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中国村镇中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安徽西递宏村别提有多美了。更美的是该村的选址规划、建设发展,历经800年历史,浓缩了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持续发展成就。神奇的人工水系独出机杼,开仿生学先河;民居、祠堂、牌坊保存完好,秉承宗祠文化;楹联、牌匾彰显徽商儒雅;石雕、漏窗寄托农家情怀。西递宏村不仅是明清民居的博物馆,更是今天人与自然结合的典范。真得感谢朋友带我到此一游,实在不虚此行。 从西递宏村回来,想到我们眼下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不由的感慨万千。 乡村之美首先是与绿色分不开的:绿色盈野、绿树成荫、绿水潺潺……“绿杨接叶杏交花,嫩水新生尚露沙”。这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描绘的赣南乡村早春景色;“桑叶隐村户,芦花映钓船”。唐代诗人岑参的诗句勾勒出农耕文明的美妙画面;“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宋代诗人徐矶笔下的乡村美不胜收。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乡村之美,美在自然、恬静、绿意盎然。然而,在近些年的农村发展建设中,毁掉乡村的原有风貌、统一将农民“赶上楼”、集中建工业园区,竟成为许多地方竞相追逐的模式。究其原因,离不开“急功近利”四个字。 “与其强迫农民迁入高楼,不如改善村落基础设施。现代化不是土地房屋的城市化,而是人的现代化。推土机推不出和谐社会,反而推掉了文化传统。自然村落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基因,既镌刻着中国人的过去,也孕育着中国人的未来。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特别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有识之士曾如是说。 应该承认,这些年,围绕农村人居环境,不少地方下了大力气,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最突出的,除了原始风貌被破坏外,莫过于一些地方只注重外在而忽视内涵。“一看路,二看住,三看环境,四看树”,成了不成文的标准。道路硬化了、房子刷新了,花草种上了,但“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等问题却没得到根本解决。 事实上,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与少数地方官员包括农民本身急功近利的心态、理念、思维与行为方式密切相关。掠夺式的生产、开发,使许多原本山清水秀的乡村面目全非,使农村的产业结构从自然和谐型转变成自然对抗型,农村原有的具有强大环境自净能力的自然循环被破坏,原本可以自然消纳的生活污染物因超出环境自净能力而成害。这种急功近利,带来的是农村的畸形发展:经济上去了,房子漂亮了,收入增加了,环境却恶化了,不宜居了。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如是记载:“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寥寥数笔描绘出祥和静美的乡村场景,千百年来令人心驰神往。时至今日,在城市居民越来越不堪雾霾侵扰的情况下,部分农村百姓同样也面临着垃圾围村、污水横流、乡愁渐失等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其实,农村不仅要美,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还要在此基础上全面、深入、科学开展新型农村城镇化,真正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可持续发展。 |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