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堰画乡:美景美色入画来

时间:2016-11-03 09:51:22| 作者:adminbj| 查看: | 评论:

摘要: 古堰画乡位于离丽水莲都区20公里的碧湖镇和大港头镇南北毗邻相接之处,总面积达227平方公里。这里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命名的第一个“摄影之乡”和丽水巴比松油画的发祥地。八百里瓯江最瑰丽河段穿流其间,两岸河谷冲击平原枫杨丛集,古樟参天,堪称“秀山丽水”的缩影。 ...
古街、古树、古埠头好风光

       古堰画乡位于离丽水莲都区20公里的碧湖镇和大港头镇南北毗邻相接之处,总面积达227平方公里。这里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命名的第一个“摄影之乡”和丽水巴比松油画的发祥地。八百里瓯江最瑰丽河段穿流其间,两岸河谷冲击平原枫杨丛集,古樟参天,堪称“秀山丽水”的缩影。


        一下车,映入眼底的古樟、古坊、古村落与潺潺溪流交相辉映,给人第一感觉是这里一定蕴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2005年4月,原市委书记楼阳生在思考建设丽水绿谷文化时首先提出了“古堰画乡”项目。“古堰画乡”项目以打造美术写生基地、创作基地、行画生产基地和生态休闲度假中心的“三基地一中心”的发展定位;以原生态保护性开发、建筑风格与自然风貌相协调、政府主导和市场动作相结合的三大开发原则,充分挖掘区域文化内涵,把小城镇打造成为绿谷文化展示的大平台。“古堰”首先表明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公元505年(距今1500年)的通济堰,还有千年古镇、古樟、古村落。其次,形象地表达了该区块真山真水,自然古朴的江南古镇的美丽风貌。“画乡”突出了文化特色和发展定位,这里有省内外著名的“丽水巴比松”画派和专业美术写生创作基地“在水一方写生创作中心” ,文化氛围浓厚。
        当我们漫步到码头上时,看到一批扛着“短枪长炮”的四川摄影师们兴奋不已,寻找着最佳的角度,记录让他们难忘的乡土瞬间。而在瓯江畔,不少正在写生的美术爱好者们也成为别致的亮点一景,画作和山水呼应,让人一时分不清是景是画。



动静结合的诗画山水

        朦胧山水,咫尺天涯,一头扎进古堰画乡,人们像走进了一幅巨大的中国山水画中。
        古堰画乡地处瓯江中游,这里群山起伏,山峦叠嶂,溪川丛横,无处没有风景,无处没有遐想,和谐底蕴冲击着每一个感官。这里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游山玩水之地,而成了情性顿悟之旅。


        我们在堰头村古堰画乡景区入口处,发现竖有“千年古樟群”的石碑,标示着古樟树的数量共10株,树龄是1000-1500年,保护等级是一级。顺着松阴溪旁的古街一路走来看来,不由得对古樟树肃然起敬。古树名木是林木资源中的瑰宝,也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经济价值。
        昨天,曾经的繁华造就的熙攘的脚步已经淹没在市区中山街头;今天,却有幸再次漫步在古堰画乡的小村口,悠然而生的平和中岂能找不到那份久违的回归?

        站在这里,当你被这里宁静、渲染和朦胧、清晰的意境所感染,看着平静的河水中自由游荡的小鱼儿时,随着雾气的淡漠,世界万物忽远忽近出现在你的眼帘中,仅有一双慧眼已不能满足你心灵的呼唤。你可以坐在古樟树底下的小木凳上,遥望静静流淌的河水,你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天遂人愿!今晨阴天的作用下使得江上晨雾弥漫,江水轻轻地拍打着鹅卵石铺成的堤岸;一叶扁舟孤寂地泊在岸边,远处是若隐若现的群山;雾霭中,飘来晨捕的渔舟,吱呀吱呀的摇橹声由远及近,船头隐约可见蓑衣斗笠打扮的渔夫……
        “雾锁寒江舟行早”,好一幅自然天成的诗画山水长卷!


一抹恬淡的风景

       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了感情的深沉,土地积淀了文化的厚重。人们在这方水土上栖居,又用其特有的智慧发掘了这方水土的价值,以其特有的诗情蕴藉这个地方的文化。
        古堰画乡中的古堰,就是人让水与土地和谐相处最典型的事例。古堰就是通济堰,据碑文载,通济堰的古老历史可以与我国四川成都都江堰、陕西泾阳郑国渠、广西桂林灵渠和宁波鄞州它山堰四大古水利工程相媲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拱坝。这座建于公元505年,距今1500多年的大坝,是世界上最早的拱型大坝,比西班牙人建于16世纪的爱尔其拱坝和意大利人建于1612年的邦达尔多拱坝,足足早出1000多年!通济堰是我国仅存的一座功能齐备的古老灌溉体系,坝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由拱型堰坝、通济闸、石函、3大干渠、72条支渠、321条毛渠及众多的湖塘组成。通过干、支、斗、农、毛五级渠道,大小概闸调节分流及利用众多湖塘水泊储水,形成以引灌为主,储、泄兼顾的竹枝状水系网。每天将20万立方米松阴溪水拦入堰渠,日夜灌溉着碧湖平原3万多亩良田。通济堰上的石函引水桥,既是我国最早的水上立交桥,也是世界最早的立交桥。
        一座在瓯江苍茫流水中静静地发挥1500多年作用的通济堰,成了我国耸立在世界水利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如今大堰头已经成为了国内外游人的旅游胜地,众多游客慕名而来,领略古老堰区的文化底蕴。
        大堰头村至今保留着古色古香的口味和个性。堰头村的古色建筑属于明代风格的江南民居建筑,屋顶曲面中间微突、檐角挑起,梁作月梁,柱有卷杀,这里能领略到江南的建筑风韵的特色。通济山庄是下堰头的一个历史标本,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错落叠嶂的小花园,拱形的小桥和睡眠看路人的小黄狗,河岸上的各种樟树形态百变,长满苔藓的墙体石阶,微微滴落的水珠和空气中弥漫的潮湿的味道都能让你惬意万分,坐在河岸上洗衣物的妇女都那么随和而故我,成为一抹恬淡的风景。

画家们的写生堂

       在古堰画乡,如果说通济堰是以厚重的历史文化而引人入胜的话,那么与堰头村一江相隔的大港头,则是以纯粹的风景而吸引人了。
        大港头位于松阴溪与龙泉溪汇流处,水宽流缓,风景秀丽。这个临江而立在水一方的小镇,保存着江南水乡最自然、最纯净的颜色。在这里,尽是漫江碧透、白帆点点、渔舟唱晚的美景。日月星辰、风霜雪雨、四季变化,更使得这里的景色显得绚丽多彩,“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忧伤,“吹皱一池春水”的宁静,“独钓寒江雪”的沧桑,“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壮,都汇集于此。正因为景色怡人,这个江南小镇每年吸引着全国50多个美术院校10万多师生前来采风创作。
        在这里行走片刻,你将一下子体会到为什么这里能成为中国艺术家们的写生基地,能成就巴比松画派和众多的艺术狂热追求者天堂的缘由。

        潮水般涌入的艺术家们被这里的自然渲染,寻求梦想的家园。目前,深圳、广州等地画家和画商纷纷来此扎根,12家行画生产企业陆续进驻,拥有画工130多人。“古堰画乡”工艺美术分校和画工培训中心也相继开办,正在为商品画生产输送大批合格人才古堰画乡每年承办各类艺术展,这里写生基地网络的逐步完善和扩展充分发掘了优势生态资源,为走向艺术之路的梦想家们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倘若你轻轻走到那些被自然滋生于灵感包围的年轻画手旁边,就会看到普通的自然景观不再是默默无闻的景物,而是长满了翅膀的梦想。
        凭借一条如诗如画的瓯江,一处建于公元505年的通济古道,一座历史悠久的青瓷古窑址,这个普普通通的浙南江边小镇,逐渐成为闻名遐迩的美术写生基地和江南“古堰画乡”。历史积淀与旖旎风光相映而成的文化生态圈就像磁石一样,让一批扎根本土的“丽水巴比松”画派的画家,执著而富有远见地把这里的草木流水搬上艺术的殿堂,更让天南海北的画商驻扎这方“宝地”成为行画的生产商。
        “古堰画乡”的芬芳正飘向远方。

读一段世事沧桑

        穿越时空,让如水般流逝的岁月重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来探寻那如烟的往事,从历史的长卷里读一段世事沧桑。
        南朝以前的碧湖平原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可当时的松阴溪在雨季经常泛滥成灾,吞噬成片的庄稼;干旱时节,溪水流失,大量农作物因干旱枯死而绝收。最早受命修筑通济堰的是詹南二司马,是南朝的二个武将。在那个动荡年代,这二个武将却能静下心来,在这偏远的瓯江独具匠心地修筑了世界上最早的拱型大坝,实属罕见!虽然这二人在浩瀚的史籍中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甚至没有留下名字,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俩在历史上的伟岸形象。
        詹南二司马建造的通济堰大坝是木筱结构,每年都必须整修,这个工程得到历史性突破的是在南宋时期,组织者何澹。何澹系龙泉人,公元1201年他力请辞官,回乡后,他以报效家乡父老的方式,花费了3年时间对大坝进行重建,采用千株大松木嵌入河床作为坝基,即“千年不烂水底松”,同时又筑起36座炼铁炉,将炼成的铁水浇铸在块石预留的阴榫内,坚固坝底。
        知恩善报的父老乡亲也一直纪念他,至今浙南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有关他的美妙传说……
品味古堰画乡,如同品味一坛浸渍了岁月风霜的陈年佳酿,那优美的景致、文化的凝重都已融入这醇香无比的美酒里。
       漫步在大街小巷、江边村头,我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普通人的生活,那些被人们常常忽略掉的寻常生活。不知不觉到了古渡口,那棵巨伞状撑开的古樟树和那座斑驳的双荫亭勾勒出大港头这个名埠最为古旧的画面,从古渡口往西延伸着一条深入镇里的古街。这是一条临水而建的古街,应是当年小镇最繁华的场所吧!临街的木板壁门窗开着,杂货小店依次排列。古街的一面是临江而建的木结构小楼,在那挑出水面的阁楼上,推开窗子就可欣赏美丽的瓯江。
        这里的清代古民居挑檐画栋,显得古色古香,拐进一条小巷,仿佛就是时光倒流回到从前。在砖木结构、硬山顶式的清代“南山映秀”民居里,漂亮的木雕窗户和屋椽,古朴的条石门槛地面以及光着膀子靠在躺椅上看书的老渔翁,让我的快门无法停下来,真是一派充满野趣的瓯江渔樵耕读图。
古堰画乡,曾经有过日竞千帆的古代繁华;如今千帆过后,洗尽铅华,从容而静谧;山与水、人文与自然、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塑成了它的丰润妩媚、精美绝伦。

享受宁静的快乐

        柔顺而纯净的水,滋润了人们的性情。生活在水边的人们,内心渐渐地变得宁静、淡泊而平和。
        当我走在大港头的古街上,看到一个年轻的妈妈正坐在一个四周布满了油画的房门口,悠闲地一口一口哺喂着自己年幼的孩子。此时此刻我平生第一次看到,一对母子在如此美丽的空间里,享受着一种宁静而平和的快乐。那一刻,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简单而平静的幸福!

        信步走在古堰画乡,看江中气势恢宏的古堰,看江边苍翠虬劲的古樟,看埠头风雨沧桑的双荫亭,看岸边鳞次栉比的百年老屋,看古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看画廊里风格迥异的画作,看水边写生作画的人群,看所有悠闲赏景的人们,看云烟在江面上升腾,看鱼跃鸟飞云卷云舒,看春去春回时光荏苒,看花开花落人生变幻……历史往往被保存在书本里,而古堰画乡却漫不经心地将岁月展开。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当我们欣赏中国山水画时有一种萧条空寂,静穆平和之感,更有一种简逸,明快的超外想象,追求言外之意的意境。古樟树、古堰坝、古民居,还有农舍村妇、小桥流水、明月清风,时时给人们传达着古老和现代古老师的韵味。
         在丽水古堰画乡,无论是艺术家还是羁旅游人,都能够真正在自然中觅到那份回归和悟然……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