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三十岗乡游记:乡村与城市的穿越

时间:2016-11-02 12:39:28| 作者:adminbj| 查看: | 评论:

摘要: 在合肥市庐阳区的三十岗乡,为这种自由的穿梭提供了一种可能。庐阳区是合肥的首善之区,辖区既包含了长江路、步行街、市府广场的繁华,也囊括了大杨镇和三十岗乡的城乡结合带和纯粹的乡村地带。 ...

U8497P1276DT20140429180356.jpg

   乡村与城市的穿越——三十岗乡散记

  一乡下人

  沈丛文爱说这句话,并不是娇情,而是源自于出身于湘西沅水流域的一种自豪。山水相连处,是彪悍的船工与温柔而多情的三三、水水们,更有清纯的翠翠和傩送天保兄弟的青涩而凄美的爱情,这让现代都市里被雾霾包围、被交通拥堵堵得没有脾气、被沉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压得抬不起头来的我们,多少生出几丝怨言:为什么我们不能轻松而自由地在城市的繁华喧嚣和农村的清静安逸中穿梭?

  在合肥市庐阳区的三十岗乡,为这种自由的穿梭提供了一种可能。庐阳区是合肥的首善之区,辖区既包含了长江路、步行街、市府广场的繁华,也囊括了大杨镇和三十岗乡的城乡结合带和纯粹的乡村地带。

  乡村与城市的命题,写得最好的,不是沈丛文,而是陕北的路遥。

  高加林从乡村突围到城市,在人生的岔路口走错了那么重要的一步,最后被城市迷失了自己,失去了刘巧珍的纯真爱情,也丢失了回乡的资本;而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通过不懈的努力,穿越了城乡结合带的藩篱,在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从农村走向城市,到最终落脚矿山(工业文明的代表),经历了爱情的逝去、亲人的离世,在不断的求索中锤炼自己,完成了一个普通农村人的多重“世界”的身份转换,在我高中时代,是我奋斗向上的偶像!

  但有几个从乡村里走出去的人,又能不常思乡村之美好?

  我们曾经为走出大山而不断求学,跳出农门,却又在城市里扎根后梦回乡村。

  当我们这一批“浪人”穿过科学岛的郁郁葱葱步入三十岗乡的田间地头时,俊男靓女们没有大呼小叫,只有仰天闭眼深呼吸。宁静的乡村里,热闹明显是不合时宜的。回归乡村,现在不是在梦里。

乡村与城市的穿越合肥三十岗乡
 

  文化乡村

  三十岗乡的杨乡长带领我们参观新农村,宽敞的水泥村道两边是白墙灰瓦飞檐的农家小院,其实这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并不鲜见,我老家的农村净是两三层楼的别墅。

  但差距在于,这儿有传统农村里没有的气息。

  我关注点首先放在了那一块完整的篮球场地,两座篮板竖立,而在球场的对面,是一水儿的健身器材。农村里打麻将斗地主成了传统节目,而在这儿,一到下午四五点钟,满场飞的篮球小子、中年大妈摇晃在健身器材上、小媳妇儿抱着孩子成为现场观众,就成了乡村一景。而在暮色降临时,城市里被批得体无完肤的广场舞,在这儿可是一大盛况。

  但,这还不是全部。就在场边,一个由退休的胡老师办的农家书屋更是亮点。胡老师是小学老师,长着一张方正的脸,我们拥挤着进入他家的前屋时,他正在后院里劳作,满脸红光。老伴儿赶紧倒茶,我要给胡老师拍照时,他转过身去,充耳不闻,我只能静等时机偷拍两张。

  胡老师的前屋里,靠墙的书柜里满是图书,这就是他和老伴自发成立的乡村图书室,大门一年四季都开着,村里谁都可以进来看书。爱好广泛的胡老师还在紧挨着前屋的耳房里设一案几,专门供书法爱好者挥毫。

  我曾和朋友们谈论过回归乡村的问题,他们说,只要自来水、宽带、有线电视和体育活动场所有了,乡村绝对比城里更具有吸引力。这无非是公共卫生、精神文明两方面需求的落实,三十岗的美好乡村是一个文化人眼里的文明乡村样板。

合肥三十岗乡一景 合肥三十岗乡一景
 

  崔岗艺术村

  当艺术家们群集在乡村时,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艺术?

  崔岗村去年11月份开村时,热闹盛极一时,我不是一个爱随大流的热闹人,一直没去“瞻仰”艺术家们与农村的“交合”。这次随大部队行动,真切地走进了几位艺术家的农家院落,这才真正地佩服起这一村落的最初设计者。

  艺术家们落户后,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农居进行了改进,也对通往自家的小路进行了改良,红砖铺地、绿植环绕,花红柳绿背后,无不透露着一种反自然的艺术加工。

  谢绎的农居里,我最喜欢的是他安装的壁炉,别说农村,这东西在中国都是个罕见的玩意儿。左边摆放着整齐的桦木,炉中显然是烧过,不多灰白色的炉灰沉在炉底,旁边错第的是各种家具,却总让你感觉与你的居家完全不一样。而在北厢房里,谢大官人也没有苦着自己,装修一新的房间里,大床、沙发在温暖柔和灯光的照耀下,散发着几份暧昧,不知道谢大官人是否常在此拥女入怀?

  皖南旅游摄影达人旌阳老师的院落里,华盖如云的柿树底下,摆放着一方茶几,天气晴好的傍晚,与三五好友约饮畅谈,该是放松至极;而在树后的大屋里,几枝从干渠上采集来的杂草立在墙角,也散发出艺术的味儿来。从皖南收集来的柜箱正在改造中,古朴典雅被安装上现代的明瓦,是一种怎样的融合?

  八间房子里,传统的摄影家们扔掉了他们手中的长枪短炮,手机摄影展汇集了上百幅照片,看过照片的人连表怀疑,这是手机拍出来的吗?但事实如是,科技的进步,带来的是摄影技艺神秘感的消失,从天堂走向人间,是大势所趋。艺术家入村、艺术接地气,同样如是。阳春白雪的摄影,让普通人用手机可以消解时,艺术也就接地气了。

  我羡慕的,不是这儿的艺术气息的农具,而是这批艺术家们。他们有着这一方水土,可以恣意挥洒自己的艺术尺度,而无惧于城市空间的围栅!(文/朱玉宝)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