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旅游网 笔者近日从四川省旅游局了解到,该省第七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将于本月中旬在广元市苍溪县正式启动。 近年以来,四川省持续举办大型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为促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推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去年开始,四川省乡村文化旅游节推出了春夏秋冬四季版,已经成为游客参与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增收效益最明显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 事实上,旅游节庆活动只是四川省在推进乡村旅游扶贫方面的重点工作之一。近年来,该省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灾后重建、藏(彝)区富民安康工程等工作有机结合,使秦巴山片区、乌蒙山片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等四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走上了“旅游脱贫”的新路。 产业转型生奇效 阿坝州汶川县在“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把全县产业定位由“工业、农业、旅游”调整为“旅游、特色农业、工业”。短短两年间,当地水磨、映秀、三江等地全由破旧的工业小镇变成了景色如画的旅游小城,乡村旅游的大发展让当地百姓在幸福大道上阔步向前。 宋祥丽在地震前是汶川一家硅厂的职工,一个月的工资也就1000元左右。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她开起了“川江渔府”火锅店,成为震后首批吃上旅游饭的人之一。“刚开张的时候游客不多,可自从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在水磨古镇举办以来,生意是一天更比一天好,现在就算是淡季,一个月的纯收入也有过万元!”宋祥丽对震后的变化深有感慨。 去年的“大樱桃采摘节”为汶川县带来了40多万人次的游客,实现旅游收入近1.6亿元,售出大樱桃270万公斤,农民收入9500多万元。大家都说,以前的大樱桃只能低价卖给批发商,有时还要承担运费,现在旅游搞上去了,游客都是上门采摘,足不出户就把果子卖出了高价。 在阿坝州“全域旅游”的思路下,以丰富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为依托,乡村旅游可谓遍地开花,让百姓生活日益富足。 成都彭州市是另一个产业转型的成功案例。作为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原本定位为工业城市的彭州在重建过程中科学融入旅游元素,通过近年来的持续努力使旅游业实现了上档升级,涌现出一批“各怀绝技”的“致富带头村”,宝山村就是其中之一。 “我现在独自在家打理农家乐,一年就可以挣8万元。”说起自己的农家乐,64岁的宝山村民黄加秀喜笑颜开。其实,宝山村基本每家每户都吃着旅游饭。宝山村党支部书记贾正方告诉笔者,经营农家乐、参股公司、销售旅游商品等每一样都让宝山村民的收入不断增加,目前人均收入大约每年5万元。 模式创新增活力 在近年来的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中,四川各地因地制宜,在加强引导和管理的同时,不断提高当地百姓的市场化意识,鼓励他们以股份合作的方式从事乡村旅游,涌现出多种新型模式,使四川的乡村旅游迸发出新的活力。 年近40的胡怀彬是宜宾市筠连县春风村村民,早年穷得娶不上媳妇,现在不但结了婚,还建起了舒适漂亮的新房。这都是发展乡村旅游给春风人带来的深刻变化。 春风村盛产李子,但散户式售卖根本赚不到钱。2006年,看到商机的春风人办起了第一届李花节,村里随之有了第一户农家乐。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和总结,“景区+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在这里得以确立。 “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后,游客数量猛增,使得农家乐生意持续火爆,带动了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春风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元说,“这样一来,农户除了经营农家乐获取收入,还能获取劳务、租金、股金、薪金等收入,农产品自种自销收入也大幅提高。” 阿坝州理县的丘地村依托古尔沟温泉景区的优势资源,由党支部联合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户,于2009年成立了“藏家乐旅游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的模式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在村两委统筹下,合作社统一对外营销、统一经营管理,在规范服务、统一价格、保护环境、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2014年,丘地村实现经济总收入275.8万元,人均纯收入9988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294%和137%,不仅成为嘉绒藏族民俗文化与田园景观相结合的品质型乡村旅游景区,还为广大高原山区闯出了一条乡村旅游致富的新路。 此外,由“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之一的成都郫县探索出的以农科村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和以战旗村为代表的“企业主导”模式等也都大获成功。多种多样的发展模式不仅为四川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也成为重要保障。造血功能促发展 除了鼓励模式创新,坚持科学规划、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也是四川省在旅游扶贫方面的重要举措。这些举措确保了旅游业发展在扶贫方面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四川省先后自行编制或参与编制了《秦巴山片区(四川部分)旅游产业扶贫规划》《大巴山片区旅游发展战略与重大项目策划研究》《四川藏区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乌蒙山片区旅游发展规划》等,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旅游扶贫。 “我省每年都会安排省级旅游发展资金的70%用于秦巴山片区、乌蒙山片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等重点扶贫区域的旅游项目。”四川省旅游局局长郝康理说,“前年以来,我省在四大片区持续加大旅游项目投资,集中力量打造出一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国家A级旅游景区。”重大项目的落地有效增强了四大重点扶贫区域旅游业的造血功能。 去年以来,四川省旅游局陆续组织300名乡村旅游“带头人”赴台湾学习交流,旨在以“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传播推广发展乡村旅游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与此同时,“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也正持续、有序开展,目的在于提升全省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系列扎实工作收到显著成效。四川省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该省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708亿元,同比增长27.5%;全省通过发展旅游带动农民致富的行政村已超过5000个、带动1000余万农民直接和间接受益。其中,“四大片区”实现乡村旅游收入820亿元,占全省乡村旅游收入的48%,同比增长26%。十八大以来,四川省通过发展旅游带动了10%以上贫困人口脱贫,旅游脱贫人数达60万以上。持续深化保增长 数据显示,2015年,四川省从事旅游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500.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24.9元,收入增速比全省农民收入平均增速快2个百分点。虽然四川的乡村旅游已在精准扶贫方面显现出强大的动力,但进入全新的“十三五”时期,其仍可谓任重道远。 去年7月,四川省委通过了《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促增收,发挥旅游产业对增收脱贫的带动作用”的要求。今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将旅游扶贫作为全省17个扶贫专项之一,制定并印发了2016年旅游扶贫工作计划。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四川省已经明确了若干重大举措,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持续推进乡村旅游的大发展,助力全省精准扶贫。 首先是规划引导,确保科学发展。该省正在编制“1+4”旅游扶贫规划体系,即《四川省十三五旅游扶贫专项规划》和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和高原藏区四大片区旅游扶贫专项规划,组织动员省内旅游规划设计资质单位针对贫困村开展旅游规划公益行动,为贫困地区旅游发展理清思路。 在资金保障方面,四川将在省级旅游发展资金中安排70%以上资金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动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创建旅游扶贫示范区(村)和民宿旅游达标户、旅游商品开发等。 为实现重点突破,四川将精准识别全省适合旅游扶贫的贫困县、贫困村,以打造景区带动型、发展乡村旅游型、开发旅游商品型作为四川旅游扶贫的三个着力点,分类指导和推进全省旅游扶贫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旅游扶贫示范区、示范村和乡村民宿达标户创建,力争到2020年,全省建成30个旅游扶贫示范区、1000个特色旅游示范村、10000个民宿旅游达标户。 此外,四川已成立全省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正在设立“四大片区”旅游扶贫促进中心,进一步健全完善旅游扶贫工作机制;分级分类分批对贫困县旅游行政管理干部、旅游经营管理者和一线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其行政管理能力和专业素质;建立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观测点制度,总结旅游扶贫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不断扩大和巩固旅游扶贫成效。 |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