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农旅融合美乡村 精准扶贫谱新曲

时间:2016-05-18 18:24:02| 作者:adminbj| 查看: | 评论:

摘要: 樱桃沟三月花开美如雪 ...
湖北日报讯
图文:农旅融合美乡村

 

樱桃沟三月花开美如雪

图文:农旅融合美乡村

 

花海丽人美东沟

图文:农旅融合美乡村

 

张湾区方滩乡环堵河自行车生态户外骑行


 

图文:农旅融合美乡村

 

斤坪村现代生态农业园

图文:农旅融合美乡村

 

四方山生态公园 

图文:农旅融合美乡村
  

  近年来,十堰市委、市政府以“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来统领经济、社会的发展,致力打造“富口袋、富脑袋、富万代”绿色财富,旅游业作为第二大支柱产业成为主力军,去年贡献了全市GDP的23%。站上新的历史起点,该市突出时下脱贫攻坚的统领地位,继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与此同时,该市抢抓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机遇,不断创新机制,彰显十堰农旅融合特色,在未来崭新的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的大众旅游时代大势前,绘就了一幅壮丽绿色富居图,十堰正沿着这条路径阔步前行。

  乡村旅游如何统筹规划?

  十堰市委、市政府为培植旅游第二大支柱产业,让旅游业成为“发展一方经济、涵养一方生态、致富一方百姓”的重要支撑,着力强调四种意识和四个结合。

  坚持规划先行,借助“大家”智慧,融入五大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留住乡愁,凸显自然之美、原生之美、和谐之美;全域意识,在“点、线、面”上下工夫、公共服务上下工夫、交通住宿上下工夫、通信和4G服务上下工夫、文明服务上下工夫,全方位打造全域风景区;融合意识,坚持与生态、生活、生产融合,与脱贫致富、县域经济发展融合,与一二三产业融合,与互联网融合,与市场经济融合,与乡村文脉融合,充分发挥旅游业潜力;抢抓国家政策机遇,深度挖掘市场潜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补齐发展短板,努力实现弯道超越、换道超越,推动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发展旅游业与推进产业转型发展相结合,促进旅游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旅游业拉动、催化、集成作用,推动全产业链转型升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旅游业发展百花齐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进一步整合资金、项目、力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让贫困群众从中获得稳定收益;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坚持“生态第一、生态优先”理念,实现“生态好、百姓富、农村美”的有机统一。

  近年来,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统筹、精准扶贫等大局,十堰聘请北京东方园林、巅峰达沃斯、大地风景等国内外知名乡村旅游规划公司,高规格编制了《丹江口库区(十堰)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秦巴山片区旅游产业扶贫规划》《竹房城镇带旅游规划》《城郊游憩带规划》及游憩带各节点修建性规划,形成“一江三带一片区”乡村旅游规划体系。

  突出“看山、显水、涵文、记乡愁”的主题,坚持“山水一体,动静结合、山地路河布局合理,林田房景错落有致”的理念,“用景观的概念统筹城乡,用景点的理念打造农村,用导游的标准培育农民”,做到因地制宜、依山就势、不挖山、不改河、不砍树、不大拆大建,保持乡村乡土风貌,使乡村更像乡村。

  在规划理念的引导下,全市投资或参与乡村旅游建设的企业近百家,有60多个乡镇、200余个村差异化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良好态势。

  旅游+扶贫需要什么样的机制?

  典型示范,推进农旅融合。成功推出了樱桃沟村、杜川村等全国乡村旅游典型样板,创建了武当道茶文化旅游山庄、龙王垭休闲山庄、斤坪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等14个国家(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逸景园农家乐、浪河景移四季山庄、七零黄酒坊等40个国家级金牌农家乐,房县、竹山县上庸镇、郧西县安家乡安家河村等13个湖北旅游强县、名镇、名村,推进了百公里城郊生态文化游憩带建设重大工程,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拉动力强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樱桃沟村年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千万元。土城村通过打造黄酒风情特色村,年销售黄酒600万公斤,带动就业1300人。其中,合作社收入40万元,农户每股分红达300元。这些典型样板,整合了乡村资源,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引爆了全市乡村旅游市场。

  机制创新,激发乡村活力。十堰以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引领,整合相关产业资金和民间资本10亿多元投入到全市乡村旅游建设中。几年来,探索了企业带动的“公司+农户+基地”模式等,美丽乡村带动的“生态+文化”模式,旅游景区带动的“景区+农家”模式,政府引导带动的“政府+企业”模式,乡村旅游合作社带动的“协会+农户”模式等。得到了省旅游委的高度肯定,在全省乡村旅游暨旅游扶贫十堰现场会上予以推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丈夫可以就地打工了,妻子不再下地干活了,老人可以在家门口摆摊了,孩子有钱上学了,一家人年终还可以分红了,这就是乡村旅游为老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提升服务,完善产业要素。着力夯实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加大旅游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全市建设各类乡村小游园、游憩点200余个,游步道、旅游栈道200余公里,生态旅游厕所80座,生态停车场60余个;开通城区至乡村旅游点线路直通车10余条;实施村庄绿化、民居改造,500余户房屋改造成了农家客栈、特色旅馆;20余个小型农产品集市初现雏形。基本实现乡村游客“进得来、出得去,住得下、吃得好,买得到、带得走”的良好局面。

  农旅融合怎样彰显十堰特色?

  在十堰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十堰正进一步修改完善“十三五”旅游规划,做好农旅融合这篇大文章,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市乡村旅游接待规模达到4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00亿元,5年带动20%左右贫困人口脱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理念上进一步创新。在“双修”方略、“三全”理念的指引下,按照“绿、净、齐、富、厚、和”的方针,以人为本,以农为根、以乡为魂,启动全市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城市即景区、乡村即景点、山水即景观、生活即旅游、生产即体验、农民即演员”的标准和“自然多人为少,拆多建少,林多房少,土多洋少,小多大少”的原则,把一条街当一个小品来改造,把一个村当做一个景观来设计,把一个小镇当做一个景点来建设,把一个片区当做一个景区来规划。让乡土乡味保持下来,把乡愁乡韵体现出来。走出城乡一体化,农民就地城镇化,乡村就地现代化,农业就地产业化的发展之路。

  错位发展,突出资源差异,强化片区定位,形成以城郊休憩游、竹房度假游、汉江观光游为主体,以A级景区为骨干、旅游强县名镇名村为支点、乡村旅游景区(点)为基础、农家乐为网点的区域聚合发展之路,打造全产业链的旅游新格局。按照由远及近、由城到村、由点成线、以线带面的思路,将十堰美丽乡村打造成农民幸福生活的家园、各具特色的公园、增收致富的田园、宜居宜业的乐园。

  做好提质增效工作。以城郊游憩带为突破口,抓好“三带”乡村旅游重要节点建设,将其打造成生态绿化带、旅游观光带、百姓致富带;全力推进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十堰54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做到一村一品,一品一策,发动全市旅游企业结对帮扶;抓好品牌创建,五年内力争再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10个,全域旅游示范区10个,旅游名镇名村2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00个,走出一条乡村旅游发展从“农家乐”到“乡村游”到“乡村度假”的模式,实现生态化的乡村生活环境,诗意化的乡村生活状态,体验化的乡村生活气息,集群化的乡村生活产业的梦想。


  市场培育一方面是激发农民主体参与、发展旅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农民成立旅游合作社,支持农村兴办旅游公司、旅游农场,切实提高旅游扶贫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让他们分享旅游产业发展的红利。另一方面,引进一批有实力、懂经营、会策划的旅游商,让人流、物流、信息流、产业流从城市流向农村,以城带乡,以旅促农。培育“主体多样,投资多元”的经营模式,把优质乡村旅游资源转化为产业和市场优势,实现城乡统筹,真正将绿水青山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保障服务上,整合旅游产业和涉农项目,捆绑资金,共促乡村旅游的发展,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联动局面。出台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政策、奖励措施,研究解决乡村旅游项目融资难、用地难等“瓶颈”问题。探索旅游项目PPP、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等模式。优化乡村旅游环境,规范乡村旅游秩序,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真正让美丽乡村更加绚丽,让乡村旅游更加精彩,让广大游客更加满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最新资讯
  • 小编推荐
  • 热点排行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