说,在磐田市,几乎每一家都有人在雅马哈工作。以我们现在眼光看,这是正宗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的这个特字,应该有比较高的要求。比方说,小镇上某个企业具有主体的地位,如横店集团之于横店镇,意尔康集团之于温溪镇;又比方说,某个产业或某个产品决定着全镇命运,如圆珠笔之于分水镇,云计算之于杭州转塘的云栖小镇。如果一定要有定量标准,则主体企业、主体产业或主体产品,起码应占四五成或以上份额。当然,这可以包括横向或纵向产业链。

  镇这个词,在中文里是比较含糊的一个概念。我倒是觉得,对于镇,我们不必过于望文生义。这既可以是英文“town”的概念,实际上就是中文里集镇的意思,甚至可以仅是数百至一两千人的聚落。我在泰顺考察过氡泉,是海拔300多米的一个酒店群,虽然不具有中文里镇的特质,但也可以称之为英文里的“town”,似乎也可以自行认定是一个特色小镇。

  现在中文里的镇这个词,也应该有一点英文“city”的意思。英文“city”用中文表达则可能比较复杂,既可以是一个很大的市,也可以是一个仅数万人口的所在。而这样一个数万人口的所在,在中文里只能是镇,不可能是市。因此特色小镇中的镇这个词,仅具有英文“city”的部分内涵。

  这样我们就可以总结一下。特色小镇概念,关键是既“特”又“小”,至于“镇”的概念实际并不重要。因为在浙江特定空间格局下,只要称得上是“特”,即使“小”,也一定会聚集一堆人、一堆产业和一堆机构,就大致能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镇的定义,以及符合英文中关于“town”的定义,以及很可能有部分“city”的内涵。

  从这里也可看出,特色小镇不一定非是行政区划不可。如转塘的云栖小镇,实际上是特色产业集聚区。又如南浔区当前正在建设发展中的荻港渔村,依托紧邻的古村,以及规划中的凤凰洲生态养老项目,完全可以形成一个较具规模,以休闲旅游养生为特色的产业集聚区,也可以说是一个较具扩展性的特色小镇。

  如何定义“小”的上限呢?以参与全省小城市培育试点的经验,特色小镇以不大于10平方公里、10万人口为宜,且在实际工作中以一批不超过3至5平方公里和3至5万人的镇及产业集聚区为主。

  这可以有三方面理由。一是从主观判断出发,即超过10平方公里和10万人的一个集聚空间,或许就不能再称之为小。二是根据实证分析形成,2013年,全省27个参与小城市试点培育的镇,有19个镇的建成区常住人口在10万人以下,有13个镇的建成区面积在10万平方公里以下,绝大多数镇的发展,可能较难逾越10万人口的“坎”。三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而定,上限适当高一些,实际工作可以比较主动,比较有弹性,同时也使得特色小镇可以是一个比较长期的发展概念。设定这一上限,实际也是兼顾多方因素的一个权衡。

  特色小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就是可扩展性。这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规模扩张概念,而是在不具有或较少空间扩张状况下,具有较好的品质提升、特色增强以及销售规模扩张的发展前景。并不是所有特色小镇都是可扩展的,有些资源稀缺和需求特定的特色小镇,关键是做强特色和提升品质,并不需要或较少需要其全面的可扩展性。如奉化溪口镇,就应该是一个安安静静的历史文化生态镇。但相当一部分特色小镇,应该具有很强的扩展前景,这也正是发展特色小镇的一个重要目标。


  杨柳勇  特色小镇既面向未来又承载历史

  特色小镇将成为浙江七大产业的高度聚集地,成为浙江七大产业发展的“另辟蹊径”。笔者认为,建设好特色小镇,将是既能面向未来又能承载历史的新创举。

  特色小镇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差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相对于发展雷同的患“城市病”的大城市,小镇因承载的内容没有大城市多,因而其发展路径可以千差万别。一个有产业引领作用的小镇其国际影响力甚至可以大过周边的大城市,并能对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世界上有名的特色小镇有无数。生活休闲型的小镇、文化创意型的小镇和旅游休闲型的小镇等,往往有自然风景和人文历史背景作支撑,如旅游产业作为发展主体的乌镇旅游区。创业型的小镇则往往有高校和科技人员的支撑,如硅谷。这里的小镇往往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区域,而是一个具有某种要素集聚功能的区域。

  浙江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转折时期,发展和建设特色小镇既要服从历史也要服务经济发展,使特色小镇成为经济集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的同时,需要营造特色小镇的人文因素和生活气息,以适应新型小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和人口结构变化的需求。这样说来,可以把特色小镇首先理解为新的人口集聚的场所,它既能吸引和满足这些人口工作和创业的需要,也能使他们在工作和创业之余感觉小镇生活的自在和自豪。只有小镇能够吸引这些高素质的适合小镇发展的人口,小镇的产业发展目标才能更好地达成。

  现实来看,有两种类型的特色小镇将是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是传承历史的,另一种是创新未来的。传承历史的小镇并不是被动发展的或是纯粹“博物馆”性质的小镇,它应该是建立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并且能够引领该产业创新发展的产业集聚,是把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的小镇。从外部观测看,这种类型的小镇应该是具有浓重的产业历史和文化积淀,目前正带领该产业走出一片新天地。在浙江适合建设的有丝绸、茶叶、黄酒、旅游等特色产业(文化)小镇。与此相对应,创新未来型的小镇则可以是无中生有,或是偶然所得,或是依托国际化发展的大企业生存。在杭州目前推动发展的所谓“三镇三谷”就具有创新型小镇的特色或雏形,是新型特色小镇的代表,已经或即将成为推动新经济的引擎。

  传承历史型的特色小镇,眼睛盯着的是未来,创新未来型的小镇,则把创新文化作为传统。在特色小镇建设的理念上,两者是相通的。首先,特色小镇建设必须注入新的内容,丰富血脉,提高小镇的凝集力。特色小镇不同于工厂集中的产业园,它同时是小镇居民生活和创业的场所,所以必须着力营造小镇的创业氛围和自在的生活休闲空间,以释放创业者的灵感。当然它也不同于传统市镇或行政意义上的集镇。其次,作为新经济的领头羊,必须发挥小镇的要素集聚和扩散作用。没有集聚就不成为特色,有了集聚和特色,才能起到辐射和示范作用,才能提高小镇在特定产业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再次,小镇建设必须符合年轻人的现代生活理念,以吸引年轻人进驻。

  特色小镇是一镇一品的。所谓特色,则是立命之本,竞争力所在。

  如何建设好特色小镇?在建设初期,无论是传统改造型的还是创新未来型的,其建设的重点是交通、网络设施和生活创业所需要的现代空间,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营造和迎合。随着特色小镇的渐趋成熟,配套服务的提升应该上升为建设的重点。

  建设特色小镇,必须创意先行和规划先行,建设资金宜采用多样化的PPP方式,注意发挥政府资源在引导和再分配中的作用。小镇的特色文化传播和产业影响力是推动小镇实现梦想的翅膀。


  秦诗立   特色小镇的“特”与“色”

  近年来,浙江为推进产业升级和新载体建设,相继开展了整合提升开发区(工业园区)、设立省级产业集聚区、培育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省级旅游度假区等重大创新举措。为集中资源和精力,去年省里还组织编制了省级产业集聚区提升方案,支持在其内部设立高新产业园区。

  同时,为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浙江积极开展了都市区建设、美丽县城打造、省级中心镇培育、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结合“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重大工程实施。特别是“两美”浙江的提出与建设,正使浙江发展更有持续动力、持久魅力。

  但如何实现产业升级与城镇建设间的互促共赢,即“产城融合”,对浙江来说,既是老课题,也是新命题。对此,省、市、县积极努力,在产业平台选址时注重大中城市郊区优先,或注重平台内部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同步推进,或注重加快增进平台与城市的功能对接与培育,取得了较好成绩。同时,杭州、湖州等市县,积极开展风情小镇建设,以期实现城镇建设与旅游、休闲、健康服务等产业,以及特色传统产业、特色本土文化的融合发展。

  但随着新兴产业、新经济形态的不断涌现,仅注重“产城融合”还不够。因为对非银行类金融、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文化创意、健康服务、工业设计、高等教育、科技研发等新兴产业而言,因其相关企业从业人员的特殊性,如高学历、高收入、高劳动负荷、高文化偏好等,其培育发展不仅需有充分的土地水电等要素支持、市场准入与税费优惠等政策支持,还需有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支持、现代交通与现代商务等功能支撑,更需有优美舒适休憩与人居等环境支持、文化彰显与身份认同等价值支持。

  从而,在“产城融合”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实现“产城人融合”,是浙江在新常态下,亟待加强研究和破题的一项重大课题,有着强烈的战略与现实价值。

  在这种意义上,特色小镇作为新兴产业的新载体,无论是建设理念、形态,还是建设路径、机制,都应与现有中心镇、风情小镇、小城市培育试点等有所不同,也应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旅游度假区等建设有所不同,需注重并有自身的特与色。

  其中,特色小镇的特,即特别之处,主要包括:产业特,主要为高新服务业中的某一行业乃至其中的某一环节;人群特,从业人员以高智力者为主,多有着高学历、高收入;位置特,主要位于大城市内部(有相对独立的空间)或周边合适的郊区(镇、村均可);功能特,主要为企业提供创业创新所需办公场所及必要的公共重大装备、实验室、图书馆,以及为从业人员提供舒适、惬意的休闲和人居环境,交通、商业、商务等其他功能,则多依赖周边大城市提供。

  特色小镇的色,即魅力所在,主要包括:生态环境优美,以助于增强对相关企业和镇民的吸引力,可让居民舒心地创业、休憩或居住;文化底蕴丰厚,以助于增强对企业与居民的文化认同感或心灵归属感,也将积累、形成新的文化特质或亮色;身份认同度高,小镇有着区别于所依托大城市的标示性风格、流行等,企业和居民多因此而自豪和珍惜。

  显然,特色小镇是以舒适休憩与人居环境建设为基础、以特色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为功能、以特色文化形成与认同为标示的“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新载体。从而,特色小镇既有传统镇的部分形态,也有其不同的内涵与要求。唯如此,才能跳出传统思维和工作定势,加强理念、模式、机制创新,保障其科学建设,真正成为特色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载体。


  兰建平  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全省上下正在建设一批“特色小镇”,这是我省为适应新常态而推出的一项新举措。

  努力寻求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的统一,正确理解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特色小镇背景和内涵、建设的途径和要求,规划好、建设好、营运好特色小镇,而不是一哄而上“争帽子”,是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前提。

  特色小镇建设本质上是一个产业问题。小镇的规划和建设,关键在于产业的科学谋划和定位。

  依托特色小镇,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资源、转化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发展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发展驱动转变,这是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根本。

  换句话说,小镇的规划建设,逻辑起点在于产业的选择、在于经济的发展。产业基础扎实、方向定位明确、发展路径清晰、政策措施有力,应该成为特色小镇建设的重点。

  特色小镇建设的主体是企业,这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根本性问题。规划特色小镇,主要任务是实现小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动力来源是企业的成长。

  开展特色培育建设试点,不是小镇的行政级别问题,强镇扩权、高配领导干部问题,而是以创新的资源为导向,培育市场化机制问题,运用市场化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小镇的建设,不是以政府力量,而是企业的力量;不是基层政府再去办一个互联网园区、设立一个融资性的平台公司等问题。以企业为主导,而不是以政府为主导,这是特色小镇以市场化机制为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特色小镇的典型特点是融合发展。融合发展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特色小镇建设的这种融合性,呈现的特点是多方面的。这种融合,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间的融合,即一产、二产、三产之间的融合发展,产业间的协作和配套,是这种融合的重要体现。

  二是产业内的融合。一产内部、二产内部、三产内部直接的融合和发展,体现出高度的信息化、高端化、系列化。

  三是产业的发展和城镇空间的布局之间,体现出宜业、宜居的特点,两者融合发展、实现完美结合。

  特色小镇的魅力在于持续的创新。创新是现代产业发展主要特征,创新就是做“少数派”,就是与众不同,就是“任性”。特色小镇,要在特色上下功夫,就是在创新力的打造上下功夫,这是一。

  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1年、2年其实不说明问题,5年、10年也只能说明一定的问题,真正要说明问题的是50年、乃至100年,只有做到持续的创新,才能成就百年老镇,魅力无穷,这是二。

  也只有百年魅力无穷,才能在历史上回味无穷。要通过建设一批小镇,成就一段历史,这是三。

  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成败,根本的问题并不在上级给的“帽子和票子”上,而是在市场上,在消费者的心坎上。地方政府在提出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目标的时候,必须把眼光放到市场中去考量。

  要在产业定位、技术支撑、制度创新等多方面,加以综合谋划和推进,努力把科学理念引导好、产业基础培育好、技术支撑提供好、制度创新保障好。各个特色小镇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切忌千篇一律。

  当前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要深刻理解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所出现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紧跟现代产业演进的客观规律。结合我省战略目标,更要瞄准七大万亿产业培育目标,深刻研究,着力提出这些产业发展的生产力分布目标,努力做到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的完美统一。

  特色小镇的规划和建设,还要和我省原有产业发展基础紧密结合起来。

  到目前为止,我省已经拥有117个省级以上(含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42个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示范区、15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围绕这些生产力布局,已经出台了一批政策和制度。要梳理研究现有经济政策与制度保障,按照新经济政策要求,该调整的调整,该完善的完善,该取消的取消。

  要以改革的精神,努力使特色小镇成为新时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和制度洼地,用这种“洼地”效应,去成就特色小镇成为新经济的“高地”。


潘毅刚
特色小镇的“宽进严定”

  近日,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发布,标志着浙江特色小镇建设进入到实质性推进阶段。

  特色小镇对于引领浙江产业发展,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形成富有特色、多功能叠加的城镇生产、生活、生态均衡发展新模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是对政府经济管理方式的一次重大考验。

  笔者了解到,在首批省级特色小镇的申报过程中,全省各地都非常积极踊跃,有些地方甚至准备了七八个备选方案。为什么这么踊跃?一则各地看到了省委、省政府支持特色小镇发展的决心,特色小镇也确是当下引领经济新常态发展的重要趋势。另一方面,实实在在的支持政策也对各地形成巨大吸引。根据省政府的指导意见,经认定的特色小镇,在土地保障方面,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省里按实际使用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类按60%给予配套奖励。这对于土地指标日趋紧张的地方,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财政支持方面,省级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减半返还。这也是真金白银,力度甚大。

  但必须看到,天下从没有免费的午餐。土地指标支持和财政收入返还,遵循的是“宽进严定”的原则。

  所谓“宽进”,并不是随便都能进、都能享受到政策,而是对于那些符合发展趋势和导向,有完成预期考核指标可能的小镇,可以适当放宽准入条件。那些明显与趋势不符、无法完成预期目标,也没有条件形成引领的小镇,则不如不进,更不能“拔苗助长”。因为,进了不但拿不到土地指标和资金支持,反而会因为“严定”而“赔了夫人又折兵”。在省政府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严定”的规定,其原则是先赛马后奖励,既奖优又罚劣,为入围的特色小镇加了一道“紧箍咒”。根据规定,特色小镇入围后,并不能直接享受到省里的有关支持政策,只有在年度考核合格或验收命名后,才能获得土地和财政方面支持。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滥竽充数、鱼目混珠、弄虚作假,不真干实干的特色小镇,即使进入了培育名单,等待的不是奖励,而是重罚,得不偿失。

  从首批特色小镇入围名单来看,特色小镇遴选“不搞地域平均,成熟一个公布一个”的原则让人眼前一亮。37个特色小镇在众多候选小镇中脱颖而出,看似颇宽,但进入并不容易。这些小镇要么经营多年、已具基础,要么符合大势、引领“风口”,要么历史经典、优势突出,要么值得培育、亟需加速,可谓特色纷呈,也充分体现了指导意见提出的“宽进严定”导向。从结果来看,首批入围最多的杭州,也是特色小镇发展基础条件最好的地方。

  必须看到,特色小镇的建设从省到市到县区的目标是一致的,但着眼点却有所不同。从省里角度而言,是充分鼓励、多多益善、量质并重。“宽进”就是为了多一些引领经济的“新引擎”,要有足够的数量,拉动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严定”就是为了保证这些引擎不是一时新、样子货,能长期有效运转,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对于地方而言,则必须审时度势,量力而为、尽力而为。记得蜀侯祠有副对联,其中有一句讲得好:不审势,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地方经济发展有自身规律,对于一些新政策新任务一定要吃透、想透,才能做好。贯彻落实战略举措的根本在于,把握好自身特点,适应发展时势,有条件的做优做强加快干,有优势的增植优势切实干。切不可只看着上面优惠,没有条件硬上,没有基础硬干,费力不讨好,最终与发展初衷相违背。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最新资讯
  • 小编推荐
  • 热点排行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