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学旅行,不能只有诗,没有远方 研学旅行政策出台后,各省市都相继公布了研学基地名单。纵览各地的名单,发现一个共同现象:传统景区、纪念馆等占据了最大比重。 研学旅行的内容呢?笔者有幸观摩了不少相关活动,不幸地发现,这些活动要么缺乏教育内容,要么忽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教育规律,造成事实上的“只旅不研”。 “只旅不研”的结果就是:只欣赏风景增加见识,而未达到提升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更勿论以自然为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对研学旅行而言,“诗”的旅行只是过程,培养孩子能够达到“远方”的能力,才是目的和核心。
所以,只有“诗”,没有“远方”的研学旅行,都是对家长的敷衍,对孩子的欺骗。
2、多数农庄的自然教育,都是活动,而不是课程 自然教育的核心是课程,而非设施——这一点已经逐渐得到业界共识。 不过新问题是:什么是课程?坦白讲,目前很多农庄做的自然教育内容,都是活动,而不是课程。 什么是活动?粗浅讲,就是建立一个规则,让一群人在一起玩。只要游戏规则好,组织有序,大家玩得开心,活动也就算组织成功。 什么是课程?课程首先是有目的性的教育活动。在课程中要有目标,有方法,有逻辑,有递进,有总结,有反思,有升华,有反馈…… 一个是以开心娱乐为目的,一个以教育为目的。所以,课程才是自然教育的核心,而非活动。 当然,在目前特定的消费市场,某些特定时间段,我们的自然教育可以将课程和活动的比例灵活掌控,但对于课程价值的认知不能改变。
3、农庄需要专门建块自然教育基地吗? 研学旅行和自然教育火爆后,很多庄主在思考,如何在庄园内划出一块地,打造研学旅行和自然教育基地? 事实上,建造专门的自然教育区域,实属对自然教育的误读。 放眼自然教育发达的德国、英国,包括亚洲的日本,他们的自然教育几乎都是在大自然中进行,不仅没有我们常见的娱乐类设施,就连基础配套的专门餐厅都少见。 老师们带着孩子,走到哪里,看到什么就随时讲述相关知识。一些需要用到“硬件”的课程,比如木屋搭建,也都是就地取材。 一片森林、一座公园、一片菜地……,都可以在自然引导师的带领下,进行一场精彩绝伦的自然教育课程。 所以,真正的自然教育,不需要庄主开辟专属区域。你现在的农庄,无论硬件优劣,都是一座最好的“自然教育基地”。
4、农庄做自然教育,不是植入设施 什么是自然教育?很多人理解是让孩子“在大自然环境中接受教育”。 这种理解也没错,但是种非常狭义的认知。在广义上,自然不是大自然,而是“自然而然”,教育也不是教书育人,而是通过场景体验而培育心灵。这才是自然教育的核心要义。 这种广义上的“自然教育”,至少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个,自然教育不只是针对孩子,成人们也需要在农庄内进行“教育”的“充电”。从而隐得了山林,归得了江湖。 第二个,“自然而然,顺其自然”,不只是教育,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生活态度。这种精神的植入,让大家在农庄这个空间内,获得一种“自然而然”的时尚生活体验。 这种“自然而然”,迥然有别与都市的严密规则体系,而是一种更具情感记忆的自然空间、人文空间、社交空间、时尚空间、生活空间。 所以,农庄植入自然教育,不是设施的植入,而是一种生活美学体验和社交情感记忆的营造。这也是农庄内容营造的核心部分。 |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