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如何从旅游向旅居的转变

时间:2016-11-29 19:03:13| 作者:adminbj| 查看: | 评论:

摘要: 由于环境的恶化,乡村旅游受到城里人青睐,成为旅游发展的热点。但随着全域旅游的推进,未来乡村旅游只是向以观光为主的景区化发展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相较于欧美乡村, ...

由于环境的恶化,乡村旅游受到城里人青睐,成为旅游发展的热点。但随着全域旅游的推进,未来乡村旅游只是向以观光为主的景区化发展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相较于欧美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有怎样的独特性?中国未来的乡村旅游应朝哪个方向发展?又该如何进行定位?

 

独具资源禀赋的中国乡村

欧美的乡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庄园,就土地成分而言,这些庄园或者是领主的私有地,或者是农民的份地,而那些豪华的城堡并非平民居住的地方,农民居住的仅仅是异常简陋的茅舍。一个上层与底层社会群体的精神文化和生活方式完全割裂的社会形态,不会融合并孕育出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文化。一个没有乡情风俗和健康人文内蕴的乡村,又怎会给人一种惬意、闲适、平和的感受和体验?

 

中国的乡村有文化、有历史、有家族、有独特的生活方式,这也是国外游客喜欢中国乡村的原因。人文风情浓郁的中国乡村是欧美乡村所无法比拟的。近年来,欧美甚至韩日国家的游客向往的是一些几乎没有怎么开发、还处于原生状态的乡村,而非那些已经开发成熟的景区。

 

 

从现代旅游的角度讲,乡村风景宜人、空气清新、民风淳朴、节奏舒缓,适合人群居住。当旅游遇上乡村,乡村旅游便以一种生活化的旅游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

旅游化乡村生活方式的提倡和引导,会让乡村和逐渐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找回应有的价值和生命的延续。以乡村旅居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可以将居住和旅游融为一体,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达到生活和工作无间相融的生命状态。

 

从旅游角度讲,中国乡村有人们渴望的原生态的风景和原真性的人文,未来最大的旅游产品,不仅仅是乡村景观,还有天人合一的自然慢生活,古朴纯真,恬淡静谧,原汁原味,知足简单,有故事、有亲情、有交流。乡村生活的这种闲适性,正是当下休闲旅游市场所追求的,已成为中国未来最稀缺的旅游资源。

 

乡村不仅对城里人有诱惑力,对外国人更是如此。中国文化对于欧美国家一直是神秘的,而乡村则是中国的文化秘境和集聚点。这样的产品才能与城市交换,才能为外国人所钟情。乡村旅游对于国人,是历史之旅、心灵之旅和朝圣之旅,对于发达国家的外国人,则是文化之旅、探秘之旅和风情之旅。

 

旅游生活化开启乡村旅居模式

休闲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修身养性。从观光旅游发展到休闲旅游,最典型的旅游方式就是度假,与观光旅游所追求的“多走多看”的诉求不同,休闲度假者往往在一个地方停留较长的时间,以体验原居住环境所没有的异质化生活方式,这种旅游已然是一种生活方式。当休闲成为常态,旅游就成为一种休闲方式;当乡村旅游成为时尚,乡村旅居就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乡村旅游未来必定走向乡村旅居时代。

 

但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除了景区必备的基本标准化范式,对于整个旅游活动,他们追逐的是个性化,现代旅游已开启休闲度假模式,其诉求便是差异化、人本化、异质化,甚至是高端化和定制化,游客喜欢有个性化气质的旅游地,异质化的旅游体验是最高追求,这与旅游景观价值的排他性、垄断性、唯一性是一脉相通的。但对于旅游主体与客体、管理与服务,这两种不同的观念又是格格不入的。

 

旅游生活化不再满足于大众化旅游产品,而更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的旅游经历,通过参与性和亲历性活动获得愉悦。这是一种旅居,而不再是简单的旅游,如果说宾馆是解决旅游住的问题,那么当下流行的民宿是较为接近旅居的一种业态,以莫干山为代表的民宿,应该是乡村旅居思潮的生动案例。但还是没有完全融入原住民的生活。

 

从旅行到旅游,是从小众到大众的进步;而从旅游到旅居,则是从大众到小众的回归。只不过,这种回归是高端的、闲适的和更加个性化的,有时甚至是特殊定制的。这是旅游者消费心理走向成熟的结果。

乡村旅游要留住游客时间

乡村旅游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然后才是一种旅游方式。其本质是给都市人提供一种不同于城市环境的生活体验,是入世与出世之间的一种空间转换模式,也是工作与休闲之间的一种时间缓冲节奏,目的是满足他们的“世外桃源”情结,消释他们的“乡愁”心结。

 

基于此,乡村旅游是营造一个社区,而非创造一个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景区;是渲染一种与原住民心相印、手相牵的生活氛围,而非成为“家住对门不相识”的过客;是小众的、鲜活的、带有情感色彩的亲情,而非大众的、生硬的、带有商业气息的业态和客情。在这一前提下,乡村旅游不是追求游客的多少,而是留住他乡人的心。留住心就留住了时间,外乡人有了快慰,本地人就有了收入。

 

乡村生活是全方位的,包括自然和人文两种原生态。在休闲时代,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物是原住民,然后才是建筑、环境、田园等风物。如果没有了原居民,就没有了乡情、乡音、乡俗和乡礼。

本文来源于网络

8888.jpg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最新资讯
  • 小编推荐
  • 热点排行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